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焦虑吗?试试与焦虑和解的5个方法

当下,我们的周遭充斥着太多的“噪音”,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被裹挟进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中。

例如,当你早上醒来的时候,刷到新闻“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首批00后毕业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当你下课去饭堂吃饭的时候,看到文章“2022年457万人考研,国家线淘汰掉300万!为何这么多人一往无前?”

你周末和老朋友聊微信的时候,发现她已经考上了市里的公务员,而且也正和男朋友筹备着今年的婚礼。

回过神来,你发现现在的自己,就好像一个断线的风筝一样无处安放。

于是乎,你焦虑了。


图片来源:网络

焦虑,是一种因为对未来过度担忧而产生的烦躁情绪。

其中还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它与危急情况、难以预测以及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例如,担心被社会淘汰,害怕自己的成长速度连同龄人的影子都够不着。

当事过境迁,焦虑或许就能暂时缓解。

不过,这种焦虑感,会在你心中留下痕迹。

因为,你的心在嘈杂的环境中开始变得着急,你想要快速地获得成效和收益。

接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你不断地希望用短期的或少量的努力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回报。

然而,事实往往是时间越短,成效也越难把控。

因此,我们需要慢下来,好好地认识一下焦虑,并尝试与焦虑和解。

焦虑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会焦虑?

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有压力。

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控制不了局面。

而这种失控感,正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何为失控?

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通过英语四级的考试;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研究生;你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找到男朋友;你不确定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理想与现实存有较大差距,你就会感觉,生活里的一切似乎都不在你的掌控之中。

但实际上,控制不了局面,虽说有时确实是自己的能力暂时不足。

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所担忧的事情其实是难以控制,甚至是无法控制的。

然而,由于过度的忧虑,自身大量的注意力被倾注于不确定的未来上,这直接导致了时间和精力的白白浪费,同时,效率也会更低,然后更加的焦虑。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你要考英语四级,还有三个月,但你现在连一篇阅读都没做过,还一直在担心:“我可能考不上吧?我考不上该怎么办?”

那么,此时的你,一定越想越焦虑,越焦虑就越烦躁,越烦躁就越静不下心,越静不下心就越没有心思复习,进而无力感就越强,最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一种自动思维就会在心中悄悄形成 ——“我无能,我无法改变现在的处境”。

所以,我们所担心的那些事与愿违,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过度焦虑,而间接导致的。

这种过度的焦虑除了会影响我们的学业、事业之外,还会让我们的生理状态受到影响,如长期紧绷、胸闷、呼吸急促、失眠等等。

但需要提醒的是,焦虑并非不好,有适当的焦虑是可以帮助我们警惕风险、积极准备重要事宜、专注(不断地操心某件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专注)。

焦虑,它仅仅只是一种情绪,但这种情绪一旦释放过度,当然会物极必反。

由于焦虑并不可消灭,因此,你需要学会合理地疏泄情绪,找到一种平衡。

如何找到这种平衡呢?

我们需要进一步地觉察自己的焦虑反应,觉察,是平衡的开始。

觉察焦虑

1)当我们很容易焦虑时,往往会有如下的思维特点:

希望掌控一切。处于焦虑状态之下,人很难会接纳不好的事情发生(如“不能失败”、“不能被拒绝”、“不能有意外”等等),因此,会极力地去控制事物的发展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希望事物完全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转移。对现实和现实规律不够尊重,一旦遇到和期待不符合的信号,就容易焦虑;而如果真的遇到挫折,就容易放弃,很难接受事实。

高估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如“我这次一定肯定考砸了”)。

高估不好的事情的后果(如“这次考砸了就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人生就毁了”)。

低估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如“这次考砸了我会一蹶不振”)。


图片来源:网络

2)在上述思维模式下,我们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及生理反应(反应因人而异):

情绪反应。如烦躁、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生理反应。如心慌、出汗、呼吸急促、坐立不安、胃部不适、恶心、头晕、身体冷一阵热一阵。

3)在上述情绪的驱使下,人容易产生后续的安全行为,来自我平衡(这些行为会强化焦虑的循环):

回避行为。由于上述的反应让我们并不好受,所以想要逃离让自己感到焦虑的环境和活动。比如因为考试焦虑而不停地玩游戏、刷手机,以这种暂时的拖延来进行心理上的回避。

强迫行为。由于过度的忧虑,因此总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来让自己安心。一碰到“脏”东西就要反复洗手,出门前反复锁门;考试交卷前,反复检查答题卡;担心家人出行安全,反复打电话确认。注意,这里强调是“反复”,如果不是反复的话,那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

缓解焦虑

1)从噪音中抽离

这个世界太过于嘈杂,我们深陷于噪音之中,并渐渐丢失那些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

然而,当我们开始减少,直至屏蔽外界的各种噪音后。

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专注。

而后,我们不再那么容易地被诱惑,而是开始重新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知足常乐。

再者,我们也开始有精力真正地专注于那些自己热爱的领域,心无旁骛地把时间分配于自己的目标之上。

最后,我们会发现,不只是他人会闪耀,那个认真、努力的自己也有光。

2)不要被单一的标准所束缚

实际上,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各有标准。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准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比如颜值、身材、成绩、学历、收入、资产等等。

这些指标都可以被量化为一串数字,或是排名。

当我们把成功的定义与这些数字挂钩后,生活就会变成一场追逐数字的竞赛。

说到底,这些所谓成功的指标也是人为构建出来的。

因此,不要被单一的价值标准所束缚,把自己有无限可能的人生,局限于一个限定的、人为的评价系统之中。

3)接纳焦虑情绪

许多人会非常抗拒产生的焦虑情绪,因为这些情绪确实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再次提醒一下,焦虑情绪并非好,也并非不好,它仅仅只是一种人人会有的自然反应。

我们往往只看到焦虑带来的负面效应,却忽视了其积极的意义。

比如,焦虑会提醒我们,我们正经历重要的事情、我们可能遇到了危险、我们当下急切地希望出现一些改变等等。

忽略内心真实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在忽略你内心自然发出的求救信号。

很多时候,我们在事后才后知后觉,自己在当时会产生如此的情绪,原来并不是空穴来风。

因此,当我们正视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开始关注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其实就是在为未来做更好的铺垫。

一个清楚自己内心感受、不让自己无故受委屈的人,才是真正地做到了自我尊重。

4)停止安全行为

由上可知,焦虑中的我们会通过回避或强迫的行为来获得短暂的“平衡”。

但是,这些行为实际上并没有改变那些使得我们焦虑的非理性认知。

因此,这些安全行为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巩固我们的错误的判断,使焦虑的循环难以打破。

例如,我们认为狗是危险的,倘若不及时防备,狗就会冲上来咬我们,然后把狂犬病传给我们。

有了上述的认知时,我们遇到狗或认为某处可能有狗时,就会产生焦虑,很担心自己会受到攻击。

因此,我们有可能就会采取回避的行为,绕道而行,或掉头就走。

此时,我们的焦虑情绪虽然会缓解,但接着,我们就会误以为,是因为刚才的回避行为,才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实际上,许多狗并不会咬人,且已经接种过疫苗,就算被咬,致病的风险也不高,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打疫苗预防。

因此,先理性分析自己的焦虑有无道理,然后,我们可以尝试让自己暴露于那些容易产生焦虑的情境之中。

请注意,我们是安全的,焦虑只是一种情绪,它会来也会走。

请允许它的存在,同时,提醒自己不采取安全行为来回避它。

不一会儿,它就会消失。

通过这样再三的刻意练习,我们就能渐渐打破焦虑的循环。


图片来源:网络

5)将注意力移至当下

这一点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所欠缺的,往往也是我们最渴望拥有的。

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还未拥有、仍未发生的事物上时。

我们也会因此而不断地产生新的期望。

然后,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持续的失望。

由于我们的大脑难以区分“拥有后失去”和“期待未实现”的差别。

因此,这两者给我们所带来的痛苦是类似的。

把注意力移至当下吧,所有我们想要的一切,都以当下为基础。

然后,对那些我们确实能够控制的事情,请自问“我是否已经尽力做了我应该做,且能够做到的?”

倘若答案是肯定的,无论结果如何,请坦然接受。

放弃那些自己难以管控的未有之物与未来之事情,仅顾好自己的能力所及。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近很焦虑吗?试试与焦虑和解的5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