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庭发展周期】家庭生命周期

3.1家庭生命周期

李英源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讲师

研究领域:文化心理与教育,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


家庭生命周期是从个体生命周期过来的

隐喻性说法,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细胞、单元,用隐喻的说法,和个体的消亡一样,有周期性的特点。

杜瓦尔学者,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

丁克家庭,不进行生育计划;

最佳生育期,22-28岁女性;

孩子出生到2岁半;

第一发展的高速期;

角色适应:成为父亲母亲的角色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样。

经济问题、生活节律(睡眠习惯的养成,成人的生活节律会改变)

2岁半-6岁,入托儿所、上幼儿园。从家庭到另一个社会组织。

面临问题:营养问题,教育带来的经济问题、择校问题;

6岁到13岁,小学阶段;

面临问题:儿童身心发展问题(性教育、上学问题、社会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有了很多要求:听说读写算)、习得的心理工具《心理工具》

青春期,青少年期,13-20岁,暴风骤雨期;

面临问题:社会化问题、早恋问题;

从第一个孩子开始离家,创业另组家庭;

面临问题:父母与子女关系成为成人与成人的关系,权威家庭和家庭作风改变;父母面临的孤独感;择偶问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退休至夫妻双方死亡;

面临问题:对家庭的心理依赖、好友丧亡、社会活动改变等。

3.2理想家庭额要义

李英源



低头不见抬头见,家庭成员一定要生活在一起,分居不在一起生活会造成一些问题。

母性原理,母亲对孩子的好会根植到孩子内心的善念。

父姓原理:给孩子定规矩、训诫批评

父亲适合扮演严父;

母亲适合扮演慈母。

夫妻有共同的爱好,生活方式;

3.3父母冲突、离婚即其影响因素

李英源


冲动性离婚:因谁来刷碗而离婚


家务分工也会导致分歧;子女照料;

价值观冲突导致离婚,有没有调节的意愿,是不是愿意提高对彼此的接受程度,

婚姻家庭状态下,我的远离。互相不让步;

父母双方全责的争执,一方不洗碗,一方不做饭。

责任的分配,不好的时候你不干我也不干。

离婚的因素之其他因素,婚外情,婚姻关系是有排他性的。

3.4父母冲突、离婚与儿童青少年成长(上)

李英源


高冲突家庭、低冲突家庭、离异家庭。

父母冲突是离婚和子女心理行为 问题的共同原因。

离婚前的父母冲突会增加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儿童早期4-9岁经历父母离婚的个体,会出现交互作用。

高父母冲突的父母,离婚后对孩子影响少;

低冲突父母,离婚后对孩子影响大;

冲突高、离婚、孩子问题会少些;

冲突低,离婚,孩子问题会多些;

离婚2年内,孩子的焦虑水平会很高。所以离婚后2年是最佳干预期。

影响到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婚姻的幸福感;

男女差异:离异家庭女孩身上表现明显,对女孩的幸福感,行为上影响很大。

对母子关系影响大, 对父子关系影响小。

离婚后父母还会把孩子卷入父母各自的冲突中

离婚本身和离婚后的父母冲突对儿童青少年的冲突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是同样的。

离婚后父母的冲突明显减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建立影响小的多。

离婚后对父母争夺抚养权对孩子的影响,

离婚后能合作养育的父母,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子女内在和外在的心理行为问题都更少。

对于孩子来说,生父生母是她的家,离婚后父母的冲突与完整家庭冲突对孩子影响是同样的。

离婚后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削弱父子关系,并加大子女出现问题的概率。

夹缝中的孩子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表达对彼此的不满,孩子发展会很好

3.5父母冲突、离婚与儿童青少年成长(下)

李英源


父母离婚对孩子严重影响说:

离婚后母亲和孩子的可支配经济直线下降

离婚对孩子影响有时间限制,时效性。2年内感受到的压力很大, 2年以后下降很多。


家有儿女,离婚重组家庭。良性离婚。

促进离婚后高质量的共同养育。

对于母亲来说,父母合作会减少彼此的冲突敌意而增进母亲教育孩子的温暖;

增加父子接触, 进而增进父子关系质量,最终减少子女内在问题。

孩子开挖父亲母亲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养育的。

3.6父母冲突干预方案(上)

李英源




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四大重要项目:育儿一致性、家庭分工、共同养育支持、家庭互助模式关系。

产前侧重:共同养育,以及分歧;

产后侧重:帮助夫妻有效沟通,知识的应用。

针对家庭所有成员的, 父母与孩子参加。

夫妻冲突日记;

情绪日记;


教孩子如何应对父母冲突,有的孩子会介入阻断父母冲突,如摔东西。

教孩子如何在面对父母冲突的时候怎么面对,怎么自我调控。

3.7父母冲突干预方案(下)

李英源

针对离婚家庭的干预方案


已婚教育针对不满18岁的,强制的离婚教育。

学校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给予帮助。

现存离婚干预方案

追踪研究,

3.8如何理解儿童与青少年道德发展

李英源


对于道德的研究,

2-4岁无真正道德概念;无法将自我与他者中分化出来,游戏过程中有限制但无规则;

5-7岁,他律阶段,单方面服从权威,以客观责任判断好坏,非此即彼,他人亦然,犯规必受罚;

8-11岁,道德相对论阶段,自律阶段,规则可变,以意图动机判断好坏;换位思考;

12岁以后,超越个体水平, 关注社会。

有心干坏事,无心干坏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

三水平六阶段;人际遵从,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

科尔伯格:对男女期望;

吉利根:男女发展男女有别;

特瑞尔,从信奉科尔伯格到返回皮亚杰,创新的理论。

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结构说;


米勒,

3.9道德认知的结构和发展(上)

李英源


二分法,科尔伯格;

三分法,

四分法,孔子, 知情意行。

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皮亚杰、piaget;著名的心理学家;


piaget皮亚杰,

3.10道德认知的结构和发展(下)

李英源



《《自卑与超越》老二比老大有出息, 是因为老二出生有了同伴……

什么是辩证逻辑思维?道德概念掌握接近本质水平,不再依附具体的人和事;

失衡: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会高于同学对他的评价;

辩证评价:施害者身上的曾受伤的部分;

3.11儿童与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上)

李英源


集体荣誉感强,高中同学聚会会更多;

3.12儿童与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下)

李英源


班杜拉

儿童不是故意学习,是不刻意的学习。

直接模仿:上行下效;

反模仿:你向东我往西;


利他行为的习性学观点,现在叫社会生物学: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无私奉献也是有条件的,亲缘选择对孩子无条件关爱,

反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的区别:

马鞍型,两边高中间低;

3.13不良品行的诊断

李英源


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对抗的;

3.14不良品行的成因分析和矫正

李英源


说谎不规避孩子;

影视作品中的不良言行,不适合让孩子观看;

3.15爱子、教之以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34【家庭发展周期】家庭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