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 建体系 提能力——古诗词鉴赏(七上)

古典诗词往往画面感强,意蕴丰富、情感浓郁。想要更好地理解一首古诗就离不开意象,意境,掌握了这些内容如同手握一把打开诗词鉴赏的金钥匙。教学中可以七上《诗词五首》为例,建构知识体系,提高鉴赏能力。

先来看刚刚学过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请大家找一找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触?

诗人用枯、老、昏三个形容词分别勾画藤、树、鸦的特点,一个枯字引人联想藤的状态,奄奄一息、色泽灰褐、无力地断枝当风抖动。老则为树增添了饱经风雨的沧桑之感。以昏修饰鸦,让人感受到凄凉昏暗的风味。这些事物里都蕴含着荒凉、萧瑟的意味。让人感到无限的孤寂。

小桥、流水、人家让人看到远远的小溪上架着一座独木桥,桥边一座人家的茅草小屋里不时传来幸福的笑声。这三个事物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温馨、安详的图画。让人的心情不由的随之温暖。引发诗人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驿道年久失修,荒草丛生。带来一种沧桑衰败的氛围。西风常常与愁相约,史达祖曾说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西风的出现常常让人联想到凄寒、萧条身下的瘦马,客居穷乡,飘零在外,骨瘦如柴。这一切渲染了哀愁孤寂的情思。

夕阳西下写出夕阳落山,一切都将结束。这样的场景实在带给人无限的伤感。

诗中所写的事物有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夕阳。

诗人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写出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借小桥、流水人家形成反差,衬托诗人的思乡之情。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表达的贴切自然。

这些引发我们感触的事物就是意象。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寄寓诗人独特理解和特定情感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物象+情感=意象)

第二步,了解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意象和意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而形成的。(意象+意象+……=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要领会意象传达的情感,我们要关注意象前修饰的形容词或者动词领会意象的特征,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发我们的联想,进而产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就可以读出意境,进而读懂作者的情感。

练习一:圈画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 并写出意境特点: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句: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渺接天。

意象:秋风、洪波

意境:浩渺壮阔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句: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意境:雄浑壮丽、奇特壮丽

3.枯藤老树昏鸦

译句:秋日的黄昏,古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着。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苍茫悲凉

练习二:练习四步鉴赏法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第一步:选取意象 选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

第二步:描绘画面 描绘了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渺无尽头的黄河上一轮又大又圆的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的画面;

第三步:意境特点 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第四步:景情关系+抒发情感 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和慷慨悲壮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达成不可能是朝练夕就的,但却是有“法”可依,有“技”可循的,希望大家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做好每个知识点的建构工作、落实每种鉴赏技能训练,才能真正提升鉴赏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教材 建体系 提能力——古诗词鉴赏(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