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生命的语言

疏离生命的语言

这是非暴力沟通第二章的章标题,感觉这个句子非常的舒服,直接用作标题。“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天性中的慈悲和善意?在研究这个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与表达方式造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我将这些表达方式成为‘疏离生命的语言’。”人性的慈悲和善意都是在语言暴力下慢慢变得丧失,正如古语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让人变得文明,也让人变得冷漠,变得与远离自我。“我们大多数人在贴标签、做比较、要求和评判的语言环境中长大,鲜少被鼓励去观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以权威者的身份教导孩子。总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孩子,不允许孩子表达,更不会引导孩子自己观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教给孩子去体谅别人的感受,却没有告诉孩子如何观察自己的感受,如何知道自己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绝大多数的问题孩子都是成人无法正确识别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造成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行为都是一种我们没有读懂的需求。教会孩子观察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就会减少孩子的问题,也会让孩子真正的能够自我成长。

“道德评价、作比较、推卸责任、以要求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诉求时、奖惩思维等都是疏离生命的语言。”而这些疏离生命的语言,恰好是很多权威认识乐此不疲推荐的方式,也是很多人一直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疏离生命的语言让孩子的生命变得越来越扭曲,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没有自我。

周末走进教室,看到一个学生拿着一本教参看,并且互相传阅。教参上有着课本习题上的答案。看到学生拿着教参,“为什么要拿教参?”“学生回答说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拿上教参的目的就是抄袭答案。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做这种自欺欺人的事情。”很平常的一件事情背后是对于学生的一种道德的评价。虽然没有直接说看教参是一个不好的学生,但是语言中还是透漏出这种评判。认为学生看教参的额行为就是一种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判断会让学生对于自我进行一种否定。

后进学生的数学成绩没有及格,作为老师,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学生基础太差,不够努力,没有认真等等的理由。这些理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作为老师,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然后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推卸责任。

无形中的暴力语言和暴力行为,让我们疏离生命,让我们和自我慢慢的失去了链接,处于一种无感受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疏离生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