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点在哪里
这里所说的原点,指的是学校的每一节课。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绝大多数都在课堂上发生,都跟课堂有关。如果稍加分析,即可得到组成课堂的一些基本元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时间,地点,课堂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果围绕课堂进行深入剖析,还可以得到与之关联的更多信息元素,如:教师水平如何,有没有备课,有没有人听课,学生的状态如何,有没有突发状况,教室的硬件条件如何等等,如果再往外围拓展思考,还有更多的信息与之关联:学校的教师队伍培养、学校的招生、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的后勤服务… …
二、以课堂为引擎,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的信息化
如果您是一位教师,我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上学期您一共上了多少节课?您带的几个班分别是多少节?哪些是上新课,哪些是复习?哪几节课您认为非常满意?哪些课有被听课?听课都留下了些什么评语?有一天的某节课上,某某同学表现异常出色,但究竟是哪天哪节?我相信,一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一定会在日记本或私人网络空间里,记录下自已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而这些点滴故事,大多在课堂上,您还记得去年有多少故事呢?也许您会说,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司空见惯,我数下课表就大致知道上了多少课。但您知道,阿里巴巴就是把您在淘宝上的每一次购物都记录了下来,就知道了您的购物偏好,而且因为是海量用户数据,所以能分析出哪些商品畅销,市场全在海量数据的分析中。同理,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记录下每一节课,在海量的数据中,一定可以发掘出有益的东西。假想一下:如果10年后的某一天,一位校友把自已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系统,查到了自已在校的点点滴滴,有文字的,有影像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以生为本”的教育信条是不是可视化了呢?
在知识量成几何增长的今天,我们真的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么?春节期间,海尔“小帅”智能机器人不知又被卖了多少,尽管只是个升级版的复读机,但知识无处不在已成事实。学校之所以没有消失,并不是因为教师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是学校提供了育人的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师生共同打造的。教育二字,“教”越来越轻,而“育”越来越重,这正是教育改革应有的方向。我们应该聚焦课堂,课堂要围绕“育”展开,充分结合新方法,新手段,尤其要结合信息化手段不断改进。
哪信息化第一步应该要做什么?对,就是把基础数据弄清楚,这是一切的前提,只有把基础数据核准对,才能让整个集团所有校区的基础数据联动起来,因为一切记录都围绕基础数据展开。
基础数据包括:学生信息(身份ID,姓名,班级,学校),教师信息(身份ID,姓名,所授学科等),作习时间(时间维度),课程信息(开了哪些课),课表(课堂规划)等,这些基础信息具备了,课堂记录才有可能。
在以上基础信息核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课堂记录了,那课堂记录从哪里开始?结合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少有这几项是可以记录的:一是备课,二是巡课,三是教研,这几项工作是大家都在做的,但如何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更好的服务于课堂?这是需要研究的。备课和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上课,巡课呢,仅仅是为了进行课堂秩序的监管吗?还需要据实而定。
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1、重新认识手机:
记得在2014年国际学校的招聘面试过程中,有一位应聘者,在回答考官提问的过程中,不停地看手机,在当时的情景中,她的这一举动,既不严肃,也不礼貌,结果可想而知。但我今天却想给她点个赞:因为她的行为,证明她是位充分运用“联接”功能的人。手机正在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联接”这个世界的最有力的工具。它俨然成为了我们眼、耳、脑三者功能的延伸,我们已不需要再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因为它随查随到。我们和外界的联系,也是随呼随应。我们和外界的互动,也能随时随地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手机。不能单单把它当成个娱乐工具,而完全可以当成我们教育教学的有力工具。
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我进行信息化工作改进的第一站选择了金初的公寓管理,原因之一就是生活老师没有工作电脑,只有手机,我要让手机成为她们的生产工具,我做到了!事实证明,只要合理运用,手机也能成为工作利器:现在金初的十七位生活老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她们应该是宜昌所有学校中公寓管理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团队,赛过了我们老师哦!
所以,如果您是领导,当看到员工上班使用手机时,不要认为一定是不务正业,因为完全可能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呢。比如:课堂上,老师如果拿着手机对着一个正在朗读的学生录像,可能她正在随手记录,而这段影像,会随着这节课,被永远地记录在大数据中。这是当今的技术早就可以实现的啊!
2、不断提升学习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太多的新事物需要我们去面对,有些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支付宝、微信,己经并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终端使用者,可能只需要适应和学会使用就好了,但如果您是位管理者,仅仅学会使用是远远不够的,您必须思考新事物带来的影响并制定应对之策。
现今这个时代,主流的知识技能己不是在学校能学到的,因为发展太快,比如腾讯2017年上半年刚推出“小程序”,如今你打开微信,己有成千上万的小程序可以使用了。总有一批人,保持着超强的学习力,他们能迅速适应和主导这个时代。
所以,要在当下很好地生存,学习是必须的,成长始终是自已的事。只要您想学,知道要学什么,打开互联网,它就是个巨型知识库。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影像和信息技术是我本人的两大爱好,但十年来,因主要精力放在影像上,原来所学的技术如今早己过时,面对全新的移动互联技术,需要重新学习。所以从去年我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宣传转向信息技术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学习这些新技术了。我就是在互联网这个聚宝盆里,边学习边实践,完成了金初公寓管理系统。这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网上大量的教程,全凭自学,并且还要学得快,学得准。
四、信息化改造,刻不容缓。
开学初,偶发感冒高烧,去仁和医院就诊,整个过程下来,己发现很多环节都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挂号信息自动同步到医师,智能取X光片等,而去年体检时还没有。家中水、电、燃气,也是从去年开始,逐一可从支付宝、微信多种方式自缴。就连小区门禁,也使用了一款app,拿着手机即可进出… … 总之如今,老百姓的生活中,很多行为都有了信息化快速和便捷的体验。
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改变呢?家校互动活动给家长的体验如果一成不变,会不会让家长觉得你落后了呢?
在此就想举一个例子:新生报名。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家校互动环节了吧,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有没有让家长体验到与时俱进的气息呢?据了解,在这个环节中,外小有采用问卷星进行报名,我也辅助金初去年招生优化了部分环节,其主要目的一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家长的体验。但还远远不够,今年上半年,信息中心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发一款报名小程序,配合问卷星共同完成新生信息的采集,不要指望所有家长都会用,但我们要相信,高素质的家长一定会用,这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除此之外,家校沟通环节,也是我们应该思考改造的地方,传统的网上留言板,已不适应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了,留言板己不能完全收集到家长的意见,必须改造。
在此,还想举另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由上级管理部门统一要求使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我听到的各方评价大都是批判的,在此,我不想对其成功失败做任何评价,我想说的是这件事件本身所传达的信息:1、教育管理部门在着手进行信息化改造了;2、所有从上到下推广的项目看似不成功,只是因为时机还未成熟;3、作为民办学校,在看到这些不成功的项目时,恰是留给我们改造的良机。目前,公办学校在哪些环节进行了改进呢?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所以,对如今的金东方教育集团,信息化改造刻不容缓。
很兴慰,有不少管理干部忧患意识强烈。我在去年金初干部个性化年度工作总结里,就看到了周文校长对现有教学手段的担忧;金初覃卫东主任早老就有改造现有工作流程的想法;马大武校长也强烈意识到信息化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决定首先将教师考核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已纳入工作计划;还有国际小学,积分银行的开发和使用,表明鲍校长具有超前的信息化意识。
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问题总需要解决。但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绝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改造的流程,说起来很简单:1、对现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研究,2、按现有逻辑进行信息化改造;3、不断整合优化;
个人建议:集团成立信息研究团队,实行项目制。其成员可按项目进行临时组建,比如:今春可成立招生信息化改造专班,将各校区负责招生的同仁拉到一起,共同完成此项工作的改造。
目前,集团拥有两台阿里去服务器,一台阿里云数据库服务器,技术人员尚只有我一人,明显不足,强烈申请增加技术力量,也欢迎各校区有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感兴趣的老师加入进来,要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五、当下工作安排。
说到天边地边,一切从当下开始。附件中是基础数据导入使用说明,要麻烦各校区课程发展处的负责人了!考虑到大家的使用习惯,数据导入一律采用excel表上传的方式,也就是您按要求制定要excel表,导入即可。各位负责人的权限都已打开,如果上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企业微信联系我。
请一定认真阅读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