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儿园里,孩子是这样使用刀具的

老师展示完工作后,小宝决定自行尝试“切”的工作,他用右手紧握着刀往按住香蕉的左手手指落下去。在一旁的我也暗自吃惊,不自觉地想要叫出“小心”!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小宝右手中的刀即将落在左手手指的一刹那,左手手指往左边轻轻移动了一下,在移动的同一瞬间,右手的刀落在了香蕉上。同样的情形又反复出现。

实录抓拍:在老师展示过切的工作后,小宝决定尝试切香蕉的工作。↓

虽然没有切到手指,但每次切下去,我也为他捏一把汗。当时我很好奇带班老师为何会如此镇定和放心孩子使用刀具,后来老师告诉我,“小宝连续做这个工作已经1个星期,可以尝试独立操作,而且刀具是西餐刀,并不锋利。”

我又观察了一段时间,虽然小宝的动作虽然略显笨拙,却很有节奏。他不紧不慢地做每一道工序,有时也会突然停下来,好像在考虑下一步的操作。

看着小宝有条不紊的切香蕉,我由惊讶变为放心,一段段切好的香蕉好像是用尺子刻意量出来的一样,每一段的长度也都很均匀。

如果在那个时候,我脱口叫出“危险”或“小心”,那么小宝反而会失去自己的节奏,也许在右手切下去的瞬间,左手不再那么微妙地移动一下。假如她意识到我的提醒,说不定身体的某一部分会产生紧张,右手与左手反而无法保持协调而切伤手。

原来,小宝通过重复练习“切”的工作,右手、左手、眼睛、姿势及全部的精神都集中在切香蕉上,已逐渐达到了手眼脑的高度统合,他被深藏在内心的奥妙节奏所引导,右手的动作、左手的敏捷抓握、眼神的集中等都达成协调状态,产生了整体性的行动。

多日以后,当我再去园里见到小宝,他已经能够更娴熟的掌握刀具的使用。

在跨世纪的蒙特梭利教室里,很多孩子都像小宝一样专注地”工作“。整个教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学实验室,而孩子就像大学的研究员一样,反复研究着自己的课题。

这或许就是蒙氏教育中“工作”的意义,通过重复练习,孩子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掌握,能力在一次次自发的重复中逐步提升,于是,孩子逐渐呈现出安静、平和、阳光、自信、自律、专注、秩序、协调、独立、健谈,充满喜悦、爱、善良、诚实、温和、宽容、和平、感恩、自由等特质,这种特质被蒙特梭利称之为正常化儿童的特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蒙氏幼儿园里,孩子是这样使用刀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