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是汤圆的启蒙老师。
在汤圆1-2岁时,我们没拿到德国托儿所的位置。那时候队友每天早出晚归,到另一个城市上班,而我还要工作,急需为汤圆找一个日托机构。
幸好德国除了托儿所,还有一种私人托管的方式,叫做 “Tagesmutter”,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天妈”,也很好理解,一天的妈妈的意思。
这种育儿所,是由一位受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在自己家里开设私人日托班,大多数都是天妈自己一个人开办,所以允许同时最多托管5位0-3岁的小孩。
汤圆在这种私人托管机构待了一年,之后拿到公立幼儿园的位置,我们就送汤圆去普通幼儿园了。
而去了幼儿园,对比她在天妈家的成长环境,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没得选”,反而是选到了最有利于汤圆成长的日托机构。
德国“天妈”这种私人家庭的环境,兼顾着家庭氛围的温馨和孩子向外探索外部环境的需求,很好地让娃从“家庭"走向“集体(幼儿园)”衔接,对于1-3岁的娃,私人日托机构反而是最好的形式。
正是因为模拟了在家带娃的环境,相当于娃仍然是在家的氛围里长大,因此卡罗就像是汤圆的“外婆”一样,每天接送娃的感觉就相当于早上是把娃寄托在“外婆”家带,晚上再接回家,不同的是,这个“外婆”还是个专业的育儿老师。
早晚接送娃时,我们都能够针对汤圆最近情况互换信息,比幼儿园大集体环境有更多充分交流的机会。
因此在接送娃时,我也会刻意观察观察卡罗如何一拖五照顾各个小孩:
不光要提供饮食(早饭、午饭、下午茶),还要处理五个小孩的需求(换尿布、偶尔的争吵);不只是在家玩,还能把五个小孩带去公园玩。
我发现卡罗能一拖五带好娃,有着以下几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
01 提供孩子自主动手的机会,解放自己双手
卡罗带娃就是在自己的一座联排房子中,带娃的区域是在她的底层的客厅、花园和楼上的一间睡房。
卡罗为每个小孩设置的学习动手机会无处不在,甚至从娃进门就开始了。
底楼的客厅就是孩子主要活动区域--游玩和吃饭区。
每个孩子都有对应的衣服、鞋帽区,0-3岁的娃普遍都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但是她还是会规划整齐,出门穿鞋穿衣都不慌乱。
吃饭每个小朋友是各自的儿童桌椅上进行,每个小朋友也是无障碍地自己上桌吃饭。入园的小朋友基本都是1岁以上了,所以在这里,小朋友们都是自己吃饭,卡罗经常会做土豆饼,里面混杂一些蔬菜煎成一块块饼,方便抓握。
中午睡觉,每个小孩都睡在地上的小竹筐里,不需要任何帮助地爬进去睡觉。
这一切围着小孩自主行动的布置,是她解放双手的第一步。和蒙特梭利,每个小孩都是自己独立的个体,应当给他们提供自立的机会是一样的理念。
02 制定集体相处规则,绝不妥协
某一次接娃时候,我正好遇到卡罗给一个小宝换尿布,而另一个孩子吵着要喝水。
看着孩子吵得厉害,我正想去帮忙,被卡罗及时劝住说:这个是我的工作,再说小孩子需要学会耐心等待。
然后回头对那位吵着喝水的宝宝说
你看下,我是不是正在忙着给另一个宝宝换尿布。所以现在暂时没法给你倒水。不过等我忙好,我会马上过来的。
也神奇,卡罗这么一说,那位宝宝立马就不闹了,安静下来等待着。
另一次,是我和卡罗在聊天,每天接娃时例行讨论娃今天她们做了什么,有哪些新鲜事。这时候,汤圆像复读机一样一个劲儿吵着要我们陪玩。
我那时候又得分神给汤圆做事,又出于礼貌还在和卡罗谈话,这时候卡罗又发声了,对汤圆说:
我和你妈妈在聊天,等我们说完话后再找你行吗?
这两个场景,在四年后当我生了老二,每天都会上演的老大、老二同时要找我帮忙或者缠着我的时候,经常会浮现在眼前。
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谈话中不打扰,是在我进入二胎时代后,深深体会简直就是救命的规则。
娃的需求每时每刻都会有,如果一昧地迎合孩子当下的需求,你就会变成超级忙的救火队员,从早到晚陷入被娃带着走的节奏中,做着大量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时间管理告诉我们,这个确是优先顺序中倒数第二的事情。
所以,从卡罗身上,我看到了在生活中,制定规则并且坚定地去遵守的重要性。
03 不提供声光电玩具,简单的游戏其实最吸引孩子
选择卡罗作为“天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面谈,一方面是互相认识,另一个重点是互相了互相了解对方的育儿理念,双向选择,她也需要寻找适合她塑造的集体环境的宝宝。
第一次的面谈,在她家里。
她先展示了带娃的主要区域、日常活动安排,然后她特意告诉我我们一些她认为重要的观念。
她家里没有任何的声光电玩具,因为那样的玩具并不长久,是靠着外在的刺激来吸引小孩子的,对宝宝培养专注力起到反作用;
随后她给我们看了宝宝主要玩的游戏区,我看到有一个读书角;过家家的儿童餐具;有木制的玩具;
而她还展示了很多直接从生活中收集来的“废旧物品”。
比如,各种日用品或者药品的外纸壳,她说可以让宝宝玩积木等叠高高的游戏;
比如,积攒辅食罐头的盖子,宝宝能够毫不费力地抓握,然后敲打桌面或者在桌上滚轮子等玩出各种花样;
还比如,她用宝宝睡觉的竹筐,装满了公园收集来的马栗(和板栗很像,德国超级多),然后给宝宝当海洋球地放进去玩,或者让宝宝从小滑梯上滑下来当缓冲的“栗子坑”,各种玩法。
总之,每次看到她发给我孩子们一起玩的集体照时,我看到的都是溢出屏幕的快乐瞬间。
而且从汤圆在家闲置的一堆玩具和目前老二也是这种样子,我才发现陪娃玩真的不需要多少玩具,他们喜欢玩的材料从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满足。
任你买了多少玩具,可能你家娃最爱的还是你的破拖鞋,会沙沙响的塑料袋或者看到总会想去咬一口的你的臭脚丫。
一直以来,我都很感恩在汤圆这么小的年龄,遇到卡罗引导她吃饭、集体生活中都养成了好习惯,而我,在多次和卡罗请教经验,开启“启发式育儿”的思路,也从中获益很多。
今年卡罗退休了,我们全部曾经将娃放在她家托管的家庭都提前成立了聊天群,讨论到时候如何好好庆祝同时让娃们聚聚,大人也顺便聚聚。可惜今年因为疫情,这个庆祝会被无限期推迟了。
接下来的话题,围绕从汤圆启蒙老师卡罗那儿学到的育儿理念,我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周一一回忆说给你听,记得点个赞,我们不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