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了解一下区块链如何从1.0过渡到2.0,3.0,区块链未来将如何发展,区块链在哪些方面会有一些规模应用。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介绍:
一、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1、区块链的诞生
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认为由于中心化的货币管理方式和超发滥发货币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构想去中心化的,总量控制的电子货币。
在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
在这个白皮书中,中本聪设想了一个没有中心节点的、货币总量恒定的(2100万枚)的比特币网络,其中的电子货币(比特币)的发行方式是每十分钟发行一次,每次50枚,每四年减半一次,直至全部比特币在2141年全部发行完成。
2009年1月4日,中本聪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创始区块,获得第一笔50枚比特币,区块链和比特币就此诞生。
因为没有中心节点记账,又要保障账本的公开与不可篡改,所以所有参与的节点都保存记账账本是一个选择。
这里有两个选择:
所有节点同时记账,如果有不一致再进行校验改正。
一个时间只有一个节点记账,记账完成后进行全网广播,大家复制保存账本。
比特币网络是选择的第二套方案,因为它的效率更高。
同样的,多长时间记录公开一次账本,一次账本包含多少条交易是两个重要的问题。
比特币规定了10分钟公开一次账本,这也就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参数:
出块时间:区块链网络进行一次打包及广播账本的时间。
比特币规定了打包一次账本的大小是1M,大概可以存2000多笔交易。这个参数是:
区块大小:区块链网络进行一次打包账本的大小。
为了鼓励大家记账,中本聪规定谁记账就可以得到本次出块时间内的发行的比特币。
大家通过把一个一个随机数与上一个区块链的哈希值进行哈希,找到满足要求的那个随机数,谁最先找到满足要求的随机数谁就可以得到记账权,而得到记账权的节点就可以得到比特币奖励。
比特币网络中,大家通过寻找随机数来抢夺记账权的过程被称为:挖矿。
比特币网络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攻击和挑战而安然无恙,主要是因为有如下的特点:
去中心化。没有发行机构,靠代码来实现比特币发行的稳定性。
生存能力强。比特币网络基础是P2P网络,只要有节点运行比特币网络,它就会一直存在。
健壮性。采用pow的共识算法,挖矿需要投入电力和带宽成本,所以意味着攻击比特币网络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大家也越来越发现,比特币网络有着天生的缺陷。
功能扩展弱。相当于移动网络时代的功能手机,除了比特币基本的转账记账功能外,没有过多的可扩展功能。
交易速度慢。由于每笔交易都需要全网的验证,受到出块时间和出块大小的制约,比特币网络每秒钟只能处理几笔交易,不能实现规模化应用。
2、区块链2.0—以太坊的诞生
由于比特的这些问题的存在。
一个94年出生的俄罗斯天才的少年 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对此深有感触。
他17岁就开始研究比特币、并创办了《比特币杂志》。
他19岁公布《以太坊白皮书》初版,开始募集开发者。
他20岁成立以太坊基金会,启动以太坊募资,募得3.1万枚比特币(当时约合1840万美元)。
他21岁发布以太坊最初版本Frontier。
这个天才少年被称为“V神”。
他发布的以太坊区块链也被称作区块链2.0。
以太坊能被称为区块链2.0是因为创造性的提出以太坊虚拟机和智能合约的概念。
所谓智能合约就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一些程序代码。
所谓以太坊虚拟机就是在以太坊节点上,虚拟出一个与外界资源完全隔离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执行以太坊的上的智能合约。
由于以太坊支持各种用户在其上运行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所以其相当于一个区块链世界中的操作系统。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智能合约,通过把智能合约部署到以太坊上来实现在区块链上的多样化的应用。
在以太坊上应用最广的智能合约是所谓的“发币合约”。
很多想要拥有自己的代币,想通过自己的代币进行募资或者上交易所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发币智能合约"来快速创建自己的代币,而不必拥有自己的区块链项目。
大多数的发币合约都是采用“ERC20”这个协议规范。
一部分严格要求每个代币都不同的需求(如电影票、动物)采用的是“ERC721”这个协议规范。
ERC其实就是以太坊的协议提案(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后边的数字是提案的顺序号。
曾今最贵的一只200万美元的迷恋猫(cryptokitties)游戏就是采用ERC721协议规范编写的智能合约。
同样的,就是这只猫让以太坊的缺点暴露无遗。
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小游戏,让以太坊网络拥塞了!!
人们也发现,作为区块链2.0,以太坊确实比比特币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当前以太坊的能力如果作为区块链的操作系统还太差强人意!
相对于中心化网络每秒钟百万级的TPS(每秒事务处理量(TransactionPerSecond)) ,以太坊每秒钟仅仅只有十几笔不到二十笔的交易速度。
而且,在以太坊网络上运行智能合约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需要用以太坊代币购买一种叫GAS的燃料,没有燃料在以太坊网络中是寸步难行的。
随着以太坊网络越来越拥堵,执行智能合约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的,会给智能合约的拥有者带来经济压力。
虽然,以太坊也通过分片、扩容来解决拥塞的问题。
但更多的公链开发者已经无法等等,都纷纷冲入到区块链的世界来开发真正的区块链的操作系统。
3、区块链3.0—各种公链的出现
这些新涌入开发区块链的操作系统的人认为当前的以太坊难堪区块链操作系统的大任。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角度来解决曾经以太坊、比特币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他们自称:区块链3.0。
很多公链都是要解决区块链系统的效率问题,但是都不可避免触及到“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形”。
所谓“不可能三角形”是说一个事物的三个核心因素不可能都能兼顾,有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
1999年MIT克鲁格曼教授提出经济上“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是不可能三角形,他们不可兼得。
在区块链底层公链也同样具备着这样的不可能三角形,“去中心化、安全性和高性能”!
例如比特币,在得到了去中心化,安全性,但是性能比较弱。
以太坊,保障了去中心化,性能比比特币略有提升,但安全性有所降低。
EOS,保障了高性能和安全性,但去中心化便没有保障。
在这个“去中心化、安全性、高性能”不可能三角形的基础上,各个公链都侧重不同在快速发展。
其中,EOS是在区块链3.0梯队中属于领军项目。
EOS在普通投资者的热度非常高,原因有很多:
超牛的开发人者:BM
极其善于运营的团队。
在区块链的世界中,BM是唯一一个连续开发出三个成功的区块链项目的大神。这三个项目是:
Bitshare
Steemit
EOS
由于其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并且EOS的代码大半复制已经成功运行的Bitshare、steemit的代码,安全稳定性都很有保障。
其不采用全部节点竞争记账方式,而是采用投票选出21个超级节点来记账,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其宣称可以达到百万级的TPS。
这个通过投票选出超级节点记账的方式被叫做DPOS方式,翻译为:委托权益证明。
不像比特币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节点,这21个超级节点其实就是EOS网络的中心,所以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多中心的区块链网络。
这也是很多人所诟病的EOS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网络,但这也是符合区块链世界中不可能三角形。
既然想要实现高效率(百万级TPS)和安全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去牺牲掉去中心化的这个边。
二、区块链发展的展望
1、公链群雄逐鹿
当前所有的焦点都已经集中在公链上,以太坊也在积极尝试分片、扩容,并逐渐过渡到POS为主的第四个阶段。
而EOS、小蚁、本体、亦来云、量子链、EPT等等也都在尝试搭建一个真正的操作系统,像移动互联网的IOS、Andriod一样。
毫无疑问,2018年-2020年是这些公链跑马圈地的窗口时期。
技术水准高低只是一个方面,最终比较的还是谁上面的跑的应用多,谁的用户数量大。
而上面已经列出的公链只是显露在海面上的冰山的一角,这些区块链链的操作系统都畅想成为区块链领域的IOS和ANDRIOD,成为未来的BAT。
这个梦所有的公链都割舍不下,但毫无疑问,不可能每一家都能笑到最后。
这些公链最后笑傲江湖的可能也只剩下3-5家,其他的可能用户数越来越少,越来越以维继,悲哀落寞。
你可以想象是一些商场,他们只有先招商户,商户的质量高了,用户就多了起来,生态就能活了。最终火热的商场终究是有限的,而互联网领域更加残忍,网络商城除了淘宝、天猫、京东等几家大的,其他的网商日子都过得不怎么好。
2、应用链百花齐放
上边说了,商场建好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招商了。今年的下半年开始,也是各个公链争夺各个方面高质量应用链落地的阶段。可以预料到的是,和商场一样,开始招商的时候高质量的商户会被争夺,因为他们会带来高质量的用户,各种公链也会给各个高质量的应用链提供好的条件,积极配合上线,一些没有特别牛的应用链也有机会低成本上主链。
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主链的逐渐完善,各个不同行业的应用链逐渐上多了,上主链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这个和不仅和商场招商相同,就连交易所上币也是如此,初期没有成本或极低成本,现在听说上个交易所得需要数千万成本一样。
应用链毫无疑问会百花齐放,原因其实很简单,当前主要压制应用链的发展的瓶颈就是“区块链操作系统”问题。
越来越多的公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底层功能,会让区块链应用开发的难度越降越低。可以想象,可以区块链编程人员数量一下子从几百变成几百万,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到这个时候,应用链的百花齐放会很快到来,乐观估计2019年-2020年会越来越多,出现井喷效果。
3、优化洗牌阶段
之后,各类的区块链应用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但吸纳用户的能力却越来越有限,他们发行的通证也根本没有人去理会,币种上交易所已经像股票IPO一样规范化管理起来,曾经的随意发币的情况已经成为传说。
新区块链的公司融资越来越难,一些异想天开,忽悠人的项目会大批大批地死亡,是的,像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而一些储备了用户的区块链公司改变了一点免费策略,收取一些费用或者提高了一些收费的标准,开始准备冬粮过冬。
各个公链的角逐已经完成,天下已经三分(或者四分、五分);部分不甘离去的公链再苟延残喘地招纳一些老弱病残应用区块链进行抱团取暖,可是无奈大势已去,互联网本身的黑洞效应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些没有获得足够应用支撑的公链将逐渐消亡,就像互联网曾经的塞班系统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公用链、联盟链、私有链早已经混合在一起,并且与各个中心化网络早已打通。一个巨大的混合网络就是未来网络的主体,各类不同的信息与应用出现在不同的网络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节上有着不同的权限,大家各安其责,没有人会在说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什么的,已经和人的一切混合起来。
世界上的所有资产都已经上了网络,权益确定全部采用数据化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各类中介、各类办事大厅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三、区块链的当前应用
1)商品溯源
溯源,通过通过商品的供应链上下游多方上链的记账方式,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来实现商品的溯源。
京东公司搭建“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的联盟链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零售的商品追溯与防伪, 保护品牌和消费者的权益。
阿里巴巴规划将区块链溯源技术覆盖到全球 63 个国家和地区,3700 个品类,14500 个海外品牌产品的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涵盖工厂生产、海外仓库、国际运输、通关、报检、第三方检验等商品进口全流程。
同样的,我们前一段时间非常关注的“疫苗事件”,如果把每一支疫苗都能区块链化,就可以实现这只疫苗的全生命周期所经过的所有节点和使用用户都能完成、准确、不可篡改的记录。
2)版权保护与交易
通过“数字指纹”技术可以给图片、电影等各种文件进行唯一的标识,实现版权产品的上链和交易记录,版权方能够对版权内容进行加密,通过智能合约执行版权的交易流程,这个过程在条件触发时自动完成,无需中间商的 介入,可以解决版权内容访问、分发和获利环节的问题,将版权交易 环节透明化的同时也能帮助创造者获取最大收入 。
例如:某版权区块链通过和 CA 数字认证服务、国家授时中心可信时间服务、司法鉴定中心等具有公信力的机构接入,提高了版权权属和授权的法律效力。如发生版权纠纷,相关机构或个人可以在任意区块链节点提取多个公信机构的多种证据证明,优化举证维权环节。
3)公益
利用区块链追踪资金流转过程,捐赠者能清楚地了解善款的去向、钱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是否真正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无论是捐赠方、受赠方、还是慈善机构在区块链上登记相关信息都能够提升公益行业的透明度和三方的可靠性。
2016 年 7 月,蚂蚁金服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慈善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使 得每一笔善款可被全程追踪,公益账户也就变得透明而可信任。截至 2018 年 1 月 18 日,共有 2100 万支付宝用户向 831 个公益项目捐赠, 捐赠金额 3.67 亿,捐赠人次 2.2 亿。
除此之外,当前的区块链应用还在:
跨境支付
供应链金融
社交娱乐
物联网
共享经济
数字身份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管理
新能源行业
大数据交易
精准营销
等等各个方案都有着落地,而且应用还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和了解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不是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要想真正的了解一个技术的发展,需要了解:
这个技术的前世今生。
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缺点是什么
后续更加优化的技术方案是什么?
总结:
1、区块链用到的技术都是已经具备的技术,中本聪把他们巧妙的融合起来从而开发出区块链技术。
2、比特币网络作为区块链世界中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共识基础最大,并且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3、以太坊重新定义了智能合约,让区块链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4、作为区块链世界的操作系统,各种公链夺路狂奔,将在技术、社群、应用、用户等多个维度展开竞争。
5、像互联网一样,区块链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终将建设好整个世界。
作业:你怎么看待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形?你有没有其他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