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

罗伯特·M.波西格,美国作家、哲学家,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卒于2016年。15岁时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改修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毕业后,波西格曾到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专业,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由于讲授的理论被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故而一直试图探寻整合支离破碎的文化理论之路,进而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论架构。

不断的寻找文化整合的道路上,波西格经过不停地思考,致使这些问题让他长期饱受身体和心里的双重折磨和束缚。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数次被送进医院,仅1963年医院便对他进行了多达28次的电休克疗法。治疗期间,波西格的妻子因不忍被他折磨,毅然与他离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波西格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进而出院。出院后他开始潜心写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夏季,波西格为了探访文化、生命的意义,他带着自己11岁的儿子克罗斯和一对朋友,共四人骑摩托车历时17天,行程数万里,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直接从美国东海岸横穿到西海岸。17天中,走遍穷乡僻壤,让波西格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得以向11岁的儿子倾吐,进而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获得自我拯救的过程。出版于1974年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正是以这个背景为基础,作者创作出的一本自传体哲学入门小说。

二、内容概述

哲学人文主义思想,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诸位大师,哲学便已开始发源起步,思想更是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几千年。当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帮助人类精神重新开始复兴,衍生出诸如黑格尔、尼采、牛顿、马克思、佛罗伊德等承前启后大师,帮助创造出了近现代科学、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辉煌文明的背后,也出现了类似环境恶化、种族歧视、信仰迷离等矛盾点,尤其二战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更是掀起了一股反主流、反理性的文化,信仰缺失、人生迷茫,成为了主流,垮掉的一代、后现代、嬉皮士、摇滚、大麻等等成为了主流社会的描述。

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旨在为了探寻人生哲学蕴意的波西格,带着自己11岁的儿子,跟自己两个朋友,骑摩托车参加一场名为“肖陶扩”的活动。所谓肖陶扩指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早期在美国非常流行的成人教育运动,旨在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人们探寻到哲学本质。一路行程,一路感悟,让波西格写成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

全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讲述,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二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横跨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做到了深入浅出的整合,进而达到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通过骑摩托车的履历,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也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 的探索。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既是一本奇特而有趣的哲学入门书籍,更是一本见解独特的心灵自传,作者一度精神上不堪重负,但最终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完成了自我拯救。正因此,《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自出版自来,数十年间累积销量已超过一千万册。美国大学更是将其视为必读参考书,《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70年代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

三、读后感悟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个偶然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这本书。最初给我的感触只是好奇,好奇摩托车维修为何能与禅相融合。书中讲述骑摩托车横跨美国的故事,整本书描述中会详细描绘路上的各种风景,有旷野、有森林、有山川、有河流、有小镇、有大海,走各种地图上都没有的小路,饿了就吃,累了就停,困了随处露营。阅读这些也让我慢慢回忆起,曾经年少时相同的户外经历。也正因此,第一次阅读仅仅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作一本游记来品评,犹如《瓦尔登湖》一般。

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突袭,绝大多数人选择居家隔离,时间久了,各种负面情绪侵袭自身。巧合的是,为了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多数平台不约而同共同推荐《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出于好奇心,我选择了重读这本书。抛弃初次阅读肤浅的认知,第二遍阅读后,我对这本书的内涵也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这本书想表达的东西也有了基本的了解,读完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本书的确可以算作游记小说,但是又涉及到非常多的哲学内容,所以为可以被称作哲学小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不好”,可以被誉为哲学规则的“十二字法则”。延伸出来就是哲学最大的两个特点,即特点一,追求终极问题,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是怎么来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特点二,指哲学的工具是理性思维,包括形式逻辑、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其实上述终极问题,宗教、艺术也在探索,区别在于,宗教用的是信仰,艺术用的是感悟,只有哲学用的是理性思维。

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词是“良质”,整本书的核心也是围绕这个词来讨论。所谓“良质”本身是无法被定义的,就像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样,是一切的源头,是古典与浪漫、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的上一层级。书中还有一个与“良质”相对应的词语,即“朴质”。所谓“朴质”指按照固定传统模式阐述事物哲学形态,是任何事物的衍生品,是古典与浪漫、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的下一层级。

其实《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多数人最初都会理解为这是一本关于怎样修理摩托车的应用技术类书籍。然而书名中有个“禅”字,而“禅”与“摩托车维修”又是完全不相干的事物,所以看到书名会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感受。其实这种感受正是书内的一个观点,即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之争。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起,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就被分开,致使两千多年来它们一直被分离。

关于理性科学与感性艺术是否应该被合并起来,由于问好多人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好一样,这也就是“良质”的蕴意。而单独分说其中一点,都是“朴质”的表现。比如维修摩托车,因为他们是感性的,所以维修人员只看到油污、肮脏等表面的东西,却没有看到理性的一面,一个个组件,以及每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功能之间的逻辑。只有把古典与浪漫融合、感性与理性融合,把主观与客观融合,把自己与摩托车融合才可以把维修摩托车这件事做好。

如何维修摩托车,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下面这段答复:“我想你可以称之为个性,每一部摩托车都有它自己的个性,也可称之为你对这一部车子所有直觉的总和。这种个性常会改变,多会变得更糟,但常常也会变得出人意料地好,培养这种车子的个性正是维修保养的真正目的。新的车子就好像美丽的陌生人,按照他们所受的待遇,要不就很快会退化成别扭的人或是跛子,要不就变成健康、脾气好、长久的朋友,而我这部车虽然遭受过那些所谓师傅的毒手,但是似乎已经完全修复了,而且愈来愈不需要修理。

对于摩托车维修,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循规蹈矩的维修,不会想到维修不同摩托车也会有不同的个性。其实作者对于摩托车维修叙述,就是“良质”的延生。关于个性,早在两千多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有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阐述,依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书中维修摩托车的个性不只是我们主观的感受,也是客观的存在,因为别人也会对这辆摩托车产生与你类似的印象。

倘若把摩托车一味按照主客观来解释,依然会缺少相关个性。作者描述的维修摩托车,只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个性化现象的其中之一。比如我们每人柜子里都有些衣服虽然买了好几年了,却依然舍不得丢弃。舍不得丢弃,也许会有一些诸多与时代潮流不符,价格或一些特殊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穿在身上总是感觉很舒坦、轻松。舒坦、轻松的感觉,恰恰就是衣服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就是“良质”。

无论书中的维修摩托车,还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不难发现无时无刻都与个性相关,这正是“禅”的内涵。何为禅,如何参禅,书中并没有深入的介绍禅学以及修行的方法,只是借鉴了禅学的最核心的理念,即不立文字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波西格不再诉诸于理性,他把眼光放到了东方哲学上,放到了行动上,在日常的生活中追求良质。他认为对立的双方都应该采用追求良质的态度,而这个核心就是关心。科技产品的设计者应该对使用者关心,尽量设计得简单易用,而使用者也要对科技本身关心,不能一味的恐惧和逃避,同时也要避免陷入彻底的反科学、反理性 ,虚无主义,追求良质,化解原来的矛盾和危机。

追求简单,追求个性,追求良质,让我想到了著名美国苹果科技公司创始人史蒂夫. 乔布斯先生。2011年10月5日史蒂夫. 乔布斯病逝,近十年来,人们对于乔布斯的追忆与日俱增。乔布斯对于产品,对于创新,对于信仰,更是被誉为了“神”一样的人物。乔布斯也曾有过年少癫狂,深受当时时代影响,成为了嬉皮士、摇滚、大麻的狂热信徒,偶然机会接触“禅”,彻底改变了乔布斯。乔布斯早年去过印度,修练过禅宗,甚至想过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禅宗思想。一次当他和日本曹洞宗著名宗师乙川弘文谈论起自己的心性时,乙川弘文的一段话让乔布斯醍醐灌顶:“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去吧,既然心向往之,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全心即佛,心佛无异。当心性再无滞碍,行止皆随本心的时候,你就是大彻大悟的佛陀呀!”

虽然当年乙川弘文说的那句话,并不能完全影响苹果公司发展,但却让乙川弘文成为了乔布斯一生的精神导师。信仰禅宗后,乔布斯经常犹豫“要不要放弃现有一切,专心去寺院修行”,乙川弘文知道后,告诉乔布斯“修行没必要非得去寺院,在哪里都可以修行,做产品也是在修行”。正是这句话,对乔布斯、对苹果公司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乔布斯在苹果产品的设计中,不断深受乙川弘文禅宗思想的影响,“创新求变、简单好用”成为了乔布斯设计产品的主基调,个性化良质思维塑造出IPHONE、IPAD、IPOD、IMAC等多种影响时代发展的产品。

佛教禅宗祖师慧能在《六祖坛经》曾有过这样的话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者波西格在书中将我们平时不在意的摩托车维修,与禅学思想相融合,参透了东方禅宗的智慧,也让我们知道所谓的修行其实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甚至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

阅读后,我简单得出了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世事也日益渐多,处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甚至会出现颠倒黑白、污蔑状告的现象,愤怒、忧虑、忐忑、鄙视、疑惑等负面情绪也会如日俱增。“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更多需要我们静心去思考。

第二,日常生活中正确平衡处理科技、艺术、宗教,让产品塑造具备一种灵魂,融合逻辑和直觉、理性和情感的层级。 科技、艺术、宗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三者,相互间却有着重大连接,提高我们对良质认知的高追求。

第三,保持内心宁静,正确面对挫折、焦虑等负面情绪侵袭,提高认知,避免陷入思维内心陷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持内心宁静,帮助我们更快思考自我得失。

第四,不断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道理,让学习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第五,学会将知识输入、知识消化,转化为知识输出,不断去发现事物背后的底层道理逻辑,懂得思考,不拘于现实,跳出画面看画,探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故事横跨美国东西海岸,逐步探寻到禅宗的真滴。故事虽然结束,但我们每人对于禅学的探寻却远没有结束,正如文章最后一段说得那样“当然,试炼永远没有了结,人只要活着就会发生不愉快的事和不幸的事。但是我现在有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内里:我们赢了。情况正在慢慢好起来。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期待。”

四、推荐书籍

《瓦尔登湖》、《苏菲的世界》、《史蒂夫. 乔布斯传》、《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六祖坛经》、《道德经》、《时间简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