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与木匠》读书心得五

一、本章金句

本章的金句实在太多了!

1.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与最弱小的人类婴儿相匹敌。

2.观察他人,并从他们的行为结果中找出因果关系,是这些孩子学习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这里的关键是,做动作的必须是人。

3.照顾是一种爱,是一种关系,不是一种工作,共同协调的行动才是重点;在婚姻中,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培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

4.孩子模仿的是行为的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

二、阅读感受:

   “反复试错是所有动物学习的最基本方式。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会更多地依赖这种间接观察的学习方式。”看到这个内容时,很高兴我们那时的童年,父母忙于农活,在规定我们完成家务后,基本不管我们,我们姐妹和村上的孩子一起在完成家务要求中尝试很多新技巧,从中学到了人际交往、合作竞争和生活技能等,现在想来还是很开心,很多情景记忆犹新。

“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当看到这个观点时,马上联想到了经常看到了“被你鄙视的学生或孩子中可能有瓦特、达芬奇、牛顿等”,我们用成人的视角有可能扼杀一批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为我们被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限制了,但是自己惘然无知,想来真的很可怕。

 三、我的教育时刻

1.“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远超我们的想象。这项研究中更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这种学习很少是通过刻意教授来实现的。”

“孩子可能对别人提供的信息很敏感,但绝不会被动地被他人塑造。相反,他们会主动解读并试图理解人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在我年少时,父母都是在渴望被人肯定中生活,我们的生活都是被要求的,有目标的,虽然在童年中有很多快乐,但是因为被目标和刻意教授,所以总感觉有压力。现在通过学习,我理解当时的感受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次被看到和疗愈。

2.“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孩子可能比你还了解你。孩子会注意到父母行为的细节,有些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近期我辅导了几个孩子,他们都有抑郁症状,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在辅导中,孩子讲述的创伤过程,很多就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细节行为。当父母听到孩子讲述那些行为和当时表情所反映出来的意向时,家长要么说:我根本不记得有过这些行为;要么说:我当时根本不是那样想啊!要么说:在当时自己是无意行为等……但恰恰这些行为累计起来对孩子造成了很多伤害,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观察者、模仿者和揣摩者,他们不以家长的意愿能掌控的。

3.“照顾是一种爱,是一种关系,不是一种工作,共同协调的行动才是重点;在婚姻中,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培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这么多年的改变,这段话给我做了总结。当把照顾孩子当作工作时,就会有计划、有目标和有方法相对应,教养的意识非常强,期待的意愿非常强,完全忽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效率要求去推进,结果双方痛苦。我改变认知和行为后,发现母女之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互相依恋的存在,是互相学习的伙伴,真的很美妙,自己成长,孩子也有她的方向,相辅相成,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同样的,在婚姻中,我一开始也是当成了工作模式,很理性、有规则、讲对错、求效率,结果双方争吵不断。改变后,发现生活可以慢下来,有些事情不做也没有大问题,我那种为别人硬撑着的做法,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别人也没有感觉自己那么重要和有才,那种依赖别人评价的思维模式和捆绑配偶一起应对的做法,受伤最多的是自己的心境和生活质量。现在心境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看似节奏慢了,然需要处理的事情一样也没少,还多出家人一起看电视剧的休闲时光,真正慢慢在体会生活的真谛:亲密家人中的那份连接、灵犀和陪伴的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园丁与木匠》读书心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