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人生避免沉重

如果你只读一本书,那就读自己吧,怎么读自己呢,就是读心理学的书,让自己对自己更加了解。

所谓的人生难题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记得看过一个短片,让不同年龄的人来说说你现在的人生难题是什么,然后让比他年长的人来解答。这是一个比较震撼的短片,其中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小学生说:我每天都得去上学,估计这辈子都要上学了,我的人生难题是我该上清华还是北大呢?

一个中学生的女孩来解答这个问题,她笑着说:你还是先考上中学再说吧。

在已经走过小学阶段的小女孩已经明白,小学生所谓的人生难题,其实根本都算不上是个问题,但对于这个小学生来说可能已经苦恼了他很久。

人在当时处于局中总是很难看清,总以为遇到的是跨越不过去的高山,有时甚至都会感到生活无法继续了。然而等你走过去发现,当时所谓的人生难题,曾经让你纠结痛苦的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甚至不值得一提。

然而,人生是一场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但也是从来没有设定好的剧本,走过每一步都不能像拍电影一样,因为表现的不够满意可以重新再来一条。每个人都不愿意在这场旅途中留下遗憾,因为有些遗憾可能永远无法弥补。面对未来的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总会感到焦虑不安,这也是很多人烦恼的来源。

决定你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观点

这些烦恼总是带给我们很多困扰,有时候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摆脱。后来看了些心理学书籍之后发现,很多烦恼是源于我们对自己并没有特别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有时候决定我们情绪的,并不是某件事或某个人本身,而是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或观点,我们也可以叫它信念。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没有人能够完全生活在客观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你带着什么样的信念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必然会决定你的情绪走向。

信念会带给你情感或情绪,而情感情绪会引发你相应的行为。当我们的信念比较合理的时候,会让我们相对理性、平静的看待事情,这时候我们的行动是有效的。但有时候我们总是很固执,所秉持的一些信念并不是那么合理。比如,你总是苛刻的要求自己必须表现良好,必须获得他人的支持,别人必须的公平的对待你,你爱的人也必须同等的爱你等等。往往就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产生不必要的痛苦。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是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 REBT)的创始人,用他的ABC理论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一现象。同时,这个理论也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的情绪经常会被他人所左右。

首先,什么是ABC理论呢?

A:指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或人

B:指你对诱发性事件的信念、观点

C:指由此引发的感受和行为

简单说就是发生的一件事或一个人(A),会让你感到非常生气、沮丧、焦虑、紧张,甚至让你失眠(C)。但是造成你生气感受(C)的真的是这件事或是这个人(A)吗?还真不是。

比如你想做好一次很重要的演讲,上台之前你就一直很担心:万一我搞砸了怎么办;这次演讲对我成功很重要,我必须表现好才行。然后导致自己过度担心紧张,往往就真的搞砸了。在这里A就是你想做好这次重要的演讲这件事,C是你感到紧张、焦虑,最后导致上台忘词,演讲搞砸了。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你想做好演讲这件事本身(A),并不会直接带来焦虑、紧张(C),是由你在B处的信念引起的。在B处你总是在这样想:“万一我讲的不好怎么办;万一听众不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这次失败了我再也不敢上台了,我可能就是个失败者,我可能不适合演讲了”。就是这些太多的万一、必须、应该的观点导致自己产生了过度焦虑,引起情绪上的更加紧张。

这种情况在恋爱当中最常见,和男朋友约会去看电影迟到了(A),你感到很生气、郁闷甚至和男友吵架(C),你可能的想法是(B):和我约会都能迟到,太过分了,一定是不爱我了。你看,在整个从A→B→C的过程中,在A处发生的事件本身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决定了你在C处的感受和行为。我们在B处的思考方式才真正决定了我们在C处的情绪并产生相应的行为。

所以最终导致我们情绪和行为的核心因素是B:即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我们对某人、某件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如何去应对。由B决定C产生了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而A事情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C。

如果你特别希望通过面试获得一份工作,你面试之前往往会让你焦虑不安,而面试时候往往也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发挥不好最终失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在你的内心有一个“必须、一定要”的信念,你希望通过面试的目标,在你不知不觉的信念中,变成了我“必须”通过这次面试,“一定”要获得这份工作,如果我不能通过面试,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再也没有能力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了。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你更加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是自卑,越在意越容易失去就是这个道理,陷入情绪的泥潭出不来,结果往往会越来越差。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情绪总是被他人左右,而根本原因在于B中我们不知不觉的会有一些错误的思考方式产生不合理信念导致。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思考方式。通常我们在不知不觉种经常会有这三种特别病态的思考方式:

第一种叫灾难性思维方式,即恐怖化:遇到事情想的最多的是“万一......怎么办”,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万一地震了怎办等等。而自己的回答通常则是:“万一......,那太可怕了”,万一我失败了,我就完了;万一地震了就都完了。所以你看,念头变得灾难性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自己信念里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让你更感到恐惧。

第二种叫绝对论者思维方式,即应该化:常见是出现方式就是:“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只能;我一定得;我非......不可”等等。同样的,有时候即使你已经达到了“我应该”了的时候,又可能会变成了“你应该”:“你知道你应该......,你必须......。”

就这样不仅对自己念“应该经”,还会对他人念“应该经”。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领导被人“你应该”了一通,立马对下属“你应该”。“你应该”就像传染一样,直到底层某个人回家踢了猫一脚,猫就成了倒霉的出气筒。

第三种叫错误思维方式与前两种正好相反,即合理化:常见的形式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天还没塌呢,那又怎样?”。像这样弱化反应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欺骗似乎毫不在意实际上是在短期逃避,无视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当家长在管教孩子很生气的时候经常会这么说:我受不了了,我管不了他了,我再也不管了,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往往是经过恐怖化的“他万一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应该化的“你应该听话努力学习一定考上高中才行”之后,最后这种“合理化”的情绪就会出现了。

你看,其实是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这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才是影响我们情绪的真正敌人,它就像是个木偶操纵者一样,时刻操纵、影响着我们情绪和行为。

人生避免沉重

当你时常感到生命里有些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也总是会让你觉得面对人生难题无法继续,这时候我们需要保持清醒。人生要避免沉重,不要背上过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越走越远。有人说要想有好运相伴就是要避免沉重,远离沉重至少会让你远离太多负面情绪,也不至于因为过多的负面情绪产生过激的行为,导致人被情绪控制,不能做情绪的主人。

那么怎么能做到呢?就是要找到你生活中过多的错误信念,找出那些导致你焦虑负面情绪的错误信念,要明白事件本身并没有导致我的负面情绪,是我们的错误信念导致的。

具体来说,在我们生活种第一种比较常见的典型的错误信念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以至于因为太在乎而让你对别人的拒绝尤其感到恐惧。

第二种错误信念就是:害怕失败。对自己事事都要求完美,我不能在重大事情上有失败,而完美主义往往也是一种极端主义。害怕失败常常会导致不敢冒险,最终也可能碌碌无为。有人说,你每次开枪都射中靶心,说明你站的太近了,超越我们已知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就包括失败。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错误信念:事事都必须如你所愿,就是一切都要按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如果没有,你就会感到愤怒、不公。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经常被这些错误的信念牵着鼻子走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是否陷入了误区,换一种思考方式会好的多。同样来说我想做好一场重要的演讲这件事,我应该是这样的信念:试试也无妨,即使可能会有失败、被拒绝的情况。“我希望他们会喜欢我,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如果不行,那可能是我还不走运。我想做好,我会尽力,但如果我没做好也没什么可怕的,我会遗憾,也会失望,但也会认真的去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

识别自己的错误信念,并用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慢慢的你会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用心理学方法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不给自己过多的负担,专注的行动本身,远离沉重,让心轻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你的人生避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