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更了解自己才会赢——《输赢心理学》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可能是错的

在有些学校可以看到,老师为了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会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桌,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作为成绩差的学生的榜样,从而影响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学习。

实际上,这个是分男女的。

研究表明“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个策略更适合于男性

男性:更愿意去冒险,在参与竞争之前不太在乎失败的风险,更喜欢胜出的感觉,这将会导致——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男性更在乎的是得失,如果差距很大,导致了失败,则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得破罐破摔的现象出现。所以男性一般可以先在“鸡头”取得优异成绩之后,超过凤尾,然后加入凤尾,取得更大的成就。

女性:更愿意去合作,更愿意去权衡事情对自己又没有优势,不喜欢冒险,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这对于女性来说更适合,女性更容易在劣势中寻求合作,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耐挫力更高,其实也就知道为什么学霸寝室一般都是女寝,毕竟可以寻求学霸的支持。所以越是竞争激烈的环境,越能激发女性的潜力,去进步

所以事实上是,女性更不愿意去竞争,但是一旦决定竞争之后,女性的耐挫能力更强;而对于男性而言,男性更愿意去冒险,去参与很多的竞争,但是如果竞争太激烈,男性的不服输的特性会是激烈的竞争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是使得更容易放弃

先天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睾酮素:是一种刺激竞争的,使得人们更愿意去冒险的激素,因为男性的睾酮素分泌很多,而女性的睾酮素则是微乎其微,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解释到,女性为什么相较于男性更不愿意去冒险了。

看手相也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睾酮素水平的高低:无名指比食指长的,一般睾酮素的水平比较高,如果看到一个女性的无名指比食指长,那么这样的她可能会很喜欢竞争

当然睾酮素只是先天的决定了竞争意识,部分的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影响

当然,一个人心理素质,也就是应对高压力的能力也是先天决定的。

这个因素就是——多巴胺+COMT基因

兴奋、紧张、期待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保持在亢奋的状态,但是过多的多巴胺会使得大脑负担过重

台湾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提取学生的学业样本,找出COMT与竞争的意愿有联系,COMT基因中带有一种酶,这个酶会帮助大脑清除多巴胺,这样就会有如下研究

- COMT-快速酶:多巴胺处于较低水平,很难兴奋,可以应对压力,擅长在压力下工作

- COMT-慢速酶:多巴胺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对细节性工作有更多热情

这样,团队的领导可以根据人的特性来安排对应的工作

在竞争中找到优势

想要在竞争中去发挥优势可以有两个因素来控制:

环境因素——熟悉环境,将环境变成自己的领地,会使得心理上更有优势,这样赢得概率更大,例如:你想要谈加薪,千万注意是不是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办公室是老板的天下,你在心理上会矮一截,此时的你是不具备谈判优势的

对手因素——和对手的差异太大会导致无法融入环境,好的leader会擅长打造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环境,而不是制造差距巨大的竞争环境,差距巨大的竞争环境导致了两极分化,很难激发团队的竞争意识。


上述观点仅作为读后笔记,请谨慎食用,中毒不负责,有意见欢迎交流~

睾酮素比较低的我更喜欢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竞争中更了解自己才会赢——《输赢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