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虽不免俗,诗和远方也未离开

我终究如尘埃混迹人间,乐此不疲。

按照人类当前的文明设定,我在27岁完成婚姻大事。和既定的规则一样,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

我和先生在之前都有过一段不太短的恋情,彼时的我们还是会写信、会谈情说爱的少年,将感情和对感情的表达发挥到生平文艺的巅峰,所谓肝肠寸断、柔情似水都不过只是爱与被爱过程中的日常。

而后来我们走到一起后,好像很有默契一般,不放大情感,不甜言蜜语,不吟诗作对。整日里嘻嘻哈哈,放屁打架。我们的话题就是没有话题,不谈论微风走过多少里,也不会聊起三日不见我多想你。两个还算文艺的青年,每天说着俗不可耐的话,为家务分工斗几句嘴,为物质追求下几个决心。

我看过一篇微博,一个女博士写了一段文字,大概是这样:婚姻早已让我忘记我曾多年努力,受过高等教育,温文尔雅出口成诗的样子。配图是自己一身博士服拿着相机沐浴阳光的样子。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文人、诗人、清高之人都无法融入进生存空间的核心通道,要体面从容的活着,就得放弃一些东西,而文艺二字从来潦倒,间歇性存在即高尚,贯穿生活则让人被动且无可奈何,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所有东西都是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的。如同好与坏、善与恶、悲与欢,从来共存,未曾独立。而生活的俗套与内心的清明同样可以很好的兼容。


但也坚持留一方清明,给我的诗和远方。

我偶尔也会怀念有情话可说、有爱意可表的那些温暖时候,但我现在更喜欢和文字面对面,来表现自己柔弱的那张容颜。

我和先生各自自由。他听我碎碎念,释放浓烈生活气息的时候,也表现出同样的尘土味。我待他安安静静看书游戏时,也有自己的文要写,也有未读的书要看。他看'稻盛和夫’和‘三体’,偶尔与我提几句。我读《傲慢与偏见》和《山月记》,也时常会跟他说起。我喜欢中国古诗词,我们一起看“诗词大会”,我笑评“乡村爱情”,也会推荐他一观究竟。

其实有些温柔,已经不再是通过眼神、直白的语言来表达,而是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情感放进岁月里沉淀。诗可以表达万物,远方也要是心甘情愿去奔赴的未来,才不枉费人生一段接一段的改变。

你叹世间浑浊,我自有清风明月相伴。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尘世虽不免俗,诗和远方也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