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个菜鸡,工资也低的一笔。
刚毕业时候在一家国企上班干 app 开发,干了快两年的时候,跳槽到了一家伪大厂干安全。投了不少简历都没有回音,只有这加伪大厂要我就来了。当时说好了会接触一些底层的东西,然而平时也就写 python 脚本,逆向,android 上写了一些风控的东西,感觉有点 low,工资也不高,当初没敢多要,hr 给的比我要的还高。刚刚 leader 谈了谈明年的规划,现在想跳槽。
现在也是很尴尬,原来 app 开发的东西也忘了不少,然后其实我想干 framework 开发,自己对 ams,pms 还算挺了解的,平时也根据他们原创了一点微小的解决方案。最近开始 fork 一个 aosp,买个 pixel 改改刷刷练习一下。
理想毕竟是理想,Android 低端不好混,没什么经验跳到 framework 上去感觉也是挺难的,跳回 app 开发又不甘心,现在的状态貌似是干了快 3 年没有特别精通的东西。最近闹的裁员,我司也是其中之一。加薪怕是没戏了,然而生活还要继续,跳槽避无可避。
感觉周围的人都在危机,甚至包括一些财富、地位都已经很高的人,仍然逃不过焦虑。似乎焦虑就是自然而然的,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焦虑多了,就开始危机了。
一些感想:我想在这里写一些感想,可能对各年龄段的朋友都有一些帮助。其实很多人真到这个年龄,见识和能力都已经很厉害了,我帮忙总结一下。前段时间有好朋友和我说,感觉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焦虑。因为年龄越大,会发现技能上面并没有比年轻人高太多,体力和精力可能还要差一些。这样的问题迟早大家都会遇到,无论是在职场中工作了很久,还是刚入职场,有些事实,业务应该早一些了解。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所有年龄在增加的企业里的中层,以及未来要成为中层的大家:
在工作中你会面临一些微妙的选择,是纯做管理,搭团队管人,还是更贴近业务。这两者往往不互斥,但是很多人会不自觉的偏向前者。所以经常看到一些朋友的焦虑,虽然纯做管理相对要轻松一点点(很多时候也未必有多轻松),但是自己的那把剑容易钝。贴近业务是很考验人的,也很累,但是能够让自己始终在一个好的节奏上。
所谓体制,在各种地方都存在。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你会发现很多时间其实在处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这个比例不低。你在这里的时间越久,越是熟门熟路,知道该从哪些部门争取资源,如何搞定各种各样的关系。但是反过来,你也会让你的体制耦合度不断增加。等某一天你到了另一个地方,会发现自己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对于新的工作价值不大。
不是个人能力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会让你具备很多力量。需要明白这些力量未必是自己的能力。你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能够使用的资源,可能到了另一个相对小的平台上,就用不起来了,这时候自己真实的短板就出来了。我见过一些在大企业工作的朋友,在创业公司时很痛苦,因为感觉自己很多地方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简单的,招聘工作,你都会发现,原本大平台的品牌背书很强,而现在你的资源要少很多,但是还得做事情。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被眼前被加成的能力蒙蔽。
很多人不理解资源的含义,以为认识一些人就是资源。其实你得成为一个网络里的节点,不能是单向的,得是双向的。我见过一些人动不动说和这个人熟那个人熟,什么叫熟呢?如果你请人帮忙,如果你需要找人合作,人家能否信任你?你做过什么事情、有什么积累值得对方信任?这是从内到外的积累,不取决于能说会道,长袖善舞。
专业技能是一方面,对于很多人的工作,到一定阶段会发现除了专业技能,年龄的优势在于你能「搞定事情」。这样搞定事情一方面是你能够带领团队搞定,另一方面是能够协调外部各种资源搞定。而且,这种力量不应该完全依赖于你在哪一家公司、哪个职位上工作。比如你们要做一个产品、一个项目,需要各种资源,或者某一天你想找工作,除了猎头外,是不是如果有其他朋友帮你介绍、背书,效果来的更好?你得成为一个网络中的一部分。狭义的说这个网络就是圈子,但是更广义的来说,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协作网络,都是你需要的网络。你要成为这个网络中的节点。
成本熟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合作伙伴等等,熟人之间做事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或者说合作成本等等)。长期来说,你需要尽可能降低交易交易成本,让大家能够快速达成共识。这需要你自己重视口碑,作为网络的节点,获得其他节点的背书。为什么别人会信任你?因为你靠谱,或者其他靠谱的人认为你靠谱,所以大家就信了。太侧重短期利益,往往会提升自己这个节点长期的交易成本。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也就是说,利能生利。有一些机会,你不断往下做的时候,以往的积累,能够成为未来新的资本基础,而不是过去就过去了。这样的机会可能是你的工作本身,也可能是一些小的工作,或者就是业余爱好。例如在网上分享知识和专业经验,往往都是我在各种碎片时间完成的,持续了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复利,做各种事情,都能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人愿意支持。当我做知群的时候,已经自然有一批朋友愿意支持,包括很多公司的高管都愿意提供资源。复利能够让我们做的事情不断增强,时间变成了朋友。
首先在公司里工作,要做好事情,讲原则,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行业里能够顺手帮忙的,尽量能够帮忙,这是结善缘。因为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可能今天别人是找你帮忙,过两年,就变成你要找别人帮忙了。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今天的积累已经足够,但其实如前面所说,很多时候是公司和平台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的能力。在这种认识下,一些人甚至会有意为难、做一些损人未必利己的事情,现在可能还觉得挺好,某一天就会吃亏。当然这里有个最基本的点,就是要有原则,在为公司、产品做好事情的前提下去结善缘。
以前有一位好友做的很好,他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总会说,在这个合作里我们有很多好处,但是不能让对方吃亏,也得多想想如何能够帮到对方。这和前一点结善缘类似,需要强调的是不要短时,每次都只以自己为出点。总是自己有好处才上,总想让别人能帮到自己,给人感觉目的性太强,但是又是单向的。这样下来,很难有持续的积累。其实会发现类似的积累,在某一天都能够反过来帮到自己。
需要清楚公司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某某公司是技术驱动的、很多公司是产品驱动的,等等。往往做专业工作的人,容易陷入到一个固定的视角里,认为自己的专业非常重要。做技术的觉得技术最重要,做产品的觉得产品经理最重要,做设计的觉得设计师最重要,等等,其实大家都是整个公司的一个环节。驱动公司前进的,往往是一些更底层的商业驱动力。正确看待自己在公司里的作用和位置,积累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并继续核心业务,提升自己。
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时和势对自己的帮助,以至于做职业的决策时产生偏差。有一次和一个兄弟,拉勾的创始人马德龙一起反思,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到底是我们在成就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在成就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做的好是因为自己能力强,但是这是全部原因么?其实很多人是因为在正确的时间点跟上了正确的趋势,或者进入了正确的公司。当然能力肯定不会差,但是要明白很多加成其实来自时和势。如果今天再重复一遍以往做的事,还会如之前一样顺利么?未必。所以有空正确认识这一点。一方面,寻找时和势,让自己顺流而上,另一方面,避免判断错误的时和势,认为参考以往,自己的能力已经足以驾驭。该保守估计的时候要保守,不要因为自己以前能做得好,就认为自己今天一定能做得好。
张颖有一次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早期经历,挺值得借鉴。在投行工作时突然整个机构遇到问题,他被裁员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两个星期的时间,投出了两千份简历,最终他拿到了一个 Offer,后来一路成了投资圈的佼佼者。这里的重点,是两千份简历,拿到一个 Offer,这就足够了。这就是个概率事件,你不需要到处受欢迎,你又不是人民币,你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足够了。
自己的下属现在比自己做的好?曾经认为不如自己的人现在成长速度更快?接受这一点,对自己更好。有朋友动辄就是谁谁谁以前是我的下属,我应该如何如何,言语中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时间上比人家早一点而已,总有一些人成长速度非常快,把自己放的位置太高,一方面不利于外部的合作,毕竟大家都成长到一定程度了,干嘛要觉得自己比人高?另一方面也给自己太大压力,在后续的求职等等过程中,徒增困扰。
我自己做过设计师、产品经理、用户增长和市场,所以有时会在不同的圈子里和一些朋友交流。比如一些设计圈里非常资深的朋友,基本上是在各大公司设计这个领域已经做到最高的位置上了,然后聊天的时候会聊些什么呢?不太会聊通常意义上的设计,这些已经默认你能够做好、搞定,或者你能做招到人去做好。大家经常感兴趣的,是听我聊聊线上的用户应该怎么获取、整个大的流量趋势是什么样的、流量的成本结构、如何低成本的推动增长等等。这些话题未必是这个职位的人现在直接负责的,但是为什么大家感兴趣?因为未来很可能用的到。围绕着核心业务,总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挖掘,而这些机会往往需要的能力是复合型的,越是往前走,越是需要融会贯通。当然一门心思钻一个深的专业领域,同样也可以,只是存在的风险是有可能领域本身不存在了。这在做技术的人当中非常典型。对于大多数人,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个好的选择。基于核心业务来有意识的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很可能今天的收益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到了未来某个时候,就会成为你新的竞争力。
一位在大公司做中层的朋友说,我出来可以带一个团队出来。其实大部分时候,很可能带不出来几个人。大家聚在一起,是因为有这个平台作为纽带。人可能是你招的、带的,但是当时人家看重的不仅仅是你,还有这个平台。明白这一点,不要产生错误的认识。如前面所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能力是建构在平台基础之上的。
重点是针对IT和互联网行业的朋友,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曾经在甲骨文工作是非常好的事,我有朋友聊起来,说他们在美国每次都感觉甲骨文是很舒服的公司,本身也很赚钱,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也平衡的很好,听起来很理想,这样的公司是能够工作一辈子的地方。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甲骨文也开始裁员,尽管有补偿,但是很多人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其实从一开始就要有这个意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被这些变化裹挟其中。危机感是客观存在的,早点认识到这一点,在心态上做好准备,比有一天危机突然来临要好。正确认识了危机感,才能有动力让自己不断积累,有动力如这篇文章里其他各个点里提到的那样去做。
Android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不仅仅只有表面的 技术,还要深入底层,弄明白下面的 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立足。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峰自然有低谷,要相信,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要做自己的摆渡人。
我把自己这段时间整理的Android最重要最热门的学习方向资料放在了我的腾讯文档上,里面还有不同方向的自学编程路线、面试题集合/面经、及系列技术文章等。
了我的腾讯文档上](https://docs.qq.com/doc/DSkNLaERkbnFoS0ZF),里面还有不同方向的自学编程路线、面试题集合/面经、及系列技术文章等。**
资源持续更新中,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