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像工匠一样产出自己的作品

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人都会被网络占据很多时间。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这一天还没干啥呢,就过去了。

《深度工作》这本书教会我们怎样聚焦自己的注意力,让我们有高质量的产出。

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控制困难的事物,提升自己对所在领域的理解。我们必须系统的处理相关的主题,汇聚专注的力量。

我们知道区分专家和普通人的因素,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要求我们(1)注意力全部投入到该领域。(2)我们能获得反馈,然后调整方法,保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的产出。

想要高度专注于当前的任务,避免干扰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产出的方法,就是在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批量分配精力。

网络通讯的便捷放大了干扰的影响,大幅降低了深度工作的能力。

曾经有人统计了一下,大西洋船民每年用于处理电子邮件的花费,大概100多万美元。但是有多少产出却是一个度量的黑洞。

还有最小阻力的原则就是在工作中,如果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反馈,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比如即时获得答案可以成倍的提升轻松度。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在工作中对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指标时,很多的知识工作者会采用工业时代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的事情。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明晰重要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阻断了我们其他的选择。比如很多互联网的大佬都不允许自己的子女用互联网产品。

深度工作可以创造出与工匠时代一样的满足感,可以从神经学心理学和哲学这三个方面来论证。

神经学的方面,深度工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注意力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关注哪些事物,而不是由环境决定。这就如第七感中的觉知之轮,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任何我们想要关注的地方。我们不能纵容注意力时不时转向肤浅的任务上。

从心理学的角度,工作比休闲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状态。在我们的目标规划和挑战中深度工作能唤醒意识,使生活更有价值,从而产生愉悦。

从哲学的角度,深度工作是职业追求中的意义的源头。工匠精神如一把钥匙培养内在技能,辨别本已存在的意义。与知识工作者的联系有两点,第一并非只有手工业才创造意义,任何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都能培养内在的技能。第二培养手艺需要完成深度的任务,所以需要致力于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准则1:工作要深入。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要在工作中加入惯例和固定的程序。

因为作品的产量并非一个线性的方程式。

例如双峰所学将个人的时间分成两块,一块用于深度追求,另一块用于其他的事情。

比如一个教授叫格兰特,他将课程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其余的时间拿来深度工作,其中每个月2~3次,每次2~4天的时间来交替进行深度工作。

另一种方法是将它转化成简单的习惯。比如7天训练营,每天拿出90分钟来进行深度工作。

新闻记者的方法就是随时从父亲工作转入到深度模式。那你的习惯需要规划和程序确保结构性,比如不用网络,比如每20分钟产出的文字量,你怎样去支持工作,比如设定从一杯茶开始。

4DX框架下的4种原则:

原则一注意力放到极其重要的事情上。执行专注于少量及重要的目标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

原则二抓住引领性指标有两种指标,一种是滞后性的指标,另一种是引领性的指标。引领性指标,可以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提高你在短时时间内可直接控制的行为上,且对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改变。

原则三准备一个醒目的记分板记录,跟踪引领性指标。在实现关键突破的时点画圈。

原则四定期问责,定期与团队会面。没有团队也要每周回顾指定下一周的计划,找出未来几天得分得好分数的方法。

准的2,就是要拥抱无聊。

不要不断分心,而是不断专注。隔离分心的策略1.计划使用网络的时间,2.在此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可以在电脑旁边放一个笔记本记录使用的时间,在工作外也要按计划使用网络。

很多人会认为每天工作8小时,我的一天就过去了,实际上工作之外的16个小时才是我们的时间。除了要保证每天7.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外,剩余的时间如何利用很关键。

准则3是远离社交媒体。

知识工作者应该像其他工人一样谨慎的选择工具,方法就是确保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当一种工具的益处大于害处时才选择它,而不是这种工具,有一点点好处就要使用。

有3个策略帮助我们与工具建立更成熟的关系。

1.确保工作和生活中的最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有一个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清单。

2.列出未实现每个目标需要的2~3个重要的活动,确保他们足够明确,让你知道如何去做。

3.定期阅读并了解自己所处领域最前沿的成果。

思考你正在使用的网络工具,用以上的关键活动来进行审查。

我们知道2/8法则,就是在很多的事情中,80%的效果源自有20%的原因。

假设二八法则对重要目标也是成立的。如果一个目标有10~15条不同且很好的活动,但只有2~3个活动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16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中,应该像一个贵族一样利用时间,比如阅读名著和诗歌,在娱乐的时候更多的进行思考,有序的阅读自己挑选的好书。

准则4是摒弃浮潜工作。

要把一天的每分钟都做好计划,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预估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定量分析每个活动的深度。可以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评估工作的深度,就是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多久?

可以找老板要肤浅工作的预算。确定你的时间应该几成被投入到肤浅工作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像工匠一样产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