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0龙虎山旅游的回忆

龙虎山旅游的回忆


龙虎山是我两年前去的,现在才写,可能有人会觉得太迟,描述与实景难免有所出入。但自认为,这并不有碍我下笔,更不妨碍我回忆它的每一个片段。如同参观者欣赏大师名画后,只要与它产生了共鸣,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忘怀它的美与震撼。只要能记住艺术刹那的灵魂,就算不能挥毫画出相同的一幅又有何妨?

记得当年是公司组织的活动,睡了一晚的火车卧铺,在破晓时分,和同事一起抵达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的所在地。由于车厢颠簸,这一晚睡得并不舒服。但一嗅到车站早上清新的空气,立刻精神了不少。这是龙虎山给我第一个印象——不同于上海的清新空气,竟将我从头脑浑噩的状态中唤醒,有点不可思议。

乘坐巴士来到蜿蜒的泸溪河,龙虎山最有名的河流。岸边停泊着供游人乘坐的竹筏。筏头凿个洞,木槁插入其中,钉在一片鹅卵石铺就的岸边,江风振衣,筏尾在掩映着涟涟的波光里轻轻晃荡。坐竹筏之前,我们每人被发了一双塑料袋,套在脚上。当时觉得很奇怪,等坐上了才知道,原来船夫将长篙往水里一搠,一撑,一收,竹筏在顺着水流向前滑去的同时,会向下微沉,江水顺势淌过筏面,若不是双脚套上塑料袋,恐怕要湿透。这与我想象中的坐竹筏情形有点不一样,很有趣,也许旅游的妙处就是不经意中发现的惊喜与细腻。水流漫过鞋面,虽有一层塑料之隔,却仍能感到它的清澈和温润。这片刻的瞬间成为我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沿岸的奇峰异石在江面上,勾勒出线条柔和的倒影。竹筏在上面轻轻漂过,带起阵阵波纹,渐离开山影时,突然眼前一片波光闪烁,像成千上万的银鱼在水面飞扑而来。越聚越多,瞬息将我包围,这光刺眼的很,眼睛几乎无法睁开。直到再次进入阴凉的山影中,我才能将遮光的手放下。就这样,光与影,明与暗不断的交替着。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烦恼,不如意,此时此刻都被尽情抛在脑后。

来到对岸,沿着龙虎山山麓的大道,很快便到了正一道道观。正一道是道教的起源地之一。跨过正门,在大厅中,一位道士接待了我们,他阐述了些道教的宗义后,引领我们沿着地上刻画的九宫八卦走了一遍方才出厅。道教中规定如果不将九宫八卦踏一遍而入殿,便有走入邪魔外道的危险。穿过一条廊道,来到仪门前,左右两柱各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和“步罡踏斗礼诚神灵”,让我深深感到封建王朝的等级森严和繁文缛节。转过正一道创教天师张道陵亲手种的板栗树,便是一片广场,前方是大殿,左右是钟楼和鼓楼,遥相对立。在大殿中,我参观了张天师的神像。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人,三次辞官不做,一心修道。但就是这样一个对名利淡泊的人,为救百姓性命,亲自下山炼药,祛除瘟疫,将天下苍生记于心间。我想,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无私胸襟,那么社会就不会这么浮躁了。

中国的文学作品,无论诗词还是散文,只要写景的,必然有一段观感,寄托一腔情怀,从而赋予了山水象征意义。如果要问龙虎山象征了什么?我想,应该是历代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和弃官不做,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张道陵一样,中国的许多文人在感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毅然选择了“出世”,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与红尘俗事一刀两断。如范蠡,陶渊明,林逋隐,黄宗羲等等。“出世”的生活像泸溪河的美景一般,虽清幽绝美,超然物外,但又风餐露宿,过着困苦的日子。这些苦在他们的眼里倒不算什么,但自己的满腔抱负,一身才华就此淹没,岂不可惜?所以又有了“入世”,如诸葛亮出于“茅庐”,辅佐治理国家。在我看来,“出世”与“入世”是人的两种选择,没有错与对之分,都可以理解。但作为现代人,更多的是鼓励“入世”。直面人生的挑战,积极应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乐观而充满激情的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30龙虎山旅游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