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史》:西化的彼得堡,东方的莫斯科,来自亚洲草原文化的俄罗斯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俄罗斯文化史》作者:奥兰多·费吉斯

这是一个神秘、多元、充满生机富于野性的民族,这里混居着欧洲人、亚洲人、鞑靼人、犹太人,这里有贵族知识分子,有平民知识分子,有保守的君主论者,有激进的民主精英,有“正统”的东正教徒,有“分裂”的民间教派,有无法企及的科学和艺术天赋,有原始和野蛮的风土人情,“俄罗斯母亲”用其多声部的歌喉,安抚和迷惑了她所孕育的子民,给世界既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带来无垠的灾难和恐惧。

俄罗斯民族,自认为是欧洲人,可在欧洲人眼中却是野蛮人,在很长时间里,俄罗斯象征着寒冷、野蛮、酗酒。本书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等各个方面探讨俄罗斯人的民族性。

精选书摘

1.圣彼得堡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乌托邦工程,目的是从文化上将俄罗斯人重新塑造成欧洲人。

2.贵族的文明是以数以百万农奴手工艺者的劳动为基础的。俄罗斯在技术方面的任何匮乏,都为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力所弥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3.一种文化并不仅仅是由艺术作品和文学词语构成的,它还包括不成文的规矩、符号和象征、仪式和姿态,以及一种普遍情感,能赋予这些作品以共性,丰富人们的内心生活。

4.桑拿浴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治愈能力——它被称为“百姓的首席医生”(第二是伏特加,第三是生大蒜)。

5.通过对西方奴颜婢膝的模仿,贵族已经彻底丧失了自身的民族意识。他们在努力适应外国人的同时,变成了自己同胞眼中的外国人。

6.在库斯科沃有一支铜管乐队,为了节约训练的时间,每一位乐手都只学习吹奏一个音符。乐手的人数取决于一首曲子中不同音符的数量,他们只为那属于他们的一刻发声。

7.欧化了的俄罗斯人有着分裂的人格。他的思维一分为二。表面上,他有意识地按照约定俗成的欧洲习惯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又为俄罗斯的风俗和情感所影响。

8.在18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是有意识地将生活当成舞台。俄罗斯的贵族并非天生的“欧洲人”,欧式礼仪对他们来说极不自然。人们不得不学习这些礼仪,如同学习一门外语,对西方的刻意模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9.生活的经验让高尔基完全不相信存在所谓“高贵的野蛮人”。这也让他认为,不管农民本身有多善良,只要他们“聚集成一个黑压压的群体”,所有这些善良品质都会消失殆尽。

10.在西化主义者和斯拉夫主义者关于俄罗斯文化使命的意识形态论争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对立。西化主义者认为彼得堡是俄罗斯人以欧洲为标杆的模范,而斯拉夫主义者则将莫斯科理想化,认为它是俄罗斯传统生活方式的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俄罗斯文化史》:西化的彼得堡,东方的莫斯科,来自亚洲草原文化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