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日记》No.182:要不要争取唯一的A++?

在群里看到语文老师发了四张得到“A++”的作业的照片,第一张就是娃的,于是跟她讲了这个好消息。没想到——

娃:是只有我一个人拿到“A++”吗?

我:哦,有四个小朋友呢。

娃(凑过来看照片,逐一念出了同学们的名字):XXX,XXX,还有XXX……唉,要是只有我一个人拿到就好了!

我:哦,你希望只有你一个人能拿到“A++”,就像上次那样。

娃:对啊。

我理解娃为什么那么在意要拿唯一的“A++”,因为就在几天前,同样是在语文课的默写上,她拿到了全班唯一一个“A++”,那天放学见到我第一时间就分享了这个消息,骄傲得不行。

娃拿到“A++”,我当然很高兴。按照语文老师的评价,这是“自己花了时间、付出了努力”的结果。有了努力付出的“因”,拿到好成绩的“果”,这本来就是我希望让孩子建立并相信的逻辑。虽然成年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付出都一定会获得好的结果,但没有努力付出,好的结果就无从谈起,除非撞了大运(而我并不希望孩子对运气这种东西抱有侥幸心理甚至养成依赖性)。但另一方面,我并不打算鼓励她追求唯一的那个“A++”。

不管是用小星星给予表彰,还是给作业评级,其目的都是对孩子的行为予以正面强化,同时无形中带动整个团队形成你追我赶的向上氛围。就后者来说,本质就是形成竞争。

竞争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一面在于激发斗志,促进个体不断提升表现。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飞奔!”(个人觉得这句话有点漏洞,需要排除马匹被鞭打的情况,不过意思大家都懂的) 其消积的一面在于,在竞争中领先的人容易滋生骄傲和自负情绪,而落后的人可能产生自卑和妒忌。而不管领先者还是落后者,竞争的存在都带来压力。为了保持优势或改变局面,人们往往都会继续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使用非常手段(恶性竞争的案例我们都见得太多了)。

从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对竞争的强化有目共睹(从颁发给小朋友的红旗或星星,到对高考生的叮咛“一分一操场”,都是典型案例),这是在利用竞争积极的一面。然而在竞争的对面,还存在另一种生态,那就是协作与共好。学生们之间不应该仅仅存在竞争关系,也应该有大把机会让他们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通力合作,这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意义重大。

回到这篇贴子的标题——“要不要争取唯一的‘A++’?”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这本就不是娃的主观意愿能决定的事。她当然可以再接再厉,争取每次都拿“A++”,但至于会不会是唯一的“A++”,那还得看其他同学们的表现。从实际情况看,上次是她一个人,这次就有另外三位同学赶了上来。就对整个班级的影响来说,这绝对是正面的。而我也不希望她产生“只能我好,别人都不能好”的心理,更不能有为了个人领先而把其他人踩在脚下的心态。

所以那天对话结束的时候,我对娃说:“有更多的同学拿到‘A++’是好事啊,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更优秀”。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育日记》No.182:要不要争取唯一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