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天隅,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儿时的我们是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但是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其实,“人的一生,是不停的出走,却又不停的渴望回归,渴望回归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人都是在不断的行走中迷失自己的,在繁华中行走得越远,自己所丢失得越多。很多时候,我们会寻找时间,去走进山林湖泊,走进一种幽远的宁静,走进一种空阔的旷野。让塞满了尘世负重的心此刻在自然的洗涤下丢掉俗尘重负,于是一个人独自走进山林,让自己的身影消失在熟悉的空间,让不堪入世的心栖居于青山绿水环绕的幽静之中去寻找那出世的喜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真正的宁静只存在我们的心涧,只是我们的心太容易被外围的环境所左右,真正的安静不在于外部环境的喧闹与否,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安于此地?在现代都市文明中想要寻得一片安宁的田野,实属是一种奢望。如果真的要去那人迹不至的荒野里去寻找安宁,那也是徒增徒劳罢了。但只要我们的心能安于当下,就可获得平静与安宁。身体不论到哪里都有一种客至如归之感。

      “心安之所,便是归处”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没有痛苦,生活的盛宴就淡了原味;没有平凡,人生的画卷就浅了底色。佛教常以“心猿意马”来形容众生的心:众生的心就像猿、马一样,性喜外驰不能安住,念念攀缘外境,一息难安,心不能安,身就更难安顿了,所以需要调治,才能得以安顿。

    《金刚经》一开始,须菩提尊者请益佛陀: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后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身心安顿的命题也就可以给出一个完满的解答——身心本空,何用安顿?其实我们的身心长久以来之所以会有种种的不安顿,根源就是因为我们这颗总是执着于自己安顿与否的心。真正的安顿,只有在我们不再执着分别自己安顿与否时,才会悄然到来。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于壬寅年十月廿六日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角天隅,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