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让人心生欢喜的教育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网上的评论一直呈现两极化。在大部分主流文章出现之后,今儿才终于整理出我对它心生欢喜的理由。犹记得跟闺蜜讨论的时候,她对《无问西东》赞扬的理由让我很是赞同,果然世界观一致才能做朋友。

    原谅我确实没有被里面的情节煽情出眼泪,但导演的立意以及西南联大的浓重的学习氛围仍然让我无限动容。这部电影据说是献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我倒觉得更像一记耳光,鞭策醒了清华乃至中国如今浮躁而俗市侩的气氛。

如此浮躁的中国,还能找回当初的名校高峰吗?

    有一年《奇葩说》的舞台上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叫梁值。

  他说自己喜欢表达,所以本科学了法律;因为朋友说“学法律的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资本市场”,所以硕士学了金融。

    再后来参加主持人比赛,想尝试自己在这方面的可能性,于是又念了新闻学博士。

      他最后问三位评委,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而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让高晓松怒了。

      高晓松说出自己失望的原因:是觉得那个学生没有拿到一个大名校的胸怀天下,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扎根了数年的我,特别感同身受,莫说清华如此,全国各大高校的风气又何尝不是如此,如今更甚,我们已经遇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连对自己的基本认知都没有,懵懂了几十年,所有的专业都围绕着未来的工作团团转,早就忘记了自己心底是否喜欢的真实。学问本身博大而浩瀚,攀登学问的本身应该虔诚而希望,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功利而俗世呢?

图片发自App


    学问高峰因为心自由。

    西南联大,绝对可以称之为中国高校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云集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先后在此任教的专家教授有300余人。

      从这里走出的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71人,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4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2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界的中流砥柱。

    这里也走出了中国100多位人文大师,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西南联大虽然是三所学校联合办学,但师生为了改变中国之命,一反文人相轻的作风,为了中国的文化香火不断,他们融为一体。

      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坚定如山,三所学校的气质也就是西南联大的气质。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曾撰文回忆:当时的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子》,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这阵容,简直太豪华太奢侈了。


图片发自App


    炮火纷飞的年代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倾盆大雨中四面漏雨的教室里气定神闲的教授和坚韧不屈孜孜不倦的青年学子。

      那时候,大学生还有大学生的样子,书生意气风发;老师也还有老师的气节,执于百年树人。

      文人风骨,这是我对它心生欢喜的最大理由。

图片发自App


        世界顶尖名校到底牛在哪儿?不跟政治经济挂钩的纯粹,才是真正独立的学术性机构。

    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而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大学是学术性机构,不是名人堂,在不具备学术教养的情况下,允许名人进入大学镀金,是大学教育的悲剧!是对知识的不尊重!

  如果把大学囿于商业,经济,政治名利圈中。也就无怪乎,在国内排名前几名的大学,在国际上只能排在百名以后了。我特别希望国内能多几所名校像牛津拒绝克林顿那样,在名人面前保持一个名校该有的姿态与骨气!

 

图片发自App


最后,希望所有朋友在片尾再次看到:“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句话的时候都能坦然对自己说一句: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问西东 》—让人心生欢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