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桂花养过两棵,第一棵养了5年,第二棵不到一年。其实第一棵枯萎的时候已总结经验,第二棵仍未管住手。望着干枯的桂枝,不知道会不会曲解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每天穿梭在三环路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清晨的微光中,从桥上望下去,一路红光不停的左闪、右闪,在追逐每一个超车的间隙,在单调的红色中加入了一点灵动。所以我可以在一条道上不动,偶尔踩下刹车,就能一路通行,直到离开三环路。因为他们的左右闪烁,离开与加入,自发的调节着每条道的动平衡。

     以前开车喜欢开着导航,一是不熟悉路,二是清楚道路堵不堵。当看到需要15分钟才能通过拥堵路段时,心理很焦虑。现在呢,熟悉的道路不开导航,只是放着歌跟随着前车的脚步,心里反而很平静,很享受这个过程,反而感觉路没有那么堵了。只是放弃掌控前进的道路,享受中间的过程,心境反而不一样。

     现在做大的抉择时,主要看缘分,如买房、买车、投资、换工作。什么是缘分呢?我的理解是缘分即冲动,有让你做这事的冲动,并且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

      龙应台在《亲爱的爱得烈》说过: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地区,大家结伴而行,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面对荆棘、野兽时,情形则变了,为了生存,大家会选择自己的道路,寻找自己的方向。

      人追求的大概也就两方面:一是生存,二是生存的价值。这是《天道》中的原话,电视剧对几个人物的刻画,书写了他们的追求,不超出这个范畴。这里面大部分的人物都在追求生存,不到考虑生存的价值阶段,也符合当前真实的社会,当然也包括我。

     《天道》中谈的最多的是救世主、道、文化属性。当然最后的结论是否认救世主这个概念,即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是输出生存观念,当有了这个观念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为这是给了你一次生存的机会。道呢,电视剧阐述了一个观念,神即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即是神,当然你得找到这个规律,没有大智慧,找不到这个规律。规律有很多,如天道,不可测;人道,看沧海横流;地狱道,不可欺。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得财迷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得一个情字。文化属性,包括技术、制度、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是哪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弱势文化因为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尘。要是善有原因,它就不是善;要是善有结果,它也不是善。因此善是超越因果关系的。我懂因果,但难辨善恶。

      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该是什么?那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

     丁元英这个人怎么来评价呢,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看法,用一首诗吧:“登高欲送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一个为官宦所逼,一个为世人所逼,两种处境,两种结局,都是夜晚离去,飘零在他乡。

       本是后山人,偶做堂前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果然还是曲解了,还是用原书的自评更恰当。附带一句“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雨中潇洒徐行,虽身处逆境,表现了不颓废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现平民生活的重要表象,丁元英呢,顶楼不安空调,半个月泡面也能打发,差钱么?也是。没办法吗?不是。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生存机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桂花没养活,只有拔起来,再逛逛花市,再找一棵有缘的桂花;以终为始,是一种人生布局,但少了点乐趣。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以残缺对上不圆满,也许是人生的真谛,亲情、爱情、事业、人生、财富,我从未圆满过,哪怕过往、现在、将来。但细细想来,曾经的日子很明媚,现在的心里一样敞亮,心里有光亮,人生就有光芒。

      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等待和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