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学时代的男孩,心里总装着那么一个想要保护的女孩

首发 | 微信公众号:桥林阁 | 文字:楼兰阙 | 图片:网络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 祝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取得好成绩


1987出生的八月长安,以清新、爽朗、细腻的文笔呈现出的振华三部曲,表达的是她自己的童年和青春,也可说是八零后的童年和青春。但九零年之后出生的我,每每读来,同样深有感触,不禁感慨一句:“这不就是我的童年青春时代么?”这样看来,八零后和九零后,也没什么大的区别,一样的枯燥、乏味、无聊加幼稚。

八月长安最让我觉得厉害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美女作家,她笔下呈现出的男孩,一点不比女孩干吧,同样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其实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女作家,以女性的心理和视角去塑造男性,可能很容易,但是要是以男性自身的心理和视角去塑造男性,那就不是件轻松的事了。反之,男性作家写女性角色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大作家写异性,都是通过自身的视角去写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做到,而且不容易出错。但是以异性自身的心理和视角去写异性,就很容易出错,防止出错做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不去碰它。

不过这两年,我发现很多女性作家,写男性角色,写的都很出彩。比如前两年红极一时的权谋大剧《琅琊榜》的作者海晏。刚开始读《琅琊榜》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海晏是个男人,后来读完之后去搜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海晏是个美女。再比如前不久热播的《大江大河》和《都挺好》的作者阿耐,我刚开始读这两本小说的时候,也以为是男性作家,搜了一下才知道是女作家。

看来,还真应了那句话:最了解男人的是女人。扯得有点远,今天主要是想谈谈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刚看完电影版《最好的我们》,不作过多透剧,主要围绕小说和电视剧版来说说这部作品。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篇幅有限,肯定没有电视剧那么详细。所以删了一些人物,电视剧中有些人物,电影没有。

我个人认为电影版没有电视剧版好看,尤其是看完之后,电视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贝塔,电影一点喜欢不起来,也不是说演员演得不好,但总感觉年龄太大,演得有点过,看着不是很舒服。当然了,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总的来说,电影一般,不好不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电视剧版贝塔

大概,八零九零后很多人的青春,身边都会有耿耿、余淮、路星河、周末、简单、贝塔这样的人,并且其中一个是自己。而我,妥妥的余淮同学一个。那时候,除了英语,我学习还是很好的,尤其是数学,上课睡觉,考试照样名列前茅,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耿耿余淮的故事,我中学一样发生过。和所有那个年龄段的男孩一样,我总喜欢保护身边那些我认为很“弱小”的女孩子,多么的幼稚、青涩、可笑。可当时的自己一点也不那么认为,还觉得自己很牛逼,很了不起。

大概,每个数学好的男孩,中学时代总能遇上一个数学很笨的女孩子,如耿耿余淮。我记得,自己初中和一个女孩关系很好,但是她数学很差,胆子还很小,当时教我们的数学老师脾气又很臭,所以每次上数学课,她都要和我调座位,本来她是坐过道一边的,数学课就必须换到靠墙的一边。好像坐到靠墙的一边,数学老师就看不见她一样,真是够蠢的。


而我,这个幼稚的傻蛋,就成了她那个笨蛋当时最坚强有力的“避风港”。事实上,我也确实很乐意帮助她。大概,每个那个年龄段的男孩儿,总喜欢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当小爷,并且很乐意罩着对方,摸摸对方的头发,然后笑着来个恶作剧,转身便跑,任其穷追不舍的跟在自己身后跑。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中学时代的男孩,心里总装着那么一个想要保护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