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类史上极度不平凡的一年,是全人类与病毒作战的一年,是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一年。
但是,2021年1月18日的上午,国家统计局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相比去年,增长2.3%!中国在世界经济遭遇严重打击的形势下,逆流而上,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绩!中国人不但对世界的疫情控制贡献卓越,对带领世界经济发展也同样功不可没。
是什么样的力量成就了中国的大国自信,是什么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动力?原因不仅在于伟大的党的领导,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于我国企业的持续自主创新和不断迭代。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先进企业的行列,它们正在用相同的方式突飞猛进,与国际同行“万类霜天竞自由”。
那么,它们都是怎样创新的呢?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先生将大部分成功企业的创新模式提炼为:“第二曲线创新”。今天我就为大家解读他的这本《第二曲线创新》。
关于作者
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李善友先生,他是混沌大学创始人。我之前解读过他的《第一性原理》。其实《第一性原理》也好,《第二曲线创新》也好,都是混沌大学创新课程的核心教材。
李善友的混沌大学是为了给那些致力于创新的企业和有志于突破自我的个人提供创新的思维,为他们的“英雄之旅”赋能,他将创新课程设计为“3阶4楼”:一楼是创业创新的实践课,二楼是第二曲线创新的一阶课,三楼是第一性原理二阶课,而四楼则是理念世界的三界课,它们分别对应《千面英雄》里启程,跃迁,顿悟和归来的四步“英雄之旅”。
市面上那么多关于创新创业的书,我们为什么要看李善友的书?
我很赞成万维钢老师的一个观点:名人语录和学者文章,观点可能都对,但差的就是研究者的方式和方法。李善友老师就是遵循了科学写作的套路,他不单单是一个创业成功的商人,他也是一个用严谨的调查研究来解读企业发展的学者,哪怕需要最通俗的表述,他也不信口开河。所以,在书中你不仅能看到生动的商业案例,更可以随处看到详实的数据和严谨分析。
全书精华提炼
首先,没有第一曲线创新就没有第二曲线创新。
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这是很浅显的道理。要说清楚第二曲线创新必须先说明什么是第一曲线创新。
但在创新前面加上“第一曲线”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贝尔发明电话是创造,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乔布斯造出iphone,不是创造,他既没有发明手机,也没有发明芯片,屏幕,或电池,但iphone就是全新的产品,这就是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这样的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它把新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它们的新组合。”——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
好了,我们来说“第一曲线创新”是怎么一回事。
企业在选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从它的战略出发切入,占有市场的一席之地后,它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曲线”,这个曲线建立在它对目标领域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单点突破之上,也可以通过错位竞争和低端颠覆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这条曲线与技术提升,产品生命周期很类似,随着企业的发展,曲线会呈现出“S”形。
企业从准备突破,也就是曲线上的破局点开始,找到自己发展的主航道,沿着技术、产品曲线,持续改善原有产品,而获得发展直到达到极限点。
国外有很多优秀企业,它们就是在自己的第一曲线上不断精益求精,做到了世界一流中的一流。但是,却在极限点上被活活饿死了,临死都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比如柯达,比如诺基亚。怎样才能不这么惨呢?我们需要学习“第二曲线创新”。
第二曲线创新,打败过去的自己,从强者到永生。
我们来看看腾讯,它在PC机时代的互联网中用QQ控制了即时通讯的主战场,这就是腾讯创新的第一曲线。当手机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增长时,如果腾讯坚守PC端,没有再次创新,命运很快就会像诺基亚一样;但是腾讯不是诺基亚,它有第二曲线——微信,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腾讯成了BAT里的那个T,马化腾继马云之后,成了第二个“马爸爸”。
微信的研发不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而且微信的上线必定会抢占QQ原有的市场,毕竟QQ也推出了手机版。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腾讯还是毅然上马全新的产品,让它更适宜于移动互联网的土壤。这就是腾讯的眼界和魄力,相反,柯达尽管第一个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是最终还是在内部被胶卷“老大哥”扼杀在了摇篮里,等到日本的数码相机崛起时,就算百年柯达,也无力回天了。
所谓的第二曲线,就是跨越极限点,引领破局增长。源于第一曲线,但又与第一曲线明显不同,以一种更优化的要素组合或使用方式,开展一次不连续的创新。也就是说,正是要打败过去的自己,站在更高的水平,开始下一条曲线,以这样的方式获得永续的成长。
什么时候开始第二曲线创新呢?
关键在于找准第一曲线的极限点。
被誉为硅谷最伟大的管理者,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提出了一个识破极限的方法——“单一要素十倍变坏”,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的某一关键要素出现十倍速变坏的迹象,那么这个公司也就达到了极限点。
格鲁夫正是用这个方法,发现英特尔的极限点:1985年,英特尔业绩直线下滑,格鲁夫看到如果再坚持做存储器会很快走到尽头,于是和他老搭档摩尔,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摩尔,一起决定“放弃存储器”,转战处理器,后来英特尔成了CPU的代名词,30多年来,无人能撼动它的CPU霸主地位。
在这本《第二曲线创新》中,李善友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开始第二曲线创新的时机:
1. 第一曲线必须过了破局点:不然第二曲线不可能比第一曲线具有更高出发点,也不会从第一曲线获得能量;
2. 第一曲线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变慢;
3. 不晚于第一曲线到达财务极限点。
就准确把握第二曲线创新的时机而言,奈飞(Netflix,也叫网飞)的案例堪称史上最经典。
奈飞1997年成立,是做DVD碟片租赁生意起家的,此后的十年它突飞猛进地增长;但就在DVD业务如日中天的2007年,创始人哈斯廷斯,根据订阅人数的增长率从60%下降到了18%预测,到2013年碟片租赁业务会到达极限点,到时候人们不是租碟回家看,而是直接上网看视频。
于是,2010年,奈飞开启了它的第二曲线——流媒体之旅,但是它并不止步于转播别人的内容;到了2013年,奈飞推出了自己的内容制作《纸牌屋》,大获成功,从此奈飞走上了内容生产的第三曲线。
全书总结
企业可以通过组合创新,单点突破,错位竞争以及低端颠覆等创新方法成功地在市场立足,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曲线创新”。当第一曲线还在增长,但速度开始变慢,出现可预测的财务极限点之前,企业就需要以极大的魄力,甚至不惜以破坏现有第一曲线的市场和前景为代价,开始不连续的创新——也就是第二曲线创新,最终走上卓越绩效企业之路,实现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