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读完一本书,我是如何做到的

元旦放假三天,我读完了三本书,分别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开口就能说重点》、《你为什么而工作》,时间分配上也是一天一本。为什么读得是这几本,而不是其它?这缘于上周参加洞头的一个活动。从市区到洞头约一小时多一点,在去的路上我用“优兔”听了前两本、回来的路上听了后一本。每本约二十分钟到半小时。听完觉着不错,马上下单,第二天三本书就静静躺在我的面前。我感叹现代的物流真是快。

不废话,回到正题,继续谈我是如何在一天读完一本书的。

首先,我要声明,这儿只是某一天读完一本书,并没有做到每一天都能读一本书。

这有几个方面限制:一是工作日和节假日留给个人时间的限制。一天读完一本书,在工作日我一般做不到。我只能够保证有两至三小时阅读。

二是书本容量的限制。如果书容量比较大,超过300页,我也做不到。

三是当天要处理信息量的限制。如果某一放假日正好某一信息要优先处理,那也可能做不到。比如:昨天我要优先阅读罗振宇2019年的跨年度演讲,四小时,我用了二个半小时阅读。这样就有可能读不完一本书。

四是其它干扰因素。《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面列出来的降低效率的4个“小偷”也会影响我的阅读效率,它们是:1、不会说“不”。有人请你喝酒,你推不开,并且还喝多了;2、害怕混乱。工作生活中一些无法忽视的事,包括家庭、朋友、宠物或者重要的工作项目。3、糟糕的健康习惯。比如:感冒了、酒醉了等等。4、逆境。这会影响一个人的环境、心理状态。

那具体怎么做呢?

一要先作一定的准备

有人会说,读一本书准备个啥,拿起来从头读到尾就是了。不,不是这样的。想高效率读好一本书一定要有准备。准备什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致熟悉一下场景。你可以读媒体的荐文,比如豆瓣、亚马逊、当当上别人的书评;也可以去听“每天一本书”音频。两者相比我推崇后者,因为录制音频的书都是经过挑选的,相对质量比较高;和文字相比,音频更形象化,大脑容易接受;一段这样的音频大约有二、三十分钟,内容比较全面、重点都已经归纳好了,我们再去读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假如没有荐文也没有音频,比如新出版的书,那怎么办呢?那就先读序言、目录、后记,总体把握一下轮廓,了解这本书主要讲了些什么,分为那几个部分。有些人不太重视这个,拿起来就是正文从头读到尾,我不主张这样阅读。一本书,对它有没有大致了解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书我会读第二遍第三遍、这时候读会比第一遍快得多。前天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稿,里面他提出一个观点:不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只是对身处的环境不熟悉造成了过载的假象。如果把它用在阅读上,效率不高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它内容不熟悉。所以做好热身是必须的。

二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阅读环境

为什么我提得是好环境不是安静的环境,因为好环境比安静的环境要求更高。一是不能是太吵杂的地方,这就是安静的环境。在家中、在图书馆、城市书房、咖啡馆都是不错的选择。有的人习惯在通勤阅读,这我不反对,但这样的时间只适用于碎片化的阅读,要做到深度阅读很难。我在办公室一般也很难以做到深入阅读,不时的电话铃声,同事接电话的声音,不停的任务切换成本都是高效阅读的障碍。二是不能有太多的干扰。手机是个重要的干扰源。在你准备深度阅读的时候请暂时关闭手机。我经常这样做:一个人锁在房间里,关门、关手机不接受任何干扰源。我看到许多阅读高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三是一定的仪式感。但也不必作太多讲究。我通常是泡好一壶茶放在身边,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时间属于我自己,我开始阅读了。

三要专注

专注的关键是心要静下来,如果你眼盯的是书,心在天马行空,那很难把一本书读好。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那可能是书本本身的问题:它不吸引人,抓不住眼球。这只能说明这本书不适用你。也可能是你阅读目的性不明确的问题:书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阅读就是要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寻找答案的,抱着这样目的,我们就会去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泛泛地浏览,那不对路的书就不可能让你专注。此外,专注是一项需要有意识锻炼的技能。我见过一些屁股坐不住的小孩,通过培养,他们专注的时间从几分钟提高到十几分钟、半小时的。

四要多读

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效率不高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读得书太少的问题。市面上有许多关于阅读法的书,我就看过许多本这类书。不能说它没用,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意为之,还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但也别指望读了读书法的书效率马上就高了,这不可能。所谓大道至简,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笨最简单的办法,多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天读完一本书,我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