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安装和Gnome配置教程

前言

两天前,我的arch,被我不小心升级glibc搞坏了…很久前就想重装下系统的,因此也就懒得重新再修复了,直接重装一个也挺好.

但是!隔了这么久重装系统搞得我心态都快崩了,各种找资料.
现在终于弄好啦,还是决定记录一下,以后就不用那么担心教程靠不靠谱

我的博客: haniexx.com
文章原文: Arch安装和Gnome配置教程

说明

  • 已有系统: Win10
  • 安装系统: archlinux-2019.07.1-x86_64
  • 安装磁盘: 机械硬盘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是windows的数据)
  • 启动方式: UEFI
  • 分区格式: GPT
  • 桌面系统: Gnome3
  • 参考链接: ArchWiki
  • 参考链接: Arch安装教程
  • 参考链接: Arch安装图文教程

准备工作

准备安装介质

说的简单点就是为制作启动盘做准备,安装系统当然需要这个系统的镜像文件.
可以到Arch Download这里下载镜像
一直往下可以看到CHINA的标志, 推荐选择163的源下载,链接在这

制作LiveCD

如果在windows环境制作的,可以使用USBwriter,或者其他一些工具

因为我电脑有现成的fedora media writer,所以用这个也可以制作

网络

身边需要可以连接的网络,有线网或者无线网

如果没有wifi可以连,当然,这个wifi不能是校园网,不然没办法直接命令行连接.
没wifi可以手机开热点啊,hhh

磁盘空间

从widows盘那边分出一部分给linux,我选择先压缩卷,然后新建简单卷,之后的安装就安装在这个简单卷上.

选择新建简单卷还是因为安装的时候能够看的更清楚第一个分区的开始扇区

设置usb启动

如果以前设置过usb启动优先就不用管了

进入BIOS,设置开机选项,调整开机顺序,让usb启动排在第一位
完事之后就可以直接插入你的U盘,开始装系统!

安装准备

联网

后面需要安装很多东西,所以最好先联网

# wifi-menu

会跳出来wifi选择的页面,自己选之前准备好的wifi连上就成

编辑mirrorlist

目的是为了后面下载的时候速度能快点,国外的镜像站太慢啦.

# vi /etc/pacman.d/mirrorlist
# 按下面描述修改mirrorlist
# pacman -Syy

我默认你已经会vim了,找163关键词,然后把163的镜像站复制粘贴到第一个镜像站前面.一堆的网址就是镜像站啦.

如果不放心,还可以找关键词China,把其他的ustc之类的都放前面去.
记得,保存后pacman -Syy

分区

最重要的一步来咯
我选择了UEFI启动,对应使用GPT分区
我的机械硬盘是/dev/sdb

分区规划

创建4个分区如下

  • /boot 200M /dev/sdb3
  • /swap 8G  /dev/sdb4
  • /root 60G  /dev/sdb5
  • /home 150G /dev/sdb6

别问我为什么/root设置这么大,为什么人家都推荐30G左右…
重装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root爆了,扩容又麻烦,原本设置的是40G
/swap设置的是和我物理内存一样的大小

查看磁盘情况

确定你要安装的磁盘是sd几,然后使用gdisk划分磁盘

# fdisk -l

你看到的东西应该类似下面的

Disk /dev/sdb: 931.53 GiB, 1000204886016 bytes, 1953525168 sectors
Disk model: HGST HTS721010A9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4096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4096 bytes / 4096 bytes
Disklabel type: gpt
Disk identifier: 94717E4F-9437-4814-96AA-5CD870012F36

Device Start End Sectors Size Type
/dev/sdb1 2048 587202559 587200512 280G Microsoft basic data
/dev/sdb2 587202560 1468008447 880805888 420G Microsoft basic data
/dev/sdb3 1468008448 1468418047 409600 200M EFI System
/dev/sdb4 1468418048 1485195263 16777216 8G Linux swap
/dev/sdb5 1485195264 1611024383 125829120 60G Linux root (x86)
/dev/sdb6 1611024384 1925597183 314572800 150G Linux home

Disk /dev/sda: 119.25 GiB, 128035676160 bytes, 250069680 sectors
Disk model: SanDisk SD8SNAT-
Units: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4096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4096 bytes / 4096 bytes
Disklabel type: gpt
Disk identifier: A7EA8BD9-4B05-4419-AEFA-7B4F01E54CC2

Device Start End Sectors Size Type
/dev/sda1 2048 534527 532480 260M EFI System
/dev/sda2 534528 567295 32768 16M Microsoft reserved
/dev/sda3 567296 246266737 245699442 117.2G Microsoft basic data
/dev/sda4 246267904 250058751 3790848 1.8G 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

通过容量判断我要安装的磁盘是sda还是sdb

通过Type可以看到sdb1和sdb2都是Microsoft basic data,那是我的D盘和F盘

分区

gdisk /dev/sdb

记得这里sdb要换成你自己的sd…

gdisk的使用很简单,先使用?打印帮助,使用p打印分区表

如果你的磁盘是空的,使用o新建一个gpt分区表,如果不是空磁盘,别这么做

接着使用n命令新建一个磁盘分区,然后输入分区号,默认回车就可以
然后设置开始扇区,如果没啥意外,直接回车
设置结束扇区,可以使用**+60G**这样的方式,不用自己计算,很方便
接着设置Hex code, 这个很重要,可以使用L查看所有的codes,下面列出要用的

/boot: EF00
/swap: 8200
/root: 8303
/home: 8302

格式化分区

格式化EFI分区/boot

# mkfs.fat -F32 /dev/sdb3

格式化/root和/home

# mkfs.ext4 /dev/sdb5
# mkfs.ext4 /dev/sdb6

开启swap分区/swap

# mkwsap /dev/sdb4
# swapon /dev/sdb4

挂载分区

一般是将根分区/挂载到/mnt下,然后将/boot和/home挂载到/mnt/boot和/mnt/home

# mount /dev/sdb5 /mnt
# mkdir /mnt/{boot, home}
# mount /dev/sdb6 /mnt/home
# mount /dev/sdb3 /mnt/boot

安装基本系统

部署基本系统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net-tools

这里的net-tools提供了netstat和ifconfig等命令,可以选择不装,差别不大

生成fstab

fstab中记录了挂载信息,使用下面命令生成

#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使用cat /mnt/etc/fstab检查

基本系统设置

切换到新系统

# arch-chroot /mnt /bin/bash

设置locale

# vim /etc/locale.gen

这里是配置本地语言环境,起码要中英文的UTF-8,所以把en_US.UTF-8 UTF-8zh_CN.UTF-8 UTF-8取消注释, 然后保存退出
然后执行:

# locale-gen
# # echo LANG=en_US.UTF-8 > /etc/locale.conf

设置时区

执行如下代码: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设置硬件时间

执行如下代码:

# hwclock --systohc --utc

设置主机名

建议使用小写

# echo 主机名 > /etc/hostname
# vim /etc/hosts

hosts文件中有如下内容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myhostname.localdomain myhostname

如果系统有一个永久的 IP 地址,请使用这个永久的 IP 地址而不是 127.0.1.1

生成Initramfs

注意,这步只对 LVM、 system encryption 或 RAID有效
正常情况下,在执行pacstrap的时候已经安装linux,并且mkinitcpio自动运行

# mkinitcpio -p linux

用户设置

修改root用户密码,并且创建一个新用户,同样修改密码
建议root密码和用户密码不要设置成一样的,平时用普通用户就可以

如果需要用root,必须清楚自己每一步会有什么后果!

# passwd
# ****你的密码****
#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用户名
# passwd 用户名
# ****用户密码****

为用户添加sudo权限

# vim /etc/sudoers
# 在root ALL=(ALL) ALL下面添加如下内容
用户名 ALL=(ALL) ALL

# 保存退出
# :wq

配置UEFI引导(重点)

(这里网上看到的都有点不太一样, 导致我安装完之后电脑一直找不到Linux的引导项,
一直进不来linux, 后来在archwiki上看到了正确的方法, 记录如下)

这里使用UEFI引导,而不是BIOS,两者的区别自行百度

关于启动加载器可以自己查看 ArchWiki,里面讲的很清楚

我们选择GRUB ArchWiki 来引导系统,具体过程在archwiki中也讲的很清楚,这里不多赘述

安装必要软件包, efibootmgr是efi引导才要用的, ntfs-3g是为了能够识别windows的ntfs文件系统

# pacman -S dosfstools grub efibootmgr ntfs-3g

注意,我们选择的EFI系统分区是之前的/boot, 选择的启动引导器标识是GRUB,
不懂可以不管, 直接执行

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将 GRUB EFI 应用 grubx64.efi 安装到
/boot/EFI/GRUB/,并将其模块安装到 /boot/grub/x86_64-efi/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安装完之后GRUB目录位于在/boot/grub/

然后执行下面命令生成主配置文件grub.cfg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在/boot目录使用tree -d会有如下内容

.
├── EFI
│ └── GRUB
├── grub
│ ├── fonts
│ ├── themes
│ │ └── starfield
│ └── x86_64-efi
└── syslinux

退出chroot重启

笔记本退出之前要先安装dialog

#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 exit
# umount /mnt/{boot, home}
# umount /mnt
# reboot

其实不重启也可以, 这时候还连着网, 直接把需要安装的一次性装了,
然后直接进到图形界面, 不然联网会很麻烦. 图形界面可以用networkmanager连网

驱动安装

显卡驱动

具体的驱动匹配表可以查看ArchWiki

再次折腾了一次Nvidia驱动, 失败告终, 难受
显卡驱动默认的vesa可以兼容大部分显卡了
我是双显卡, 安装了下面三个显卡驱动

# pacman -S xf86-video-vesa     通用驱动
# pacman -S xf86-video-intel    intel集显驱动
# pacman -S xf86-video-nouveau  开源的N卡驱动

触摸板驱动

# pacman -S xf86-input-synaptics

Xorg显示服务器

xorg是其他例如xfce和gnome, kde一些桌面环境的基础, 提供图形环境基本框架

# pacman -S xorg

安装Gnome以及配置

Gnome和优化工具

gnome是基本环境, gnome-extra是一个包合集, 里面有一些软件啥的,
如果是喜欢干干净净的可以不装extra, 以后缺啥装啥

gnome-tweak-tool是gnome桌面美化的很重要的工具

# pacman -S gnome gnome-extra gnome-tweak-tool

窗口管理服务gdm

gnome一般用gdm, deepin用lightdm, xfce使用lxdm, kde使用sddm
我们安装gdm之后要启用它

# pacman -S gdm
# systemctl enable gdm

网络管理工具NetworkManager

这一步做完之后就可以重启进入电脑啦, 其他的东西, 最好进入图形界面再做,
边做边看效果

# pacman -S networkmanager
#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 reboot

添加archlinux-cn源

官方仓库里面有很多我们常用但是没有的, 添加这个源会好很多

# sudo vim /etc/pacman.conf
# 在末尾添加如下内容
[archlinuxcn]
SigLevel=Never
Server =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cn/$arch

其他常用软件和工具安装

自带商店gnome-software

可以自己先逛逛自带的gnome-software, 商店里面有很多工具类的

如果发现商店打开后提示No application data found.可以按照如下操作恢复

  1. 在设置中将语言改成其他语言,英到中
  2. 重启
  3. 将语言改回原来的, 中到英
  4. 重启
    这样就可以啦

字体

下面这几个字体一般够用了, ttf-consolas-with-yahei是consolas和yahei结合体,
英文consolas, 中文yahei

# sudo pacman -S ttf-consolas-with-yahei
# sudo pacman -S wqy-microhei tf-dejavu wqy-zenhei

fcitx输入法

# pacman -S fcitx-im fcitx fcitx-configtool
# pacman -S fcitx-cloudpinyin fcitx-sogoupinyin

安装完之后还需要编辑配置文件, 具体可以看ArchWiki
一些常见的问题wiki里面也都说到了,所以如果下面的过程出现未知错误, 移步wiki查看

修改配置文件, gnome on wayland, 无法读取~/.xprofile, 所以修改/etc/environment
如果在登陆的时候选择Xorg的Gnome, 可以新建~/.xprofile, 添加如下内容
然后重启生效

# vim /etc/environment
# 添加如下内容
GTK_IM_MODULE=fcitx
QT_IM_MODULE=fcitx
XMODIFIERS=@im=fcitx
# reboot

使用fcitx-configtool进行进一步配置, 启用cloudpinyin等

# fcitx-configtool
# 在input method那里点加号, 添加Pinyin
# 在global-config进行全局配置
# 在Apperance进行字体大小调整和状态显示
# Addon进行插件管理, 双击插件进行设置

安装皮肤, 这里推荐一款简单好看的fcitx-skin-material

# sudo pacman -S fcitx-skin-material

如果出现在gnome-terminal中Ctrl+Space调不出fcitx

# gsettings set org.gnome.settings-daemon.plugins.xsettings overrides "{'Gtk/IMModule':<'fcitx'>}"

安装yaourt

安装yaourt这个工具来使用AUR

# sudo pacman -S yaourt

安装oh-my-fish

首先要安装fish, 相对于bash来说, 好用太多啦

# sudo pacman -S fish

然后去github上找到oh-my-fish,
README上说的很清楚很详细. 下面通过git安装

# with git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h-my-fish/oh-my-fish
# cd oh-my-fish
# bin/install --offline

然后安装主题, 可以自己去github上挑选, 传送门
我这里安装batman这个主题

# omf install batman
# omf theme batman

编辑配置文件, 设置一些全局变量方便使用

# vim $OMF_CONFIG/init.fish
# 添加你的变量和function
# 例如
# set -xg dow $HOME/Documents/
# function c
#   clear
# end

浏览器

firefox和chrome我都用

# sudo pacman -S firefox google-chrome

wps-office

# sudo pacman -S wps-office

音乐和视频

网易云和vlc, 以及视频解码包

# sudo pacman -S netease-cloud-music
# sudo pacman -S vlc gstreamer0.10-plugins

压缩和解压

tar unzip zip unrar rar 一般用tar就足够啦

# sudo pacman -S tar unzip zip unrar rar

Gnome桌面美化

推荐自己去Gnome-Look找喜欢的主题和图标样式之类的

GTK主题

我使用的是flat-remix-blue

安装步骤

  • 下载主题
  • 解压 tar -xvf 05-Flat-Remix-GTK-Blue-Dark_20190718.tar.xz
  • 将Flat-Remix-GTK-Blue-Dark目录放到~/.themes目录下 mv Flat-Remix-GTK-Blue-Dark/ ~/.themes/
  • 在gnome-tweaks里面启用

Gnome-Shell主题

我使用的是Flat Remix GNOME/Ubuntu/GDM theme

安装步骤

  • 下载shell主题
  • 解压 tar -xvf Flat-Remix-Dark-fullPanel_20190616.tar.xz
  • 将其移动到~/.themes目录下
  • 在gnome-tweaks里面的Extensions里面, 将User themes启用, 重启gnome-tweaks
  • 在gnome-tweaks里面选择shell主题

GDM主题

推荐High_Ubunterra

安装步骤

  • 下载主题
  • 解压
  • cd High_Ubunterra_DD-2.4(noPass)
  • chmod +x install.sh
  • ./install.sh

icon主题

推荐Tela Icon Theme
可以自己选择目录样式的颜色, 我安装的是manjaro
具体可以看github

安装步骤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inceliuice/Tela-icon-theme.git
  • cd Tela-icon-theme
  • ./install.sh -n Tela-manjaro

screenfetch

screenfetch可以在终端里输出你的系统logo和状态。
如果需要打开终端自动输出, 可以在~/.bashrc添加: screenfetch

# sudo pacman -S screenfetch

dock栏

既然是mac风, 那肯定还是要有dock比较好看, gnome on wayland
安装dash-to-dock插件, 具体参考安装文档

安装方法

  1. 安装包解压缩后,重命名(删除邮箱后面的字符)后复制到目录~/.local/share/gnome-shell/extensions/下,然后重启 GNOME,再打开 Tweaks,应该就能在Extensions上看到
  2. 下载github上的源码包,然后make, make install, 重启gnome, 参考README

结语

写了很多,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重装系统啦!
作为一个参考吧, 以后总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重装.
所以记录一下, 也分享给新人使用, 岂不乐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Linux,Arch,Gnome,UEFI,安装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