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佐藤学著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股“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潮流在国际基础教育界掀起巨大的风浪。陈腐的教育思想、课程范式、落后的教学制度正在解体,追求“应试教育”逐渐被人们嗤之以鼻。日本佐藤学教授的教育研究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

       如何推进教育改革呢?佐藤学教授说:“一切的答案在学校的现场。”他是一位“行动的教育学者”,造访了日本国内的中小学约2500所,海外27国的中小学约500所,坚持不懈地从这些学校的儿童学习与教师实践的事实中得到学习。这样得出的结论或者理论探索和研究,其科学性和实践性无容置疑,他主张:“教育研究者不仅需要熊书本上学习,而且需要从课堂的事实和教师工作的具体经验中学习。倘若可能,同教师合作,参与实践问题的解决的经验是必要的。”亲自走进课堂,去钻研一线教师直面的具体实践课题,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让我佩服。

从这本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一、协同学习课堂的创造

总的来说,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的品质,探索一种适合的方式是我们一直依赖探究的课题。“协同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探究性,在形式上引进“U”字形的课桌椅排列,借助少人数男女混合的小组教学模式。教师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与毫不拖泥带水的简约语言,以及无微不至地对每一个儿童的应对。

1、学习场域的创造。为了在教室里生成学习场,需要若干要件,一是教室课桌椅的配置。同步教学的单向课桌椅的排列不是旨在建构倾听关系、协同学习关系,因此“U”字型的课桌椅排列成为要件。而压低教师富有张力的声音和经过选择语言进一步使得教师与儿童息息相通,也是一个要件。

2、教学课题的创造。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创造中,要组织儿童聚精会神地求解学习的课题,就必须过细地进行两种教学课题的设计,这就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形成一定理解的“夯实性学习”,与应用学到的知识、挑战发展性探究的“冲刺性学习”。

3、结对学习与协同学习的引进。基于男女4人混合学习的引进是不可或缺的。

4、校内研修的改革。所有教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公开教学、合作研讨、建构同僚性,在教学研讨中以每一个儿童的学习事实为中心展开讨论,在校内形成专家成长的同僚性。

二、推进课堂改革的背景

1、学校文化。寻求民主主义的发展——儿童“学习权”的保障与教师作为专家的自律性的形成。学校的改革既不是一方努力,也不是照搬照抄某种模式就能够成功。它是一种愿景、一种哲学,唯有借助日常的创造性实践的经年累月的积淀才能实现。其中既要有传统的继承,还要经过缜密思考的明晰的见识、不惧失败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对于明日教育的希望。

2、传统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灌输教科书上的知识,不容许儿童提问、质疑,更强调死记硬背与考试竞争,而不是体验协同学习的愉悦空间。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能是考试机器而已,各种素养和能力和成长空间都是天方夜谭。

3、革新的努力。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原型,是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的实验学校。还有黛博拉·梅尔提出的:“所谓教,就在于倾听。”、“少学即多学”、“课程与学校组织越简洁越好”,“小即细腻”。她是一位热爱教育、寄希望于教育、同教育的现实展开坚韧不拔的格斗、终身现身教育的实践者。20世纪的马拉古奇强调:“教育是对弈,学习是跳跃。”“儿童拥有百种语言。”任何一个儿童都拥有创造性的潜能,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展开基于想象力的多样的表达活动。

4、重视儿童的学习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的遭遇常常令人触目惊心,保障他们的学习权,给与关爱和守护,是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儿童只要坚守学习,就绝不会崩溃。只要坚守学习,即便家庭崩溃了,朋友崩溃了,儿童也绝不会崩溃。反之,对学习绝望的儿童、辍学的儿童,碰到哪怕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轻而易举地崩溃殆尽。这就是学习持续性的魅力,在学习中能获得充实的成就感,感悟他人更强大的生命力,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你是勇敢坚强的生命体。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进行课堂革命,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求得学校的民主化:提升每一个儿童学习的质量,推进教师作为专家的成长,确保教师的自律性。

三、学校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培育能够应对每一个儿童的教师,借助协同学习关系,让每一个儿童参与学习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每一个教师能够应对儿童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实现,学习品质的提升就不能实现。

第三个阶段是“经受得了更换任何校长的学学校的阶段”,否则学校改革要持续十年以上是不可能的。学校改革缓慢地推进是最有效地。为了实现优质的教育,最低限度必须坚持十年的持续改革。

四、成功的秘密——哲学与协同

1、真实的学习。是指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学习是由协同学习的关系、真实的学习和冲刺性学习三个要素构成的。倘若单纯地追求协同学习关系,而不追求真实的学习和冲刺行学习,就会陷入没有学习的相互对话之中。

2、整个学校筑起了每一个学生展开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的学习共同性,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成为“主人公”,实现了推进改革的民主主义共同体。

3、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贴近每一个儿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受到关注,得以安心的展开协同学习,使得每一个儿童悠然自得、身心愉悦。还有儿童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教学中培养的相互倾听关系、相互应答关系、协同学习关系,是的“关爱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融为一体。

4、教师工作要具备三个特征:“回归性”、“不确凿性”、“无边界性”,回归性是指教师工作的一个特征是,归根到底总是要回归教师自身。不管家长如何险恶,社会如何险恶,及爱是的责任终究推卸不了。不确凿性是洛蒂指出的它影响到教师的意识、情感、行为等各个方面。无境界性不仅表示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也表征教师工作的无边际性。教师的工作没完没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作为“没有终结的故事”而完成的。

     教育改革、协同学习,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还在不断深化的路上,作为一名教师,唯有不断的学习,增加智慧,才能对每一名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而不同的素质教育终将是中国的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立志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碰撞出更美的火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佐藤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