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钢琴家一个人的流放,在战争面前谁也无法幸免于难

你好呀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

2002年在第55届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的

钢琴家 (The Pianist )

这是一部淋漓尽致展现战争的真实与残忍的由真人传记改编的电影。

Part.1

史标曼是一名出色的犹太钢琴家,他优雅而英俊,帅气而富有修养。

二战在即,先是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犹太人的歧视侮辱措施:比如一个犹太家庭最多只能拥有2000波币、禁止犹太人进入咖啡厅、公园,甚至禁止坐在公共长椅上、必须佩戴醒目的袖标以标明犹太身份。

最初,他们都觉得荒谬而可笑,但事情似乎变得愈发严重了起来。

先是史标曼的父亲在街上因为没有向路上的军官鞠躬而莫名其妙遭到侮辱性的掌掴。

再是强制所有犹太人搬到了犹太人特区,甚至建起了高墙把犹太人隔绝起来。

最开始,他们尚可过活,他们变卖钢琴、书籍,住在拥挤不堪的房间里,成天吃着煮马铃薯,史标曼也找到了一个在餐厅里弹钢琴的工作以维持家里生计。

再后来,他们被迫搬到了集体宿舍,参与劳动改造。

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纳粹对犹太人施加的暴行,在华沙三十余万的犹太人被屠杀至只剩下五万多人,甚至史标曼一家老小除了他本人全被屠杀至尽。

史标曼在受尽了各种羞辱与折磨之后逃了出来,躲在一个朋友的家里。他只能尽量安静地躲着,避免被他人发现自己的存在,在房间里摆放着一架闲置已久的钢琴,但他却不敢弹奏,不敢闹出任何声响,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手指凌空地放在钢琴上,在脑海里完成久违的音乐弹奏。

连活下来都尚且苟延残喘,靠着朋友投喂食物的他,这时候所有的音乐、艺术与梦想,对于他这个钢琴家来说只能变成遥不可及的梦而已。

可好景不长,随着战争愈加猛烈,帮助他的朋友不得不抛下他回到老家安全的住所养育子女。疾病缠身的史标曼只能一个人无水无粮地躲避在房间里不敢出去,但很快房间就被战火炸成了废墟,险里逃生的他这次连一个容身之地都没有了,只能像老鼠一般在街头逃窜。

流浪的史标曼没有了人样,肮脏、狼狈的他流窜在废墟的楼房里,有时候甚至能捡到人们逃亡之前藏在家里的食物,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尊严的他就这么靠着活下去的本能躲在废墟里苟延残喘。

有一天,他的存在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害怕极了,但纳粹军官却在听说他是钢琴家之后要求他弹奏一曲钢琴曲。

这是他在经历了所有的战乱、离别、侮辱和流浪之后第一次得以真正地触碰钢琴,他弹奏的这首钢琴曲时而如泣般低声倾诉时而激荡咆哮,像是带着所有的犹太人对于生命的渴求和对于战争的控诉,把整个影片带向了高潮。

这一幕让这位德国军官有了深深地感触,他起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开始默默地资助史标曼,给他送来充饥的面包、果酱,甚至还有御寒的军大衣。

直到苏军的到来,解放了波兰,这位钢琴家终于活了下来,回归了正常生活,他终于可以有尊严的追求音乐了。

可他却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家人,除了音乐他已经失去了一切。

Part.2

这部电影就像片尾的那曲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流畅而自然地穿梭在残暴与鲜血里,平静地把二战的惨痛和恐惧淋漓尽致地揭幕而起。

或许有人会谴责这位钢琴家的软弱,但我想在如此残酷的战争面前,对于死的恐惧支配了一切,所有的艺术、梦想、尊严和骄傲都不如活下去重要。一边苟延残喘地生,一边目睹同胞们绝望地死,在这种情况下活着又何尝是件易事呢。

整个电影基调压抑而又沉重,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位钢琴家从拒绝佩戴袖标到跪在地上拉着德国军官的裤子只求饶过一命,看着他从一位优雅帅气、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一直到丧失人样像行尸走肉一样地活着,看着人的尊严一步一步在战争中沦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推荐|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钢琴家一个人的流放,在战争面前谁也无法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