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禁令看中国教育

      5月16日,美国对华为下达禁令,这意味着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芯片等产品,因为高通、英特尔等美国企业一直是华为的核心芯片供应商。面对美国的禁令,华为企业算是处于风口浪尖,面对如此限制,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5月21日接受《面对面》记者董倩采访的时候表现得“云淡风轻”,不仅没有更加关注华为市场的行情和未来出路,反而更关心教育,他指出:从华为遭遇美国禁令到近期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实质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根本问题还是教育水平。因为一部手机从无到有仅需要20S的时间,基本没什么人,面对如此形式,一个人如果没受到大学教育,英文、计算机都不好,连做工人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只有重视教育了,才能抓住核心技能,面对威胁的情况下,才不担心有什么影响。


      当今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升学而非培养人才,人口大国中教育的竞争已经是愈演愈烈,从2010年后辅导班开遍大街小巷。面对升学重担,家长也不敢松一口气,从胎教就开始各种信息轰炸,小孩刚呀呀学语就送入托班接受统一训练,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挤满周末。中国教育由于本身的教育性,政治性以及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方式的性质,导致了其本身对教育本质功能的扭曲,在相互影响中,实际降低了中国教育在教育性上成功的可能。同时,在本身的教育性方面,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会导致对社会潜力的一种浪费,最终导致教育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无法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而且将会阻碍社会以最高效的方式发展。此外,中国教育出来的很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便停止学习,停止探索。总觉得终于混上饭了,终于不用天天学习了,摆脱苦海了,于是开始安于现状。所以中国人很多理念都是追求稳定,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这些无不显示我们的惰性。这种惰性和安逸如果不在遇到危机时,是不会出现报警信号的。


相比中国教育,国外教育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参与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寻找真理的品性,让学生养成终身探索,终身保持好奇心的品质。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期由中美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录制的《对话》节目。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同学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华为企业虽然高学历人才众多,但是芯片技术却由外国主导,而且华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所以说美国这一禁令,无疑对华为企业是一种重创。在这种情形下,任正非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改变现状,只有教育才能培养核心人才和核心技术这一关键。

     中国教育本质的扭曲不是一朝一夕,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作出积极应对,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从教材重压中解放出来。课外实践活动的增加,更加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的应用,信息化已经满足不了教育的需要,2018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的必然趋势,智能教育的实现将改变人们的教育方式,开启新的智能化教育时代。


       在其他国家已经步入智能化教育的时候,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什么人工智能是否能应用于教育领域,各方面都如此重视?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应用到各大领域。但教育领域是智能化的短板,如果人工智能与教育做到完美结合,将在极大程度生改变人类的传统教育方式,这将标志着智能教育时代的真正开启。


       目前教育领域在国家政府支持下,已经开始积极向智能化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开放科研教育平台扩展共享资源》指出:2019年,该平台将在平台、工具、数据、课程与实践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增加开放共享资源,促进以该平台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搞定“熊孩子” 智能教育机器人还须再提智》指出:在未来智能教育机器人无疑会成为新兴的育人平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育部4月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从“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提出18条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可见,教育智能化后,教育领域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企业、经济都是成长在教育的软土之上,只有教育这块土地肥沃了,就不愁庄稼长不好,因此面对全球化、贸易摩擦等,中国的教育更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投入更多财力支持发展智能教育,让中国的教育走出去与世界真正接轨。只有这样,中国才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下时代趋势的人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华为禁令看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