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丫头》读书笔记(3)


时间:5月13日

书名:《亲爱的丫头》

作者:柯继铭

页码:54页至139页

1、摘录:当人们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离土地就远了,悬浮、漂流、变换、无垠的感觉多了,故土、家园、安定、踏实的感觉就少了。

当人们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少了,缺了对自然美的体验和感悟,就无法再有那种得自山水的灵性,对万物有灵、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和返璞归真的人生修养的理解也就变得困难起来。

开放的城市环境反而滋生出一种封闭,并非封闭与外部世界,而是封闭于城市自身的历史,封闭于广袤的乡村。人们自负地以为生活历来如此,城市历来如此之时,就丧失了知所由来的历史观和发展观。54页

感受:这一段深有感触。前几日带孩子们去外地参加婚礼,入住宾馆的中心区域有一个露天花园。正巧下雨,一只巴掌大的青蛙趴在石台上休息,我们全家像看新大陆一样隔着玻璃把它仔细的瞧了又瞧。像我们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对于乡村和农耕的一切几乎闻所未闻,对生活本质的真相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依托故土、家园产生的安定、踏实的感觉了。

在都市里,大家仿佛漂浮在半空中,无穷无尽的渴望,让做每件事都带着目的,稍有不慎,完成不了,就陷入焦虑的深渊。很难解释,我现在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当我看到华德福学校,老师带领下孩子们一起制作面包,还有制作砖块,堆砌城墙的感动。他们弥补了孩子知识的缺憾,我甚至希望,能把孩子们送到乡村去体验生活。

不是去吃苦头,而是真正的感受土地妈妈带给我们的富饶,不要瞧不起农村的生活,那恰恰是人类本来的模样。


2.摘录:这些东西,我就是写给你一个人的,是我和你的悄悄话,就像你经常说的“这是我们俩的秘密”,干吗要给他人看呢!62

感受:我的博客,起先也是写给自己的,到现在涵老大也没有看过。要给她看看么?


3.摘录:爱之于生命,犹如盐之于食肴。没有爱,生命将意义消逝,黯然枯萎。爱太阳、星星和月亮,爱阳光、空气和水,爱亲人和朋友。能够找到爱情最好,即便没有,你还有那么宽广的世界值得投入感情。即便没有别人的爱,自己也可以好好爱自己。64页

感受:忽然想把这段话发给那些单身的、扎不下根的青年人。真的,如果遇不到爱情,世界也不会毁灭,你还那么多值得爱的人和事,再不济,你可以爱自己啊。你爱了么?


4.摘录:每个人天赋各不相同,差别如此之大!你擅长的别人不一定擅长,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而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想当然地把别人当自己,或者用自己代替别人;这种错误远不止于骑车开车,更多时候还存在于对事情的认识和理解中。74页

感受:这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吧。起初,无法把自己和别人、世界隔离。认为自己想的,别人也这样想,自己选的别人也会这样选。如此一来,期望升起,失望随之到来。别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戏让我们越发焦虑。提高自己的认识很重要,这一点,要好好地和孩子讲讲。


5.摘录:在我看来,出类拔萃的人是不能够培养出来的,而多半是自然生长成那样的,就像灌木无法长成乔木,苹果树无法长成葡萄藤。我不主张血统论,不认为父母的优秀或者平庸一定决定子女的优秀或者平庸,我只是更看重你自身秉赋如何,是块怎样的料,你必须是那块料才有变成那个样子的可能。当然,我也不认为好材料一定出好作品,那需要眼光、机缘和工艺。

那什么是真正需要的呢?我以为是思想道德的观念,正确的思想认识、清晰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0页

感受:这段给我解了惑。之前我太纠结“成才”了。始终还是做了“一场梦”的。一块料出好作品,需要眼光、机缘和工艺,缺一不可。我们家长能决定的也仅仅是把生命给与孩子而已,之后的事,尽力去影响。如果可以,熏陶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吧。让孩子少一些融入社会的沟壑,至少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正直的人。


6.摘录:“批评”,其实就是不同意见的表达,是这个世界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真实体现。……面对这种情况,重要的不是分辨是非对错,而是正确对待、正确理解这种差异和分歧。必须看到,你自己的意见不一定对,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对。……无论如何,差异和分歧的呈现,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多种可能性,是我们思考问题有了更大的空间,解决问题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百益而无一害。……对所有的批评,那些不同意见的表达,都应该抱有欢迎的态度。这远非心胸开阔与否的问题,而是正确认识理解问题的需要。97页

感受:这一段的教诲也像说给我听的。前几天看到大家讨论工作中的情绪化。有些人遇到挫折,比如领导的“刁难”,也可以说领导的高要求,产生了负面情绪,早早逃离了。而还有一些人,越挫越勇,一心只想着挑战未知,来不及情绪化,那些不良的评论之类,反而成了助推的动力。

想想看,有些人为何重压之下仍能前行,的确具备了风雨无阻的优良品质。面对批评,要明白彼此都有可能是错的。别人错,我们不计较,体现了自己的大度。自己错,尽快弥补,以免继续错下去。所以算来算去,还真是好事一桩。有人批评,至少说明在乎,这一点,要懂。


7.摘录:作者读博确定论文选题阶段托了两年之久。有一次爱人开玩笑,以后你女儿长大了,上大学了,她多半会说:我出生时老爹就在读博,现在我都念大学了,老爹还在读博。作者就想:我不能当一个半途而废的坏榜样,一定要做个有始有终的好榜样,不管论文最后能不能通过,都必须把它写出来。那之后每天晚饭后去办公室,一遍一遍地读那些材料,不厌其烦地记录整理心得,整整一年半时间从没停间断。125页

感受:博士也有遇到困难跨不过去的时候呢,我们都是凡人。就像我现在写这本书的拆书稿,总也找不到主线。不是没有主线,是可以写的内容太多了,思路不清晰。写不出来,我就按部就班的写读书笔记,整理思路,写着写着,对这本书充满了感情,我相信,我一定会写出来的,加油。


8.摘录:很多文字写出来,原本不是为了有人看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我想,在你的一生中,只有两种需要可能引发你对于这些文字的兴趣:一种是认知的需要,或者说成长的需要。……另一种是情感的需要。我们终将天人两隔,死生挈阔。那个时候,如果你追忆从前的时光,怀念时光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很可能翻捡这些文字,聊以寄托。

……世界上最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是心灵的交会,相互完全地读懂、透彻地理解彼此的心意。今生,我们以父女的身份相遇,这种血脉之缘,未必一定能达成心灵的交会。但我愿意,我是最爱你的那个人,而你是最能体会这份爱与温暖的那个人。130页

感受:唉……我这样偶遇这本书,并且对其中一部分观点的心有戚戚,是不是就是作者口中的心灵的交会呢?前面写死生挈阔,后面写互相理解,我总在想,我们这一生的意义如何?看上去只是赚更多的钱,养大孩子,送走老人,然后自己迎接终点。难道我们不该留下一些思想,不论载体如何,听众如何,都像是向这个广袤的世界投出了石子,哪怕毫无回响。

我们写的字,至少能给孩子带去慰藉吧?你到底在期望着什么呢?

人那!


9.摘录:我愿意你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离开从小生长的地方,离开我和老妈,去一个陌生的所在,独立生活。地方最好远一些,远到我们彼此不能想见就见,时间最好不要太短,足以让你挣脱思念的煎熬,直到你真正发现并成长为你自己。不管你最终选择回到我们这里来,还是就在那里留下,有没有这样一段经历,人生大不一样。这是我的一厢情愿,也是我的真实想法。139页

感受:真的这样想么?心里没有流泪么?我就是这样离家的,想见不能见,饿过、累过、委屈过,然后撕裂般的成长,从乱七八糟对世界的混沌中逐渐清晰,理出可以安身立命的道理,并支撑自己义无反顾的走到现在。我是幸运的,遇到了爱我和我爱的人。我不能奢望太多了,已经很幸福了。

只是对于女儿,总是割舍不下的,恨不得每天护送出门归家,万分不放心啊。但我有一种直觉,涵老大会走的很远,很远,她是可以高飞的鸟儿,我困不住她的,希望在她羽翼丰满的之前,多啰嗦几句大道理,多留下一些文字,我的宝贝女儿,是要追寻自己的生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爱的丫头》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