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性的呼唤》看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的现实困境

1924年初,在俄国革命逐渐步入正轨之际,苏俄的缔造者列宁却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无法正常沟通和阅读的列宁依旧请人为他朗诵了一篇由外国作家撰写的小说。

听完这篇小说,病入膏肓的列宁感慨万千,不禁落泪,给予了小说作者极高的评价。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究竟是谁写出让列宁发出如此慨叹的小说作品?

这位作家名叫杰克•伦敦

如果你还对《热爱生命》这篇初中课文记忆犹新,你或许还能想起这位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享有盛誉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自幼家境贫寒,只有小学学历,但依旧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大学,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学费而不得不退学打工。

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以前,他做过报童、码头小工、水手、麻织厂工人、巡警、记者……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后来的写作生涯提供了信手拈来的素材。

不过最令人悲惋的,是他的人生结局。

一代文豪最后却因为服用吗啡过量而中毒去世。

回归正题,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是由21世纪影业于2020年出品(原21世纪福克斯),克里斯·桑德斯执导,哈里森·福特主演,根据杰克•伦敦经典之作《野性的呼唤》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

在此之前,该小说已经先后多次被搬上大银幕,给无数观众留下过深刻印象。

最新这部耗资一亿多美元,融入了不少现代特效的电影作品又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撇开原著,成功的商业电影

撇开原著,单看电影的话,2020年版的《野性的呼唤》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

首先,通过大量的特效技术运用和后期渲染,电影中的一众狗狗带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银幕之上,完美地实现了以往同类型电影作品所无法企及的完成度。

其次是电影的明星加盟,《星球大战》系列中“汉索罗船长”的扮演者哈里森•福特,《苍穹浩瀚》的女主角卡卡琪,在英国国民剧集《唐顿庄园》中有过出彩表现的丹•史蒂文斯等等,这些欧美电影明星的倾情加盟使得这部电影在逼真的特效角色与场景之外,还同时拥有了演技水平保障。

最后是电影的整体风格,相比原著粗犷狂野的文笔之下,极度冷酷的现实主义色彩与神话寓言般的象征意义,电影通过将视角聚焦于主角巴克的成长经历以及人狗奇缘的真情描摹,使整个故事变得更适合全年龄段观众观看,而喜剧元素和情感元素的运用,也很好地保持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一贯水准。

在影片上映后,曾有评论家提出,如果没有受到新冠疫情的意外影响,《野性的呼唤》很有可能会逆转近年来好莱坞经典文学IP改编注定商业失败的常态化局面。

电影与原著,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前面已经说了,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2020年版《野性的呼唤》从制作技术到演员阵容无疑都是成功的。

但如果从艺术改编角度来看,电影却连合格都称不上。

为了满足分级需要,使全年龄段观众都能走进电影院一睹这部电影真容,创作团队对原著小说中的残酷与批判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一做法使得电影的思想深度和情节寓意都远不及小说那般精彩动人。

最直接也是最让原著书迷诟病的一点莫过于,电影把一个寓意着生命在艰难困苦中获得成长和力量的故事简单划归为“人狗情未了”。

原著故事中,从养尊处优的家养狗到任劳任怨的雪橇犬,从与主人相依为伴的忠犬到混迹于荒野的狼犬,巴克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

而从它的人生故事与最终抉择中,读者也能够真切感悟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不禁思考在工业文明中安逸享乐的现代人又能否有巴克那般的勇气和气魄去执著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与独立?

用短暂篇幅描摹了巴克在法官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后,小说与电影的故事都以意外劫走作为故事正式开始的事件。

作为宠物生活在法官庇护之下的巴克在这期间,第一次尝到了弱肉强食的滋味——在反抗中尝到了红衣男子的棍棒教育。

是棍棒的厉害,让巴克的自我意识和内心野性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它的顺从和忍受虽然令人痛心,但是这样的举动却恰恰表现出的巴克的不甘和追求。

电影中被买作雪橇犬的巴克与其他同伴(除了斯皮茲)的关系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平等友善的,斯皮茲与巴克的较量也仅仅只是以斯皮茲落败而走作为最终结局。

但是在小说中,巴克的遭遇无疑要更加残酷和现实。

原本养尊处优的巴克必须时时刻刻面对迅速吃完饭的同伴不断抢它饭食。

同伴卷毛仅仅只是想要和对面的爱斯基摩犬打个招呼,便意外遭遇了数十只爱斯基摩犬的围攻,最终被活活撕裂分尸。

然后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巴克逐渐学会了偷盗和抢夺,并在与领头狗斯皮茲的较量中取胜,成为了新的领头狗。

相比电影里众望所归的夺权,小说中的狗群并没有在决斗一开始就站在巴克这一边,而是持观望态度,将两只决斗中的狗团团围住,只等着某只狗倒下便蜂拥而上将其撕成碎片。

决斗失败的斯皮茲最终惨死在了狗群的围攻之中。

在巴克作为雪橇犬的这一段剧情中,为了使电影能够获得更多的观众,巴克的成长经历被严重淡化,虽然依旧充满着冰天雪地的艰难,却不再拥有血腥与杀戮,剩下的只是众望所归与主仆情深。

可主创团队显然没有弄明白,在现实世界中,想要在严酷环境下艰难求生,是无法避开血腥与杀戮的。

完全淡出故事的印第安土著人

在经历了四任主人之后(电影省去了第三任主人),在艰苦环境之中,已然回归野性的巴克遇到了最后一位主人,同时也是它的恩主约翰•桑顿。

在与约翰的相处之中,它感受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温暖和爱意。

可以说此时的约翰是早已对人类社会失去眷恋的巴克与人类文明最后的一丝联系,早已复苏野性、习惯在林中奔跑的巴克依旧选择留在约翰的身边。

直到印第安人残忍地将约翰和他的狗一齐杀戮,满腔怒火的巴克第一次开始任由野性的驱使,像野兽般毫无顾忌地杀戮复仇。

而电影由于全盘表现原著情节可能会有种族歧视之嫌,并且过于血腥,主创团队选择了用热衷淘金、残酷卑鄙的第三任主人作为电影的最终反派角色。

在金钱和复仇欲望驱使之下的他最终找上门来,一意孤行用子弹了结约翰的性命,却也最终招来了巴克的复仇。

相比原著的快意恩仇,经过缩略改编后的电影在叙事上无疑要更加精炼,但是相较于原著的故事格局和背景铺垫,简单直接的电影情节显然少去了很多韵味。

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的现实困境

相信不少观众都曾经读过小说《野性的呼唤》,在小说中,狗的形象是多变的,有奸诈,有凶猛,有残忍,同时也有友善,有温暖……它们仿佛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通过这些狗的经历和最终结局,读者总能得到启示和感悟。

但是到了电影中,除了罪大恶极的斯皮茲以外,原本有着各式各样性格的狗狗全然变成了萌宠,完全成为了主角巴克故事背景的一部分,丝毫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的延展,这不得不说是电影改编的一大败笔。

而为了降低分级压力,获得更多观众群体,“野性的呼唤”将原著故事中残酷真实一面全部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也是得不偿失的。

巴克从人类文明的附庸到自己生命的主宰,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不仅仅只是电影所展现那般轻描淡写原著中极具现实寓意的棍棒教育、差别对待、你死我活、弱肉强食情节被删节的支离破碎,使得大量的原著书迷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

这也是造成电影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原本就不乐观的票房成绩雪上加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仅是《野性的呼唤》,在近年来的多部文学IP改编电影中,忠实原著与获得更多的观众群体成为了电影改编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满足电影叙事要求,而对原著故事作出一定的调整和删节显然是必须的。

但是2020版的《野性的呼唤》却用事实证明了,光靠特效技术,肆无忌惮地对原著情节进行删节,以实现全年龄段观众都能观看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野性的呼唤》看经典文学影视改编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