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服务“一带一路” 融资租赁作用“独特”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主办、融资租赁西湖论坛(南沙)研究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一带一路”与融资租赁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教授做了主旨演讲,他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以及它的优势产业差异非常大,互补性强,为跨国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融资租赁这个行业能够连接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这个独特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重视。在融资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上,融资租赁是金融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地方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培育融资租赁龙头公司,税收优惠,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等。天津的“津改13条”提出租赁公司达到一定条件的时候可以开展跨境的投融资业务,跨国公司的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和在境外开立人民币帐户,用于跨境人民币租赁业务。这是地方出台的跟租赁相关的新政策在跨境业务方面的突破。

        关于“一带一路”项目怎么推动比较有成效,怎么推动失败率比较高?巴曙松说,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基本上是把一个项目做成一个合作平台,上中下游多种主体共同参与,这也是一个分担风险的过程。而失败比较多的是什么?就是沿线的国家非常担心和关注国企的资本占比过高。所以央企在初期接项目有优势,往后做的时候一定要吸引当地的企业,以及我们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呈现一个多元的合作框架。

        对于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带一路”对融资租赁的带动作用,巴曙松说,“一带一路”建设到目前为止,在沿线各国已经催生了一大批大规模的港口、机场、铁路、核电、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规模已经很大,能不能把“一带一路”已经投出来的资产评估一下,跟国际金融市场或者国内的金融市场做一些对接,让它证券化,拿到国际市场发债,那就可以减缓一些长期的资金压力,并且通过引入国际投资者参与这个项目建设,风险也会有所降低。

        “一带一路”的市场新空间,基础设施先行,带动制造业出口,也为租赁行业提供了新需求。

        开拓一个国际性的租赁市场,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完善服务网络,怎么做适当的国际布局,来提升服务能力。我们的机构在沿线的业务信息、业务机会的跟踪能力,和两边进行匹配,产生业务机会的能力也要提升。

        巴曙松觉得,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里面,跟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企业合作,可以带动自己的业务高端化,跟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把中国的制造走出去;而沿线的基础设施港口、机场、铁路,为我们融资租赁的跟进和国际化布局,以及跟发达国家沿线的融资合作,可以把融资成本降下来,这几个方面是需求前景比较大的领域。

        当然要“走出去”,就要学会管理这些项目的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项目所在地的财税风险,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参与的当地项目的程度、经验还需要积累。所以“一带一路”怎么引导租赁业在专业和技术上走向国际化,需要税务、法律和我们租赁一起合作,分阶段,分层次,先从中等发达国家或者成熟的行业入手,在防范汇率风险的基础上,慢慢再往下走。

        巴曙松说,我们融资租赁行业是不是也要有一个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形成合作、整合、规模优势、差异化经营,同时我们融资租赁客户偏重于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实物资产管理能力,融物功能发挥得不充分,大量的融资租赁公司还在选择背靠政府,产业下沉的深度有限。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很难满足“一带一路”的这么一个大的国际布局。

        从发展趋势来看,“一带一路”也好,供给侧改革也好,为融资租赁创新带来了一个新动力。经济进入调整期,融资租赁业也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怎么样从过去追求规模往求质量、精细化发展,怎么样从原来比较多的靠利差来支持,走到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业务方向上来,这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一个转型现实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曙松:服务“一带一路” 融资租赁作用“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