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马可的世界》周边解析(植物4)银蕨树5

周末有时间就来更新一下解析文吧,书接上回继续银蕨周边中的周边哈哈哈。

上次说到All Blacks全黑队员右手中的木棒——Wahaika(单边棍)

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毛利人,他们是新西兰境内的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玻里尼西亚人。现在毛利人总人口约有70多万人,其中纽西兰有62万,澳洲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

毛利语亦是纽西兰的官方语言之一。Māori(毛利)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对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所以有人说毛利人可能是台湾阿美族的后裔。

不过讲真还是有几分相似的,之前看过一部中国台湾的电影《赛德克·巴莱》感觉那种来自原始的粗狂真是融会贯通在他们的血脉中。

毛利人除了战舞出名外,他们的木制兵器亦非常著名,如Wahaika(单边棍)

Taiaha(木矛)

泰阿哈(Taiaha)

Kotiate(短棍棒)等。今次主要介绍 Patu(巴图)【毛利短扁棒】它似短棒外形以浑圆为特征。

木制兵器只能作钝击?在介绍之前,想先去除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以为木制兵器一定只能当作钝击兵器之用。可能是因为在主观概念下,木材的硬度跟石头或金属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所以很难想像以木制兵器砍切东西。

其实木材亦有分成不同的密度,木材密度越高硬度自然越高。只要把这些木材加工打磨,制成刀具的话,亦可用于切割之用。其锋利程度甚至可以轻易地砍瓜切菜,若是砍在血肉之躯的话,相信亦可划破皮肤,造成开放性伤口。(当然,切伤跟切断还是差一段很大的距离。)

先来看看Patu的制式及社会地位。Patu 一词在毛利语中具有打击、制伏等意思。

巴图是一种扁平的匙形、叶形短棍。它有一个又宽又圆的棍端,以及扁平而经过打磨的两侧,像是两刃一样。然后棍身逐渐缩小后形成手柄,柄底会有一个磨圆的钝击部位(Reke),类似于剑尾圆头(Pommel)。有时更会在柄底钻有一孔,穿连着皮制手带,让毛利战士系在手腕之上。

毛利人习惯以不同的材质制作巴图,包括有︰硬木制的 Patu Tawaka

鲸鱼骨制的 Patu Paraoa

石制的 Patu Onewa

以及以玉石制成的 Patu Pounamu,又称 Mere。

玉石制巴图 Mere 在毛利社会中是族长、贵族、战士的身份象征,因此在不少毛利领袖的画像及照片中都可以见到Mere的踪影。

巴图并没有严格的制式,它的长度介乎于25至50厘米(10至20英寸),平均长度为35厘米(14英寸),宽度介乎于7到12厘米(3到5英寸)不等。

此外,毛利人在巴图的形象上发展出其他相似的木制兵器,例如︰只有顶端及一边磨扁,另一边凹陷的「Wahaika」;

扁平两侧突然凹陷,像葫芦一样的「Kotiate」。

毛利战士一般会把巴图携带在亚麻腰带内,或是以腕带悬挂在手上。在近距离战斗或在长矛「Taiaha」或木斧「Tehatewha」丢失时,才会以巴图作战。

巴图主要用于近距离战斗中,其应用手法跟其他棍棒武器略有不同,其打击手法除了一般砍劈外,更会集中以巴图末端来刺击或猛击(Tipi)。在战斗中,毛利战士会以巴图猛刺对方肋骨、脖子或者太阳穴。

据说,扁平的设计令巴图的打击力大增,甚至可以单靠手腕发力便可使轻易击破对方的头颅骨。精通巴图的毛利战士能够以巴图击败手持长矛的敌人,克服兵器长度的劣势。此外,巴图不只会单独使用,更会配上一种手持或缠在臂侧的护垫,用以挡格或卸开对手的攻击。

当然现在这种冷兵器只用于表演。和银蕨一样成为NZ的一种文化符号。

好了关于银蕨的周边大概就聊这些吧,其实还有很多相关的没有说到比如:

新西兰银蕨签证(SilverFern Visa)是新西兰移民局从2010年起推出的一个新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全球各地具备高技能的年轻人才,前往新西兰工作与定居,为NZ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贡献同时享受这个国家的福利待遇。

不过听说全球范围内每年仅提供300个申请名额。所以这个签证比WorkingHoliday Visa 要求的条件更多。而且新西兰政府2019年9月17日宣布,新西兰银蕨签证 Silver Fern Visa,从2019年10月7日开始永久关闭。这也使它成为了历史中的记忆……

由于银蕨是新西兰的独特标志和荣誉代表。故此举国上下到处都可以看见银蕨和它的各种变形,这些图案或工艺品包括但不限于食物、衣服、标识、汽车喷涂、路牌、房屋喷涂、玩具、寝具……

总之下次来NZ时,如果各位见到这种植物或其变形的图案就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了吧。

好了那就回头见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42《马可的世界》周边解析(植物4)银蕨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