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听课感悟

“五小听课活动”听的第一堂课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谢老师的《开国大典》。谢老师字迹隽秀,如同烙在黑板上的字帖。老教师,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在没有充分时间准备的情况下,讲了一堂教学环节这么完整的示范课,给我们带了个好头。谢老师手里拿的好几页的手写教案,可见准备之精心,“一斑可窥全豹”,谢老师的敬业已由此呈现。这种老将风范令我敬仰!谢老师的课就如其人一样朴实无华,低调不张扬。学生会被他的沉稳认真感染,他更容易培养学生温和的性格。还有他秀气的字体,会带出一班懂得文字美的学生。老教师必定是老教师,新的思维是很难融进去了。

我是第二个讲课的老师。当时我也没多想,只是想着把一篇课文学完整就好。但讲起课来发现学生往黑板上抄生字词时,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我没有把这节课看得太重,就和平时一样的节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我来这学校时做好的思想准备,结果最差也只能这样了。我选择到黑板上演板的都是班里的好学生,李科诺还是班里写字较为认真地学生。走到讲台把“”酬”字写分了家,把谎话的“谎”抄成了“慌”,站在黑班上都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见他们的学习力之差。我不能眼看着学生把字写成那样轻描淡写而过,就在此浪费了时间。这个环节的意外,是我对学情不够了解导致的。若能了解学情提前准备好课件,也会不露丑了。

还有,我没有参加过小学语文培训,没见过小学的课程标准,我不熟悉现在小学教材的编排方法。经朱主任一指点才觉察到,自己根本没注意到教材的单元前言的那几句话的作用。所以自己备课时也是盲人摸象,不能把握重点,只是根据网上的课件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不同版本的教材里,编排的目的不同,他的教学重点就不同。所以网上不同时期的课件,重难点是不同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就相当于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情景里引用,要说明的事理是不同的。

我在看《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时,就发现了不同版本的课件。当时我也是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按什么标准选择。听过朱主任的指导后才知道要根据本册书的编排目的来选,符合这个标准的才是好课件。回想我的课,选的课件(虽然没用,但我是按照这个标准讲的)就偏了些。在这里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学生创意性地讲故事,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口吻来讲故事。把故事讲好了训练目的就达到了。而我却按照记叙文的要素来讲的。虽然后来老师们没有听完,但是我选择的课件的思路就是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来讲的。现在看来这个课件不是适合统编教材的。

总之,在听完朱主任的指导后,我发现我的课的不足之处:一、不了解学情;二、没有紧贴课本单元提示来制定教学目标。

不了解学情,以致于课堂上学生演板中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处理意想不到的问题延误了教学进度,打乱了教学计划。没有紧贴课本,是因为不熟悉新课程标准。不知道单元提示里隐含两个秘密,一是人文要素,二是语文要素。教学时只是按一个老语文老师的习惯只突出了人文要素,没有突出语文要素的教学——有创造性的讲故事。现在我发现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课后习题里提到的用不同的口吻讲故事。通过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来讲故事给别人听,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备这课时,我也在网上搜索课件了,当时心中没有标准,也就只能凭经验来选课件。过去的教课经验不一定就能达到现在课本编排的目的,所以老教师也得学习,学习的是新观念,新课程标准。因为我们的专业知识都很扎实。不缺乏专业知识,需要更新的是对知识传授的方法,正确认识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

朱主任一个小时的指导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现在我有了备课的方向,有了自我评课的标准。即使网上搜课件也清楚哪是自己需要的。

俩一年级老教师的课,在朱主任没有指导之前,我听不出毛病,觉得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课堂控场能力都很强,且有耐性,有爱心,会哄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教学环节齐全,时间把握也很好。朱老师拿出课程标准来评,才发现不足之处在哪里。这是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不足,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

俩高年级教师稍年轻些,特别是会运用课件的老师对课堂把控得更好。课堂上教学内容更丰富,知识容量更大,特别是课外延伸的更好。因为我没有看她们的课本,所以没有评课标准。只是用一个语文老师的直觉感到这俩老师的授课水平更高。

第三天听的课还是俩一年级老师的。都是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都很认真,很敬业。很明显都贴紧课本教学了,课件的运用都方便了教学。

我有个最大的发现,就是个人性格影响授课方式和授课效果。

还是那句话:改变从自我开始。改变观念胜过改变方法,改变自我胜过改变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学期听课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