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功利”的教育,拥有另一片蓝天

全县中小学“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的决赛活动在县城的红军小学进行,各路豪强一路过关斩将,在校长及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决赛的现场。台上选手的精彩表现,台下听众阵阵的掌声,将整个活动推向一个有一个的高潮。特别是那一群还没有上台的孩子,更是群情激昂,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着实让你感受到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慨。

在会场的一个角落,某校长板着脸,对刚刚下场的某同学似乎在诉说着些什么?我一看他那面无表情的严肃状,就可以猜想其说话的内容,大概也猜中了八九分。那一定是孩子演讲时的表现不够精彩,从而惹怒了这位校长大人。

受比赛名额的限制,每个乡镇中小学都只有一名代表参赛,而且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一等一的高手。要想在这样一个全县的大舞台上斩获桂冠,谈何容易!用主持人的话讲:“站上了这个舞台,你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胜利者了。”然而,校长一脸的不愉快,着实有些让人浮想联翩。

比赛结束,我主动的靠近这位“严厉”的校长大人,也想听听他的关于这样一种活动的一些看法。没想到,他见到我这样的老熟人,他就一股脑儿的给我倒“苦水”,尽是些关于这类活动的“坏消息”。

“我看第一名的学生也不咋的!要是我们也选拔出代表我们乡最高水平的学生来参赛,再加上老师略加辅导,想“捞”个奖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不选拔出优秀选手来参赛呢?”

“这样的活动太没意思,伤精费神,老师和学生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咋办?就算拿个一等奖回去又如何?到时候,考试成绩一下来,我们还是会在考核上吃亏。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每次这样的活动,我们都简化了程序,临时通过“抓壮丁”的形式简单应付。让孩子们多一些学习时间,多花一些时间在书本的学习上,老师们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不在这类活动上浪费时间。”

好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好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我有些无地自容,更感觉到有些忐忑不安。

前苏联的一位将军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这样的一种相遇不仅没有美好,还竟然成为彼此的痛苦,更多的还是苦难。

其实,当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相遇了,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贵人”,这无疑是可喜可贺的。一旦学校的教育有了“功利”的介入,那么,孩子的成长是否就会因为“分数”而备受煎熬,让师生的活动成为唯分数中的苦苦“挣扎”。那些本该属于孩子释放天性的童年,那些备受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那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真切的体验,就这样被那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歼灭”。

“玩”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活动的参与,离不开实践中摸索,离不开学习中自我反思。像演讲这样的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学校营造一个相互竞争的活动场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历练,还需要让更多的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陶怡性情,升华灵魂。这不仅不会耽搁学生的学习,反而在学生能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补充。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社会发展到今天,“学海无涯苦做舟”式的学习方式固然需要,但一味地强调“苦”来支撑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

我们的教育需要孩子们融入社会,更需要与世界接轨,需要的是凌驾于考试成绩之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校能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那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教育远离了“功利”,远离考试成绩给予的教育的“折腾”,那么,我们所期望的,可能就是社会所需要的。那才是最为纯正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离“功利”的教育,拥有另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