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都会博物馆来说,学习,真的是一辈子的事
陈丹青说:“我没上过高中大学,大都会美术馆就是我的大学,我不知道去过多少次,到现在我也没从这里毕业。“
由此可见,已有150年历史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艺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许多艺术家不断深造的“大学”。
由于是出差,时间紧张,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参观,而拥有超过300万件藏品的大都会博物馆,据说藏品全都展出,即使每件藏品前驻足3秒,也需要3-4个月。因此,想要不“走马观花”,想要更好的参观这座艺术殿堂,从中国到美国的十来个小时的航程,我就猫在座位上,一门心思的学习陈丹青老师拍的讲述大都会博物馆的节目《局部 2》。
值得庆幸的是,入馆前,大都会博物馆已经在我脑海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这所超级大的博物馆不仅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 、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而且还展出花毯、乐器、服装以及装饰品。馆内的陈列室共有248个,常年展出的几万件展品,仅是博物馆总库存的冰山一角。
看吧,大都会博物馆绝对不是一个只来一次的地方,这里收集了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历史、科学、自然的遗产。
它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
在博物馆学习“上下五千年”
大都会博物馆教育部主管桑德拉·杰克逊-杜蒙特(Sandra Jackson-Dumont)说:“艺术真正的力量根本不在审美,而在于启发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个世界,在于开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踏入大都会博物馆,就意味着你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将人类在5000年间创作的每一种艺术形式尽收眼底。
在这个庞大如迷宫的展厅中,梵高笔下明快鲜艳的柏树、莫奈的睡莲们、来自埃及阿玛纳时代的王后雕塑头像残片、来自中国的唐三彩和元代壁画、西半球唯一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丹铎神庙……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大都会博物馆永久馆藏中的很小一部分。
现在,我就带你去看看这“上下五千年”……
西半球唯一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的埃及馆
大厅的右侧,是参观者最多的埃及展馆。穿过满是楔形文字、狮身人面像、法老、棺木、木乃伊和神话的埃及展馆(说起来,其实我们在里面逛了足足一个小时),
终于到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丹铎神庙的所在地。
1960年代,埃及建造阿斯旺大坝,许多文物建筑都淹没在水中,为了感谢美国考古队的帮助,埃及政府特将一整座面临淹没的丹铎神庙赠送给美国,美国人如获至宝,他们将神庙一块块切割下来,编好号,分640个集装箱运到美国,后经过磋商,决定永久重置在大都会博物馆中,经过十年重建,最后于1978年向公众开放。
这里高耸的玻璃展厅是特意为容纳这座神庙而建的,神庙前专门设计了一个宽阔的水池,并通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室外的光线引入,照射在水面上。让参观者感觉仿佛置身于尼罗河畔,寺庙外部的雕刻模仿了自然世界。基座上可以找到纸莎草和莲花,向着太阳与天空之神荷鲁斯的双翼生长。走进神庙,穿行在浮雕与壁画之间,恍然已置身埃及。
百感交集中国馆
作为中国观众,去看看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和明轩也是必不可少的。
《纽约时报》的“大都会”攻略推荐名单中,高居亚洲艺术第一名的是一幅长15.12米,高7.52米的创作于14世纪的中国彩绘壁画。据说,为了这幅“远道而来”——来自山西洪洞广胜寺的巨作,大都会特意为其修建了举架高耸的展厅,巨大墙面可容纳一整幅壁画(60平米)。
1929年,广胜寺的僧人为了修复兵荒马乱中破败不堪的寺庙,以1600元大洋,将《药师经变》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但美国人所雇用的拆运者都是土匪,他们野蛮拆卸,把国宝拆烂了,才得运走。后来大都会博物馆通过精心修复,将壁画完整复原,并将它安置在中国馆最大的展厅内,很快成为大都会博物馆最知名的中国艺术藏品。
坐于壁画前,与眼前这幅七百多年的古老壁画对视,思绪纷至沓来,一时间,竟不知是悲是喜。
除壁画和字画外,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馆还藏有大量精美的佛像石刻以及瓷器等。
在《局部2》中,陈丹青老师最为推崇的是辽三彩的罗汉像。
这两件辽代三彩塑像是传世至今唯一仅存的一套(11尊)辽三彩的等身真人大小的十六罗汉像中的两件,它们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按人体比例进行的创作,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雕像的巅峰之作。他们的形象,在宗教色彩的背景下,非常接近于真实;他们的表情,在整齐划一的同题材作品中,太张扬而有个性。
而除了丰富的艺术品珍藏之外,大都会竟然把苏州名园网师园内的“殿春簃”给照搬了过去。
这座苏州式园林内置湖石、飞檐、亭宇,其间以腊梅、翠竹、芭蕉等点缀。庭院正对的“明轩”,装饰以“大都会”收藏的明清家具,地面由灰砖铺就,透过寿字纹门扇联接木质长廊与天井庭院,相得益彰。这座庭院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亚斯特于上世纪70年代捐资兴建。亚斯特女士出身美国石油世家,青少年时随父亲在中国居住时,曾经住过这个园子,因此对苏州园林充满了怀念。
印象派宝库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欧洲绘画艺术都展示在南侧的展厅。在这里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掩藏在众多的名画中,随随便便一个转身就是可放在其他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的作品……
希腊、罗马以及那些盔甲和雕塑
希腊和罗马艺术馆藏品的总数为17000多件,时间跨度为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330年。其中,馆中陈列品常年保持在7500件左右,大到大理石雕像,小到宝石与钱币。另外,数以百件的大理石全身雕像、群像、头像,圆柱、壁柱、柱础、柱头,石棺……令人眼花缭乱,且个个精美绝伦。除此之外,还有集艺术与实用于一体的盔甲,和一整面从教堂拆过来的栅栏。
令人大开眼界的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艺术馆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艺术馆里收藏了超过11000件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太平洋的岛屿、美洲的文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里面的各种形状十分奇特的木雕塑,可惜时间匆忙,没仔细研究,就拍了些照以作留念。
学习,大都会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博物馆学学者Stephen Weil说:“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
自1870年成立以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三易馆址,历经几次增建,新设分馆,重装展厅。现占地8公顷,有三层展馆,超过400米的长度已是其落成之初的二十倍。
博物馆的改陈翻新从未止步:它的艺术品位在美国人心目中不断攀升,它所代表的服务社会、全民共同参与的精神也在不断丰富。他们认为,他们收藏和研究世界各地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为了能与全世界分享与它相关的知识。博物馆就像大学,像教科书,为了让人们学习,让这些古代的事物重获新生,与当代人发生关联。
人们喜欢走进博物馆,是因为他们希望博物馆能够为其带来一些改变。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会体现于人们内在和外在的某些细节方面:比如思考方式上的某些转变;抑或对于艺术知识的补充;也或是体现在生活品味上的提升,但这种影响一定是积极的,美好的。
学习,从孩子开始
博物馆之于孩子,是走进历史、发现艺术的宝库,是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
对他们来说,不应只有电玩、游戏、特长培训班,还应有对美的感知和对历史的敬畏。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尊锈迹斑斑的青铜器,站在它们面前,可以让一颗幼小的心灵跨越时空距离,与古老的陈列、人物、故事邂逅,将对美与文明的热爱播种在心头最深处。
美国的博物馆为美国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学生提供了1800万小时的教学时间,对家庭儿童来说是无价的。这个国家的博物馆每年都会接待大约9000万名学生,这些实地考察学习是课堂的延伸。
科学、历史和艺术等学科在美国不仅仅拘泥于校内学习这么简单,老师们经常会借助博物馆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美国的博物馆内经常会见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他们会就地坐下,听老师或者工作人员介绍馆内收藏品的故事。
而当地人一贯的作风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挑选一天,全家人按不同年龄段分别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整个国家有上百个博物馆供人民挑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随时出入各类博物馆。
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官网上,专门为7-12岁的孩子们设置了一个亲子教育项目:#met kids,https://www.metmuseum.org/art/online-features/metkids/这个项目由著名策展人、专家、研究学者、教育学者来提供学术资料和有趣的内容。网站分为3个大板块,手绘互动地图、展品搜索引擎和#met kids影像专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影像专栏,这里提供了很多视频资料,其中有Q&A系列:让6、7岁的小孩子带着问题采访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人员;有关于美育的教育短片及动画短片;孩子视角的博物馆游览视频,还有很多手工教程的视频。这些手工教程是由博物馆艺术藏品引发的DIY想法,让喜欢动手创作的孩子们可以远程进行一些小制作。
最后
一个好的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地,更是一个社会的记忆和未来,它的文明基因,流淌在所属的城市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精神高度和方向,给每个触摸过它的文明之光的人打下烙印。
正如陈丹青所说,他至今都还没有从大都会博物馆毕业,是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房子,几个罐子,它更是文化的旗帜;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密封罐,更是启发创意的源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大学。
[关注公众号:黑石人才学院 ,回复:“大都会博物馆”,免费看《局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