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动脑子

前几天,范县大雨把我的车给泡在了黄河路。其实单就雨来说,不大,但是为啥能把车泡了?主要原因还是道路的排水系统不好,路面积水多,下水道排不及,不但排不及还上涌呢。污水涌出下水道,臭气漫天。

这就是城市最早的规划者和决策者缺少经验所造成的后果吧?听说修了很多次,依旧无果。下次停车开远点吧,离黄河路远点。

对于这次汽车被淹,我看的还是挺开的,没觉得心疼,毕竟保险公司买单,除了开车不方便之外,没什么大的损失。而且在事情处理完,还饶有兴趣地在抖音发了两个小视频。得了几十个赞,浏览量也达到了几千。

浏览量几千,这对我的公众号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了。我觉得记忆中,我写的文章里阅读量突破三千的只有那篇关于小葫芦的文章了。那篇文章都是关于休闲,闲情逸致的内容。成功了就要去复制,但以后再去仿写,或者写同类的文章,阅读量再也没有一篇超过一千。

现在,都说公众号已经过了红利期了,除了那些大号,像我这样的写手基本没有出头之日了。从最近的阅读量看,事实也正是如此。

从昨天抖音的浏览量我又陷入深思,为啥抖音简单拍的一个小视频浏览量可以这么高?而公众号,如此用心写一篇文章,反而没人看?

我想还是和我的公众号名称有关系吧。我的公众号叫做:舜子的简单日记。强调的是“简单”。那小视频呢?也很简单啊。当我们刷小视频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也不用费劲把文章变成画面,而是直接看到画面,这种代入感就更立体。

晚上和母亲视频聊天,谈到本家的一个哥哥在工地干体力活,一天三百块钱左右,和我的日薪差不多。那位哥哥就跟母亲说羡慕我,我淡淡一笑,说:我还羡慕他呢。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回到前一段写的那篇文章,叫做《最轻松的工作》,主要讨论的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比较。像我每天思考一个建设项目的运作,感觉非常耗费脑力,很累,心烦意乱的时候就发牢骚:不如去工地搬砖。

这就像整天在工地干体力活的劳动者一样:羡慕那些坐在项目部喝茶的管理人员。

其实管理人员也不轻巧,哪个不是费尽心思研究图纸,卡节点,算工期?

小时候,把设计师看成高大上的工作,现在天天和设计院的设计师对接,哪个不是经常加班到深夜?大早晨还得被甲方叫起来算面积,算容积率。其实,都不容易!

再去问问那些干体力活的,为啥没有进入管理层,反而要去做体力活?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上学。但也有可能是上学时候不愿动脑子,不好好学习所致吧?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很多东西不用去争论,稍稍动脑子都能想明白,偏偏我们都不想动脑子。

最近读《瓦尔登湖》感到吃力了,为啥?一方面都是描写景色和作者想法的内容,不似小说那般有大段的对话。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专注力下降了。

聚会的时候,有人统计大家摸手机的几率,并且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摸机率”。现在,你琢磨下,或者有意识地自己统计一下,一小时能摸几次手机?当然,一直不撒开的那不能说一次吧?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身边影响因素的增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另外,我们真的没时间读书了。

一本《瓦尔登湖》差不多读了两个月了,说好的一天读十页,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成,可是呢?我竟然无法安静的坐下读半小时的书。工作占用了时间,手机又占用了时间。

还是劝那些在校园中,或者刚出校门,依旧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的年轻人,趁着精力还充沛,多读一些书,多读一些好书。

什么是好书?名家名著就是好书。当今社会,大家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在提高,可选择的读物也很多,但我的建议还是读名著,随着历史的冲刷,留下来的无疑都是精品。

读一些难读的书,让自己读着吃力的书,多去读一下。你想了,咱读着都费劲,那作者写得就更加不易了。小时候读四大名著,就觉得读《红楼梦》费劲,那《红楼梦》无疑是四大名著之首了。后来读《百年孤独》一开始也觉得费劲,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但最后也读完了,还觉得非常好。

现在读《瓦尔登湖》读《乌合之众》,都不易读。但这些都是经典,读就有收获。

好吧,今天精力不太好,就写这些吧,画画的知道,每次进步前都会有很长的一段困难期,叫做眼高手低时期。就像运动员超越极限的时候,跨过了,才会实现新的突破。我想,读书,写作亦是如此。

为了这种突破,那就试着做一些困难的事情,读一些困难的书吧。

感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想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