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周四
*接近年尾,工作上很多需要收尾总结,工作量看起来虽然没前一段多,可是一项项细碎繁琐,心情有些许烦乱,这几天做事时带着浮躁。就连工作之余,想看看文章,也是划过标题,刷刷翻看,静不下心来,投入不了。
我发现,我心浮气躁时,脾气容易大,看人看事时,忍耐力会下降,很容易看不顺眼挑毛病。
之前,我不觉得自己挑剔,不觉得是自己脾气急脾气大,觉得是别人不对事不对,是别人惹我的;如今越来越觉得,其实与别人与事都无关,是我的心“不对”,“乱动”了,才看人和事“不对”的。
看来,还是那句名言:心对了,一切都好了。
所以啊,以后看人看事不顺眼想挑剔的时候,以后着急上火想发脾气的时候,愿我能够觉察一下,提醒自己一下,看看自己的心“对不对”?
还是得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哦。
*和朋友聊天,她说了一个场景:
放学回来,女儿说,今天作业太多了呀,得写到晚上10点了。累死我算了。
朋友觉得女儿真是不容易,上了一天的课,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写,真是累啊。
她给女儿按按肩,问,“妈妈能帮你做点啥?实在是太多的话,你挑挑拣主要的写吧。要不,妈妈帮你写点,或是给老师请个假?”
女儿虽然撅着嘴,但语气已经没有刚才那么烦了。“那怎么可以?你的笔迹和我的又不一样!再说,怎么可以骗老师呢?作业再多,也得认真对待,按时完成啊,这不是我的任务嘛。”
朋友亲亲女儿的脸,“那你先歇一会儿,吃了饭再写。等会儿我去买点你喜欢吃的蛋挞,给你做宵夜。”
“不用不用,我这会儿不饿,我先写会儿作业再吃饭。”
说完,女儿一扫刚才的郁闷,劲头十足,麻溜的去写作业了。
*听完朋友的分享,我的眼前也出现在我家的场景,事是一样的事,可我和朋友的反应态度,截然不同。
孩子说,“今天作业可真多,我得写到十点多。”
我的反应是:“作业能有多少,你要是不拖延,不扣手机,怎么会写到那么晚?”
(我不信任孩子,老是以孩子故意拖延,玩手机来揣测孩子)
孩子一听,有些不高兴了,“你见我玩手机了?作业就是多,你写写试试?”
我说,“作业多你也得写,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谁也替不了你。写不好写不完,后果你自己承担。”
孩子气哼哼的,我也一头火。
*听听朋友说的,想想自己做的,我不仅有些惭愧,有些脸红。
同样的事,妈妈不同的态度,孩子的感受也不同,引发的行为也不同。
朋友的态度和做法,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心疼我的,妈妈理解我,和我在一起。
而我的态度和做法,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不相信我,妈妈不管我,妈妈认为我是不好的。
*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我和孩子遇到事情时,有那么多的情绪冲突和对抗。为什么孩子会说,“妈妈,你伤透我的心了”。
是的,遇到事情,出现问题,妈妈要做的,不是只解决问题,而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和我在一起,我有支持有后盾。
有了妈妈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孩子才会更有力量,更愿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啊。
*看看我错的有多离谱。我冠冕堂皇的对孩子说着“你自己要为自己负责”,可是,其实却是“我对你有要求,我不管你,你自己去做”。
我用情绪胁迫着孩子,以为用激将法就能把孩子的力量激出来,却不知,孩子首先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被关爱…需要的是,不管我怎样,妈妈和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