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浮生如梦》

文/庄庄

现在读书是相当便捷了,再怎么拮据,也不至于会有去书店蹭书读的经历。各种读书、听书的APP数不胜数,手机内存小了,也根本装不过来。一个朋友送我一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的兑换码,一年的听书费用是188元,本不想要,盛情难却,在对方的注目礼下安装APP,只是听的极少。

公众号也是可以看文章、听文章的,便捷。听的最多的是“十点听书”,一听就是几年,常和女儿一起听,枕着睿智的文字、美妙的声音入眠,也练就了女儿的好耳力。当主播的声音刚刚响起,她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主播名字,我是惊诧,大人到底心有旁鹜,不及孩子全神贯注。

最喜欢读的还是纸质书,听纸张翻动的声音,像不经意的风拂过脸颊。办了借书证后,也就习惯去图书馆倒换。一次借两本,读完了步行半小时,去图书馆先还上,再去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寻找。有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极有道理。家里两个书架,也有各种各样的书,买回来,读过一遍后,大多束之高阁,任其尘满。过一段时日,还得爬高上低,清理灰尘,自然也就没有买书的兴致了。

《浮生如梦》,原本没想借这本。一次女儿因为同学推荐,央求我帮她借一本沈复的《浮生六记》,图书馆公众号查询有三个版本的《浮生六记》,然我一架一架地找,手指划过每本书书脊,仰视、平视、俯视,蹲下起立,里里外外找个遍,硬是不见其踪影。看到《浮生如梦》时,如获至宝,书名有50%的相似度,与这本有缘,不如就看这本吧。

女儿看了两篇,就嚷嚷起来――妈妈,我是要看《浮生六记》的!我安抚她先看这本,下次再去借。结果她大概翻了一下,看看插图,便去翻看别的书了,不待见的弦外之音就是留给我读。

此书是梁实秋著,里面配有齐白石的画作。以前读梁实秋的文章并不多,看了目录,就证实了,属于压根没有读过。原来梁老先生不仅是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还是翻译家,花了30年功夫呕心沥血完成《莎士比亚》全集,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更是学贯中西的文章大家。

生活里的物、不足以挂齿的小事、某种社会行为、还有饮食在梁老先生的笔下变得饶有趣味。万事万物,皆可成文。《麻将》、《下棋》、《写字》、《吸烟》、《书房》、《厨房》等等,多篇文章分类后收录为一本,足以看出先生对生活有着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平实简练的文字,语言诙谐幽默,画面感极强,让我有时情不自禁地放声朗读起来。

我还是想尽己之力,诱导女儿读一遍。看到梁老先生写的美食篇里有《佛跳墙》,女儿之前玩一个游戏,记下了八大菜系的很多菜名,常常一边背菜名一边让我给她计数。报菜名不是相声演员干的事吗?她却有这个爱好,她说她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吃各地的美食。一个吃货,应该还是热爱生活的。

见我提《佛跳墙》,果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手中的书掳走。

妈妈,你知道吗?当知道佛都想去吃这道菜时,我可馋了。现在一看这个描写“海参、猪蹄筋、红枣、鱼刺、鱼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多种昂贵的配料……一锅煮的稀巴烂的高级大杂烩”,我瞬间没有胃口了。跟我又议论了一番各个菜系的美食,还谈到以前的qq餐厅游戏,以及腾讯旗下其他已经下架的游戏,我――意识到不能被她带偏了,瞬间清清嗓子,再度读起书来。

梁老先生的博学还表现在遣字用词上,我有许多字不认得。没有用武之地的《现代汉语词典》被我找出来,放一旁,随时待命。也不是刻意去记这些冷僻字或者摘抄,只是读书时习惯性写写画画。笔在纸上游走,字就像一朵花,开在白纸上,是我喜欢的形状与味道。

练字与不练字时的天壤之别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如果几日不读书,似挺重要的事情未做,心里空荡荡的。董卿也说,如果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这个比喻十分赞同,就是不洗澡那样让人难受和别扭。其实读过的书,未必记得,大多转头就忘,记住的也是寥寥可数,但读书的乐趣,没有什么可比。多读书,才知道自己多浅薄无知与孤陋寡闻。

最欣赏梁先生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在先生深深浅浅、温情款款、随缘喜乐的文字里,凡夫俗子用心感受着当下的生活。

想到浮生如梦,人生如寄,撑伞走在雷声轰隆的初夏,单薄而不羸弱的身躯,充满着神清通透的力量,连石板路上一窝窝的小水洼竟变得有几分可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浮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