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学习

上周末陪女儿去听一场关于“小学生作文比赛创作方法”的讲座,听下来之后有两个感触:一是,凡事要做好,其实都是有方法的;二是,从小学到中学,我上了那么多年学,写了无数次作文,居然第一次知道:原来不管写看图作文还是写材料作文都是有套路的,可我就那样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而不自知!!

我对学习,尤其是对学习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到底什么是学习?


1、学习=读书+画线 OR 学习新技能

大概3年前,我对学习的认知大概还停留在这个阶段,那时候工作之余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个月读一本书。

我记得那时候读过的书有《影响力》,《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明朝那些事儿》,《金刚经》,《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学习之道》,《把时间当做朋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问题很明显,看似读了很多书,花了不少时间,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娱自乐,或者部分有启发但转眼就忘了这种,比如,我现在就回想不起来《学习之道》这本书的要点是什么,羞愧中!

可能也因为这种方式的“学习”功利性太弱,我也一度尝试学点功利性强的东西,比如学英语这个大坑。

至今我仍然清晰记得的学英语场景是:我有阵子天天大清早跑到边上的大学校园的操场上去背《新概念3》,空荡荡的操场上只我一人;我晚上跑去学校的英语角去练习口语,当然聊到最后都变成了中文。

可惜每次学英语总是虎头蛇尾,到2016年底我咬牙报名参加《天天用英语》课程学习时,我的英语依然是半吊子水平。

本想通过《天天用英语》彻底掌握英语的想法,在课程过半时已经再次破灭,到年底时我回顾全年课程发现自己只上了大概100节课,....

对此,我已无话可说!

我曾经一直以为是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不到英语所导致!


2、学习= 输入(读书,上课,与人交流)+处理(笔记,反思,模型)+ 输出(卡片,文章,书)

2017年,跟着笑来老师学习了一年的《财富自由之路》,进而重温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等书,一个显著的变化产生了,我第一次对概念,价值观,投资等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词有了新的认识,那是醍醐灌顶的感受!用我朋友的话讲,没读一次就好像被人打了一个耳光!

2018年,学习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易仁永澄老师的目标管理后,我总算对学习有了全新的初步认识。

如今我理解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如果仅仅只是做了第一阶段所谓的学习任务的话,那顶多是解决了输入端的问题,长期来看知识留存性差,自然没有成效。

输入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要选择那些领域,主题去输入,这个和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一定要清晰。

而如果进入第二阶段,通过反复的阅读去梳理书中的逻辑,领会作者的理念后你肯定会有所启发,这时候就要结合自身去反思总结,过往实践中的不足,进而运用起来,这其实已经到了第三阶段,把反思总结的模型也好,流程也好形成成果文件,积累起来,然后在具体情境中指导实践,这就真的变成学以致用了。

只是我目前仅仅是提了这个框架出来,实际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不会轻松,都需要有前期的积累,有足够的对自我定位,对系统学习理论的理解和践行指引才行,这还只是开始而已。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我也常说自己要做个终身学习者,既然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那就不断记录,定期总结自己的状态,为了更好的自己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理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