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关注成绩”是提醒,不是要求
临近期末了,各家都进入到不同的备战状态,各种关于学习辅导的问题也接踵而出。
看到一位妈妈的吐槽:虽然明白孩子的幸福不是只能看成绩,但总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这几天,明显感觉自己违背了初衷,每天老是盯着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成绩。看得出,这位妈妈自责、苦恼又焦虑。她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最合适的爱,但这个度太难把握了,各种问题让她不得不小心翼翼、举步维艰。
看完后很想给她一个大的抱抱,告诉她:亲爱的,关注孩子学习没有错。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
只关注成绩太狭隘了,做父母最重要的是孩子健康幸福。
这句话说的没毛病,但我们要注意它有个前提:有些父母过度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让孩子误会了分数就是自己的价值甚至是生命。所以提醒大家关注要适度。
学习成绩是孩子获取幸福的基础
如果我们真的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孩子会怎么想?
当孩子没有优势的时候,他还会快乐么?
当孩子因学习不好,没自信没朋友时,我们的内心真的平静么?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追求的幸福和快乐感来来自于不同层级的需求满足。而学习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影响的是第二层到第五层,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开始有社交圈层,他的成绩就开始与快乐、幸福挂钩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向好的愿望,都想在自己的圈子里做的可以、不错、优秀甚至卓越,每个孩子都不例外。
女儿班里有一个孩子,一上学就各科不及格,上课途中经常开门就走了,和同学相处也不顺畅。为此,老师让他坐在讲台一侧远离门的地方,为的是既跑不了也不影响别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就在这学期突然进步了。女儿说:“我们班现在成绩好了因为大家都在努力,连黄明(化名)都在努力。李老师告诉他,作文不会写没关系,照着例文抄。只要你能坐下来写,就会进步。”结果是他真的能坐一整节课开始抄作文,而成绩也真的提升了,与同学的相处也改善了。
需要调整的是方法,不是方向
关注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只是如何关注是需要练习的技巧。要明白,我们的压力来自于技巧的不娴熟,而非选择的不正确。
可能会有人说:但是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户外活动就参加少了,孩子时间是有限的,这是事实呀。没错,如果我们把学和玩正儿八经的分割开,确实会存在这个问题。但它们为什么一定要分开呢?
想一想我们夸别人家的学霸时,用的是你们学习真好么?不,是不光学习好,而且状态好、画画好、体育好……差不多是琴棋书画样样懂,天文地理事事通吧。
问题到底在哪里呢?研究下现在的高考状元、各种学霸,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孩子的学习和娱乐,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他们能把一道奥数题,一个实验当成是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的冒险项目,也能把一次户外活动、假期旅游玩成自己积累见识、触发思考的学习。
按照1万小时定律,一根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每天8小时,一周5天至少需要五年。可这些孩子,休闲的时间也是在学习,这相当于在用普通孩子2倍的时间进行训练。所以,他们不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进步更迅速。
打破学习和娱乐的界限
所以,高质量的学和玩,是我们要关注的核心,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我们心灵孩子走向卓越的快车道。
如何引领孩子做到学与玩的融合呢?
1、锁定核心能力,切忌繁杂
有的家长,一看孩子喜欢一类书,就拼命的买给孩子希望能学的更多;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安排成兴趣班,和孩子奔波在各大培训班之中;有的家长找到一个机会和孩子交流,恨不得把自己毕生所学都渗透进去。
这样做,看似是在全面铺开,跑着追逐优秀。但到底要孩子学到什么能力是模糊的。孩子忙活的是一件件的事情,积累的是一个个点的经验,无法进行迁移,也无法把相关的内容链接融合。结果是,孩子往往只能解决书本内容,换种形式就蒙圈了。
其实,小学的学习,背后都有能力提升的要求,比如数学的逻辑思维、语文的阅读能力,这些是各学科都需要的。另外,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品格的培养,比如坚持、思考、善良、奉献等等。
如果明白了这些,孩子学科学,就不仅是通过看书、做实验了,还可以画画,比如小学美术“发芽了”的主题,孩子可以画发芽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可以画地上天气、地下生物对植物成长的影响,甚至可以画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如果孩子在画画上能展示自己的科学天赋,那么我们还用为难孩子学科学的兴趣和深度么?
2、创造生活场景,进行学习训练
小学的课程分为基础、科学、身心培养三大类。
基础学科语数外难点在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科学类,有科学、综实等,主要是知识原理和动手实践;而美术、音乐、体育、心理、品德等,是对孩子的身心培养,主要在于体验和感知。
从能力角度分,各科之间或相通,或承接,而这些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好的场景进行同时训练。
比如数学、科学、语文,都有思维训练的要求,这个能力不是靠刷题和疯狂补知识,而是靠多思考。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那么看完书、电影、电视或者街上看到任何人或事,都可以讨论下交流下感受,启发孩子思考。也可以利用做饭、做家务、出游准备这些“项目”,跟孩子讨论如何做更有效率和效果。
3、告诉孩子,他学得很棒
当孩子在生活中获得了训练和成就时,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已经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了,你学的很棒。
这样,孩子会获得成就感(马斯洛第五层需求满足妥妥的),进而能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获取学习也是娱乐的体验。
比如,小学初期,数学能力要求知道数量关系,课本中还有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设计。这时,我们就可以请孩子买菜付钱,按人分物。虽然有的家长说孩子开始不会,但要明白,孩子正处在体验获取认知的阶段,这样会比刷口算题卡接受的更容易一些。
当孩子搞定时,我们给他点赞,强调孩子学会了数量关系。反复几次,就能发现孩子会对数学学习有更强的信心,而且会在学习时主动与生活和游戏对接了。
心慢下来,一切会更好
关注成绩并没有错,只是我们需要放下焦虑,花一点心思帮孩子设计一下如何让成绩的获得更有意义和乐趣。
爸爸妈妈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