我是谁?你是谁?

我是谁

最近,博士开学以后,一直在念叨要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奈何情绪一直emo~就拖拉到现在。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在脑海中闪过这些疑问。我们是大多数,我们也是极少数。

我现在也有这样的疑问,我是谁?如果从哲学角度分析,“我”被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源于我们作为人类生物最原始的欲望,来自于身体的声音,比如“饿”“性”等,自我源于人类在环境中为满足现实受到等原则示意,在实现自己生物性的同时也具有社会性,比如一个人在偷东西时候,知道会收到惩罚,这个惩罚来自于道德自身的谴责或者社会制度的制约,这时候,你会诞生一部分自我。最好的解释便是当你感到饿的时候,这是你的本我,但是因为饿去偷食物,内心会产生矛盾的声音,这是自我。而超我则源自于人类原始欲望的基础上,社会道德原则之外的东西,比如归属感,价值感,认同感等。我们依旧以饿了为例,如果饿了,没选择去偷东西,而是通过自己获奖获得食物,比如通过自己的研发等获得奖励,拿奖励的现金去购买食物,这就是区别于自我的超我。但是注意超我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于劳动所得。

但是,我是一个社会学研究员,我的角度势必是从自身出发,讲一讲我对自己的认知,我的生理性别被生物学定义为女,但是生物学并没有对女性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给出纯粹的生物理学定义。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群体之中,总是被大多数的东西定义,譬如“温柔”“贤惠”“漂亮”“可爱”等明显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词汇,在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社会观念的加深,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向着这种性别印象靠近,不仅仅在认知方面,职业方面也有体现,不知从何时起,在幼儿园老师中,如果有男老师,大家会感觉很稀奇,在护士中,如果出现男护士,人们总会感觉不那么平常。我们在社会的洪流中,依据价值被分配的不等位的社会位置也出现了明显的刻板印象。有人可能会说,刻板印象就是女性歧视,这时候会有一些不明所以的女拳冒出来,但是在我心里刻板印象属于中性词汇,一个“stereotype”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认知,其实这种刻板印象不仅仅存在于性别之中,在人种,国籍,年龄等依据不同的社会环境状态划分的不同年龄群体中都会出现。

叨叨这么多,实则离不开一个词汇,“自由”,有幸与一些朋友辩论过自由的含义,部分认为物质基础满足后会出现自由,换句话说物质自由等于精神自由,但是我不这么认为,精神自由脱离物质一样可以,自由意味着自我情绪的自我调控,精神的自由无非追求的是一份喜悦感,满足感,两字而言名曰“快乐”,而不意味着财富少的人就不快乐,每一个人对于快乐的标准没有那么绝对,相对自由和相对快乐是我们所追求的,当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发泄也可以选择深藏心底,甚至可以选择转换为积极情绪,,我们是自由的。自由之外的自由叫情绪自由,与超我不谋而合。

我是谁?在不同关系中有不同的答案,在家庭关系中,我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在社会职业划分中,我是学生,我是中国人,这些都是自然的认知,那么如果高度再上升一点,我是谁,我或许不是温柔,贤惠,懂事,顾家,可爱的那一个,但是我是可以在不同认知中肆意切换自己的人。这段时间,我总是被一些无所谓的人和事困扰,甚至迷失自我,每天身陷囹圄,被大多数的认知绑住了手脚。却忽视了自己自由的灵魂与内心。我开始尝试与自己对话,当这些刻板印象放下的时候,我该如何定义自己,我想,或许无须定义,因为定义本身就是刻板的,一切随着心走,跟随自己的内心,与它对话,或许这有些唯心主义思想论,但是心都决定了,何必纠结。

亲爱的男孩子女孩子等社会人们,希望你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心儿永远跟随着你的方向。探索我是谁这件事意义不大,不如去找寻能让自己快乐的人和事。毕竟,心的方向才是魂的故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谁?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