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一、原文

【通行本】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帛书】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是以圣右介(契),而不以责于人。(甲本)

是以圣人执左芥(契),而不以责于人。(乙本)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调和了大的矛盾,也必定会有遗留的怨恨,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所以圣人收执借据却不苛责别人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残酷。天道没有偏私,规律给予善于此道的人。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和大怨,必有余怨”人要做到样样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把大怨化解平和了,那些小怨又会变成大怨了。“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所以说,圣人并不要求达到天下的至善,那是办不到的。所以上古的圣人不要求达到天下无怨,人人无怨。“左契”是指大的原则,守住大原则就可以了,不必去责备他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了解了圣人之道是领导阶层的大政治家,只把握原则,不求管理。“无德司彻”,“彻”是治的意思,无德的统治就是到处设规则,也就是管理,这是无德之人的做法。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很公平,并不是说你今天拿猪头拜他,他就对你好一点,他不管你拜与不拜,只要有德有善,自然得感应。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怨是人生的一个大敌

“和大怨,必有余怨”的意思是您平息、调和了大的怨恨以后,一定会剩下一些怨恨,因为人心不那么容易忘记怨恨。老子说,这种处理方式“焉可以为善?”怎么能够算得上是完美的、妥当的?“善”是好的意思,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您让大怨产生了,就已经不是在道的层面做事了,如果您按照道做事,是不可能让大的怨恨产生的。一旦大的怨恨产生,无论您用什么方法补救、调整,也一定会剩下一些小怨恨。

(2)当负能量来的时候,我们要以正能量回馈

“是以圣人执左契”,意思是有道的领导者,拿着债权的券,比如老百姓欠了税、欠了钱,“而不以责于人”,却不用这个券来求责、问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的领导者,有债权的券,却不向老百姓去责求债务。“故有德司契”的意思是,有德的圣人掌管着债务,拿着契约在手里,但不去责怪人们。“无德司徹”的“徹”当税讲,没有德行的人会不断加收税务,向老百姓多收钱。

老子讲,“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当您把道和德做好的时候,法这种条文性的东西,只是一个防范措施而已,很可能都不一定用到,因为有了道和德的滋润,大家就都会主动执行,用不着再用法去责罚了。“故有德司契”,有道、有德的领导者,已经做到了,他把“司契”,把合同放在这儿,不用等他拿合同责怪别人,别人就已经完成了。“无德司徹”的意思是,您没有做到道和德,只靠法来运行,您就要天天执行法。

(3)道是不讲亲疏关系的

“天道无亲”的意思是,天道是不讲亲疏关系的,它没有跟谁特别亲,也没有特别照顾谁。天道支持谁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呢?“恒与善人。”“恒”是一直的意思,天道会一直支持行善之人。

当您主动对他人发出善念后,您会发现人们之间不再冲突,而是会互相帮助,一起进步。所以,我们需要争夺吗?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善念,是关爱,是公平。如果您这么做了,您会发现您的人生会越来越好,并不是谁在加持您,而是自己在加持自己。我们可以说天之道在天上,也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心里。

三、我之体悟——为什么好人没好报

我觉得这一章对普通人学习《道德经》真是太重要了。老子的名言“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是不讲亲疏关系,却会一直支持行善之人。这句话很多人是不认可的,因为经常有人抱怨,“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一片好心别人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好心经常办坏事”、“我替天行道有什么错”。这么看来天道并没有“恒与善人”。为什么呢?

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您调和了大怨以后,还会有余怨,怎么能算的上善行(解释成妥善、完善也说得通)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把自己认为对的准则强加于别人,不管别人是否认同,是否愿意。还有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谁也不喜欢被指责被强迫,自然会心生怨恨。而你还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也会心生怨恨。如果这样,“道德”就变成了武器,“善”成了你的工具,那么借用老子的话“安可以为善”?所以,当你抱怨“好人没好报”的时候,更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真“善”,是不是仅仅把“善”当成了工具,是不是引起了别人的怨恨。你引起了怨恨,就不可能得到妥善的结果。

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圣人即使手握正义,也不会去苛责别人。圣人不会把正义作为武器,因为这本身就不是有德的行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残酷。

好几年前,我就做过一件“好心没好报“”的事情,很久我都想不通为什么大家不领情,直到今年我才想明白。我原来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也是一个部门的小主管。有两个下属对一块业务不懂,我就准备了一些资料,打算给他们做一个培训。我辛苦准备了两天,培训那天早上,我忽然觉得自己认真准备两天的东西,只有两个人听太浪费了,要不问问公司还有没有人感兴趣,一起来听岂不是更好。于是我就往公司邮箱群发了封邮件,告诉大家我下午要做培训,感兴趣的可以来听,还附上了培训资料。我觉得自己的行为特别好,绝对的“善行”,以为大家会给我鼓掌。结果很快就收到几封邮件,打开一看,全是责备我的,领导责备我没有跟他商量,同事责备我没有提前通知,还有同事责备我资料过于简单。我看到邮件十分气愤,抱怨公司氛围太差,抱怨大家没有感恩之心。现在我才想明白,是我自己行为不当,我没有考虑到领导的面子,没有照顾到同事们的需求,自作主张的群发邮件,让大家产生了怨恨。当结果不尽人意,我又心生怨气,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这样的行为怎么能是妥善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