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824)

【原书卷六·六四】

乙丑,余宰江宁。有漱石名者,持故人陈长卿札,求见,赠云:“他年霖雨知何处?记取烟波有钓徒。”后岁丙子,同杨洪序来随园,年七十余,喜所居不远,月下时时过从。别三十年,杳无音耗丙午二月,过洪武街,遇老人,乃其子也;方知先生八十三岁,委化陕中。为黯然者久之。次日,其子抱先生全集,属为点定。《偶成》云:“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思乡梦,隔院棋声落枕边。”鄂文端公为苏藩司,选《南邦黎献集》,擢君第三。

乙丑,指乾隆十年,1745年。

张坚(1681—1763),一名坚之,字齐元,号漱石,江苏江宁人。屡应乡试不第。尝以诗文受知鄂尔泰,列入《南邦黎献集》。卒无所遇,以诸生终。尝作《江南一秀才歌》自嘲,时人遂称为江南一秀才。坚善为曲,先作《梦中缘》,年仅十九岁。次作《梅花簪》,稿始成,即为南京优伶购去,易名《赛荆钗》,搬演时人都称奇。继又成《怀沙记》,再成《玉狮坠》。此四传奇,后总名为《玉燕堂》四种。晚年入幕汉中,卒于陕中。享年八十三岁。有于广杰、王晓曦《张坚传记及年谱》,保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陈长卿,似为明末清初的苏州刻书家。古代刻本上常署名“古吴陈长卿梓”。据《苏州文化概论——吴文化在苏州的传承与发展》第十八章《明清时期苏州的刻书与藏书》载:“古吴陈长卿刻《琵琶记》等,都有名于世。’”《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在介绍“苏州书坊”时说:苏州书坊知名者有大观堂、陈长卿等27家,“其中,陈长卿、陈仁锡、拥万唐刻书较多”。说明陈长卿是当时知名的刻书家,亦刻印有戏剧剧本。而张坚创作了多部戏剧并印行,故可能因此相识。而袁枚在《小仓山房诗集卷三》有《怀人诗·其十五·陈长卿(有《客燕图》)》:“长卿蕴籍偏怜我,款款更残话独长。今夜月明孤客燕,踏灯何处访徐娘。”可见二人乃是旧友。

丙子,指乾隆二十一年, 1756年。

杨洪序,清代人,无考。

音耗,音yīn hào,意思是指音信;消息。《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唐·张读《宣室志·计真》:“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唐·李商隐《即日》诗:“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丙午,指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洪武街,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建的一条主要街道。据文献记载:“洪武街在北门桥(今珠江路西段)东北,直通西十八卫。洪武中开拓北城,始辟此路,故名。”《钟南淮北区域志》也有类似的记录。从明代南京城图上更可以看出,“洪武街”应在今珠江路莲花桥东至浮桥段,与现在的洪武路相去甚远。今南京有洪武路,乃是1930年,国民政府在为南京道路定名的时候,将之前的‘洪武街’移了位置,并改名为“洪武路”。因为明、清时期的土街口(今工人电影院一带)、老王府、虹桥、卢妃巷等路段正好处在一条南北走向的直线上,1998年便将它们拓建成同一条街道,统一命名为洪武路。

委化,音wěi huà,指随任自然的变化;引申为死的婉词。《魏书·阳尼传》:“既听天而委化兮,无形志之两疲。”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初十日,榜发,余获隽,而先生即於是日委化。”

点定,音diǎn dìng,意思是修改使成定稿。《晋书·郭象传》:“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鄂文端,即鄂尔泰。

苏藩司,即江苏布政使。雍正元年(1723)正月,鄂尔泰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五月,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江苏布政使司,为清代江苏省级行政机构,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改明朝南直隶为江南省,并设江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布政使司分置左右,江南左布政使司仍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江南右布政使司移驻苏州府。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更名,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政府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江苏作为省名正式出现。全称“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苏藩司”。自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置起,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近百年间,江苏布政使下辖江宁、苏州、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淮安七府,徐州直隶州一。雍正二年(1724),升太仓州、邳州、海州、通州四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一年(1733),徐州升为徐州府。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移驻安徽省安庆府,另外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增设江宁布政使司,将原来江苏布政使下辖的江宁、淮安、徐州、扬州四府,通州、海州二个直隶州拆出由新设的江宁布政使司管辖,与江苏布政使司对治。江苏分治以后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直至辛亥革命后江苏光复(1911)的一百五十年间,江苏布政使司下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与直隶太仓州。辛亥革命后(1911),末代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反正,脱离清廷,成立江苏都督府,江苏布政使司衙门正式废除。

《南邦黎献集》,鄂尔泰任江苏布政使时辑录的诗文集。十六卷。主要辑录了苏州地区士子作品,以沈德潜最为著名。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南邦黎献集》十六卷,鄂尔泰辑。文端于雍正三年(1725)官江南布政使,下车延访真才,建春风亭会课,所得佳编,裒集成卷。类编付梓,颇称好事。甄拔之士,一时翘楚。”按:鄂尔泰雍正元年擢江苏布政使。

黎献,音lí xiàn,意思是黎民中的贤者。《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蔡沉集传:“黎民之贤者也。”唐·白居易《洛川晴望赋》:“是用步闾里,询黎献。”

(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读《随园诗话》(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