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书乔
一个小小的财经记者,怎样从月薪70块涨到身价过亿;一个自媒体频道如何拥有超300万订阅用户和55万付费会员。
面对这些数字,为了找到答案,我仔细梳理了这些数据的缔造者——吴晓波的经历。
这个与罗振宇、樊登和李善友并称为国内知识付费四大天王的60后,利用强大的个人IP,成为个人品牌领域令人难望其项背的标杆式人物。
而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他的经历,或许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01.定位清晰的人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
90年,22岁的吴晓波从复旦毕业,放弃了令人艳羡的研究生保送名额,转身回到杭州进入新华社成为一名记者。
那时,他血液里涌动的理想是——成为“中国的李普曼”。
李普曼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新闻评论家,这位勤奋又才华横溢的“天才”一生写下4000多篇文章,著述等身,对美国新闻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吴晓波渴望李普曼式的人生,他曾说自己很长时间活在一种李普曼式的幻觉中。
他幻想自己能像李普曼那样的知识渊博,在一个动荡转型的大时代里,用自己的思考传递出最理性的声音,且名满天下。
为此大学时他几乎在图书馆“住”了四年,按书柜排列一排一排地把书读下去。
那年新华社招生考萨缪尔森经济学,吴晓波颇为得意,“我是考进去的,他们很惊奇,怎么有新闻系的人懂这个东西。那个时候经济报道部门叫工业室,我一去就被分到新华社浙江分社工业室。”他心想,书,没有白读。
参加工作后,吴晓波为自己定了一个九年职业规划,将每三年划分为一个阶段,第一个三年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第二个三年成为新华社最好的财经记者,第三个三年则成为全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
对自己的精准定位,让他把握住了每一次机会,在财经记者的道路上飞速成长:
到了工业室,吴晓波主动请缨调研全国著名大中型企业,那段时间,他行走于全国各地,几乎不着家,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并与企业家阶层建立了紧密联系。
前三年的努力将吴晓波锻炼成为一名出色的调查记者,但想成为新华社乃至全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他需要更有分量的作品打出名气......
02.优质可持续的内容是传播的核心推动力
进入新华社的第四年,吴晓波决定到报纸上开专栏。
他当时选择了三份外部报纸,分别是《杭州日报》、《南风窗》和《南方周末》。
与新华社不同,这三家报纸都是市场化意识很强的报纸,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口味,文章光有料还不行,还要通俗易懂。
而这正是吴晓波所求的,他就是要锻炼自己的读者思维,用深入人心的文字建立自己的品牌。
这次尝试成功了,吴晓波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笑言,知道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许多人甚至会盼着自己的文字。
互联网兴起后,他又在网站上开了专栏,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深知持续输出内容的重要性,于是从96年起,他开始写书,并保证每年写一本。
可惜早期的书都没有太大影响,有些甚至还是自费出版。
但面对连续的不成功,吴晓波并没有丧失创作热情,反而愈挫愈勇。
2001年,他写出了《大败局》。
这本书反其道而行之的书,不再剖析企业成功的缘由,而是拆解了1998年前后,倒下的如华晨、健力宝、科龙、秦池等10家“巨星”企业。
由于文风狂野、洞见深刻、故事性强,这本书一上市就受到读者热捧,被誉为国内第一本写作失败的MBA式教材。
出版社需要每月加印1万册才能满足需求,到当年秋就销售了8万册。
《大败局》的成功,让吴晓波一举成名,2002年,他成为世界出版巨头贝塔斯曼的签约作家,并和贝塔斯曼合作成立了“蓝狮子工作室”,专门策划和出版财经书籍。
随后,吴晓波离开了工作13年的新华社,去探查更广阔的世界,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他成为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留学期间,在一场讲座中,他深感中国企业研究的薄弱,大家在一种“无知”的基础上进行着讨论和预测。
冥冥之中,吴晓波觉得一个巨大而沉默的使命凌空降临,他想写一本书,一本能将30年来零碎的中国当代企业史娓娓道来的书......
动工前,他给老同学秦朔打了个电话,秦朔告诉他,国内有能力写这本书的人不超过5个,但大家都没有时间,既然你想,就写吧。
几年过去,吴晓波交出了他的答卷——68万字的《激荡三十年》。
这本书精巧地描绘了1978—2008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之路,一面市便好评如潮。
获得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家》等联袂推荐,它被评为“2007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累计销售超过100万册,而且被拍成了同名纪录片。
由此,吴晓波开始被誉为中国最出色的商业作家,也因此被商业界广为知晓。
一年后,他以75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位列第五。
吴晓波对于自己能成为出色财经作家,曾总结出三点心得:
第一,我喜欢写作;第二,我有写作上的规划;第三,坚持写作。
03.踏足新媒体,积攒百万粉丝
成名出圈,事业有成,但吴晓波似乎并没有就此“顺风顺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吴晓波觉察到一丝危机——他从读者那里获得的反馈越来越少了,无论是纸媒渠道,还是网站渠道。
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恐慌,他的理想是做“中国的李普曼”,他的事业建基于与读者的联系,失去读者,对他而言等于失去一切。
2012年,微信推出公众号,饱含着新时代喷薄而出的机遇。
对于这个“有失格调”的新媒体,吴晓波一开始是拒绝的,即便好友罗振宇一再怂恿他“开个号吧开个号吧”,吴晓波依然在保守地观望,这一犹豫了就是两年半。
但面对读者的一再减少,吴晓波意识到自己退无可退,不拥抱时代,就会被遗忘。
下定决心的吴晓波给师兄张力奋写信告别专栏,他说到:“此去祸福,天亦未知。”
14年,辞掉了所有专栏后,吴晓波带着3名年轻同事开始创业,成立“巴九灵”公司,并以此注册了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他把决心明明白白地写在自媒体账号的第一篇文章中:
“我觉得‘天’变得比想象得快,纸质媒体及传统新闻门户正在迅速的式微,我所依赖的传播平台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正式踏入自媒体行业,吴晓波团队决定以“商业周刊”的形式规划新生的“吴晓波频道”。
由于吴晓波频道具有极强的个人属性,吴晓波本人就成了核心供稿人。
他每周二、日发表两篇财经专栏,周四播出一集与爱奇艺合作的视频脱口秀,其他栏目则处于试验状态,并根据用户反馈调整,到后期,这些新生的明星栏目占整体内容的将近三分之二。
吴晓波非常重视用户定位,他认为用户直接决定了账号的调性和价值。
团队沿用吴晓波以前的读者定位,坚持聚焦企业家、创业者和职场白领三个群体,将其统称为“关注财经的新中产阶层”。
综合来看,吴晓波频道的栏目设计与其用户定位非常契合,它是一种泛财经内容,就像一本“中产阶级”调性的商业周刊。
在强定位和强内容的联合下,吴晓波频道上线一个月,用户就突破了10万,成立1年零4个月后,顺利成长为百万粉丝的头部大号。
04.线上+线下,多渠道商业变现
追逐探索新媒体渠道的吴晓波当然不会止步于此,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什么叫新媒体、旧媒体?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讲,你的广告收入占比超过30%,就是旧媒体。”。
自媒体变现,线下活动和社群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他们在全国80多座城市建立了“吴晓波书友会”,一年组织2000多场活动。
15年,吴晓波开始举办跨年演讲,盘点当年大事,对来年做出预测,每年的年终秀被各种媒体一宣传,又能吸引到大量新用户。
于此同时,置身商业风浪中的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
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家急需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
由此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企投家,即企业家+投资家。
吴晓波鼓励企业家们适应时代,成为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两栖于熟悉的实体产业和“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随后,吴晓波频道推出一个全新的社群品牌“企投会”,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吴晓波团队就收到了上千份的申请表......
一场迅猛的商业变现以吴晓波个人IP为起点,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半个月前,吴晓波再一次拥抱变化,走进直播间,以“新国货首发”为题直播带货,今年,他即将52岁。
写在最后
吴晓波个人IP的成功,在定位、传播、引流、变现这几个关键环节,非常值得知识IP们借鉴学习。
他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定位,并为之努力追随。
十几年如一日,不断沉淀和积蓄力量,坚持写作传播。以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不断传播,并随着《大败局》的热销,成为知名财经作家。
从传统媒体转型,积极拥抱新媒体,为他带来稳定、高粘性的用户流量,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四大天王。
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成立企投会,身价超过10亿,也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李敖说过一句话,“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
吴晓波这些年,从新华社记者,到财经作家,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也成为一名投资人。从记录者到后台老板,正好诠释了这句话。
主要参考:
《吴晓波:我的偶像李普曼》吴晓波频道
《从70块工资到亿万身家,传媒人吴晓波的转型与升级》华商韬略 迟玉德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多面人生》中国营销传播网耿欣、何慧媛
《双面吴晓波:最有钱的文人,最纠结的商人》何加盐
《吴晓波带货:时代的胜利,李普曼式生活的悲哀》互联网圈内事 魏宇奇
《吴晓波:“理想挺贵的……自由最重要”》 WeLens
《吴晓波:从今天起,有一类企业家叫做“企投家”》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大转身:中国多了一位三流商人,少了一位一流商业作家》砺石商业评论
《我对历史的本质始终迷惑不解》吴晓波
PS: 写了这么多,如果你觉得有用,请点赞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书乔 (ID xqzwsz), 收获更多成长干货,提升个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