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人先渡己,做孩子的摆渡人。

主人公是Gary妈妈,湖南湘潭人,她的儿子Gary,现在上初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思维开阔,英文口语日常交流无障碍,由于喜欢写作,10岁的时候,就发表过一部近万字小说,广受好评。

以下是我们对gary妈妈采访的整理,她将与大家分享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及她的教育心得,相信一定会有所启发。说真的,我儿子现在还称不上优秀两个字,但他是个潜力很大,很有灵性的孩子。

多家长会问我:这孩子是怎么教的?在这里,我把这些年我在教育上的一些探索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我觉得,很多的家长在教育上存在一些误区,我自己也曾如此。

                              1 -

亲子关系是首要问题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第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后面的一切教育无法开展。首先亲子关系是平等的。你必须像尊敬一个同龄人一样尊重孩子,尊重他和你不同,允许他有不同的想法。

中国的家长,你看名字就叫家长,一家之长,喜欢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你是我的,我给你吃给你喝,我都是为你好,你必须要听我的。

孩子小的时候(6岁或10岁以前吧)问题不大,孩子会服从,但一过十岁,十三岁(上初中),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他不干了,这是我的事!我不要听你的!我要听我自己的!

这时就出来了一个词:叛逆期。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名词,每个孩子都有青春期,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叛逆是什么意思,跟谁叛,跟谁逆?为什么会叛会逆,是因为你让他朝东他朝西,你就认为他叛了逆了。

为什么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你不放心,你觉得是错的,那是你的想法。也许是你杞人忧天呢?也许他是对的呢?也许他非要走过这个弯路才知道什么是正路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和你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请问,如果你的朋友要求你什么都必须按照他的指令去做,你是什么感受?我觉得只要不涉及安全这个底线,可以把决策权逐渐交给孩子,在孩子求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

说到这里,我想起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作者在他人生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候总是跑去找父亲。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在孩子最难的时候首先想到找父母,第一是信任,第二是相信父母的能力。能够做到这两点多么不容易啊!

儿子小的时候,我确实帮他规划的比较多,但也常常征求小小的他的意见,大概从13岁开始,他的事我就基本上交给他自己来管,学习也好,生活也好,然后他会主动问我的意见。当他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时,我鼓励他说出自己的选择,我会尊重他的选择。

比如说在2017年暑假的时候,他参加了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了初中组个人全能的金奖。

2018年暑假我希望他能够参加外研社中小学英语比赛的全国总决赛,我觉得参加这种大赛对他来说有很多好处也很重要:增强自信啦,锤炼心理素质啦,我甚至帮他把参赛费都交了,但是他不愿意参加,那我就同意他不参加。

这样的事情还很多,13岁后,儿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和我想的不一样,如果我一定要他按照我的想法来做,那他一定会冒出一个叛逆期来。也许没有按照你的想法他会损失什么,但按照他真正的爱好来走,他会在别处开出花朵来,所谓:此花不开彼花开,急什么?

                          - 2 -

亲情是天生的

爱需要学习

一直觉得:亲情是天生的,爱需要学习。

家长必须要学习怎么做父母。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个想当然的东西,孩子一生下来,我就是父母了,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我父母从前怎么教自己,自己就怎么教孩子,整个家族都这样做,整个中国都这样去做,那就是对的。 

社会上大部分职业都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而做父母如此重要如此难做的事却不要专业培训。我建议为人父母,都要经过培训再上岗,这种培训和学习是终身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终身的实践。

另外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辨别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教育方法,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爱?怎么给到孩子爱?我认为凡是不以心理学为基础不尊重人性的教育都是伪教育。

另外,亲子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能够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从而拥有安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爸妈都无条件的爱我,接纳我,支持我,让我感到满满的爱、自由和价值感,我配得上也有能力拥有世界上的好东西”。

这种无条件的爱不是指溺爱,没有条件的意思就是说不附加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帮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就爱你,不是他今天考了第一名我就爱你。而是他是一个生命,所有生命都是尊贵的,都值得爱,我是从生命的高度来爱你。

每一个孩子都是瑰宝,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性。要让孩子感觉到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是被尊重的。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就像人摔倒了膝盖会流血一样,人遇见一些事也会有一些情绪出来。愤怒、焦虑、痛苦、恐惧都只是情绪,不是坏情绪。情绪一旦产生是不会消失的,如果不向外爆发,就会向内攻击自己。这样久了,就会堆积产生心理问题。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孩子自杀的情况。其实,不管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家境好的,家境不好的,都有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被家庭和社会忽略。

所以,大人一定要看到孩子说话和做事时的情绪,接纳它、尊重它、理解它,而不是只看到事情本身,一味给孩子讲道理:“你是一个男子汉,怎么这点小事就哭?怎么这么斤斤计较,男子汉不要这么脆弱!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我是非常注重心理健康的。比如我儿子有一天因为一个小事不高兴了。我就跟他说,当你觉得不高兴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发泄出来,你觉得不高兴可以发怒,可以流眼泪,还可以提出解决的方案,我希望他在情绪方面能够自由流畅,让情绪流动起来,不被卡在那儿,越积越多,成为病患。事后再想办法引导他提高认知,提高情绪的触点。

                          - 3 -


生活充满仪式感

除此之外,我会用仪式感让他感到父母满满的爱。

他10岁生日的时候,我给他精心策划了一次“十岁抓狂晚会”。我们和另外3个差不多10岁生日的男孩家庭,还有孩子们的朋友一起搞了个Party,大概有五六十人。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背景墙、摆生日盘碟、美味小吃、在墙上拉彩环,从一楼到二楼挂上彩色气球。还设置节目环节、主持人,奖品,还有一些亮点。我还设计了一些特别环节,比如每个家庭把孩子十年以来的照片放出来,一起回顾成长的经历。

我从1000多张照片里面精选了70多张照片和儿子一起解读,当时场面是很温馨的,还有一些答题、唱歌、游戏的环节,孩子们开心极了。



那一刻,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是被尊重的,是有价值的。在这样浓浓的爱的氛围中,儿子一直对我很亲,在五六岁的时候,他写一个作文,开头第一句就说:我的妈妈是一个温柔漂亮的小女人。

还有一次母亲节,我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被子上洒了一些花瓣,才知道他前一天晚上跑到我们小区采了一些花瓣偷偷撒在我的被子上。还精心制作了一个很大的双层贺卡,上面写了一些字,慈母手中线什么的,画了一些东西,妈妈,我永远爱你,还给我做了一个水果拼盘,你说我有多开心啊。

                              4 -

教育之道与教育之术

关于教育之道和教育之术,这是一个大多数家长不重视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看上去没用的东西最有用。道与术,是“战术”和“战略”的关系,两手都要抓,而且道比术更重要。

什么是教育之术?就是将人生目标定义为考上一个好学校,进入一个好单位,由此而做的具体努力。每天忙着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守着孩子写作业背课文,怎么写作文,怎么提高数学水平,钢琴怎么考级,怎么考学校等等,这就是术。

而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是谁?我这辈子打算怎么过?这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人应该怎么相处?什么是爱?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等哲学级别三观的树立,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他创造平台找到天赋,让孩子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些才是大道。

道,看上去很虚,没什么用,其实最有用,孩子越大越现形。因为教育之道是大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用心的妈妈,但是我发现有些人看起来没有我这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教育得非常好,而有一些人看起来比我用心的多,但是他们教育的效果却很不如意。这就是道上出了问题,方向偏了,甚至相反了,比如:溺爱。什么都替孩子包办、惯式;控制欲太强,插手孩子的所有事物等。

                                - 5 -


白纸和种子

中国传统的家教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要家长和老师在这张纸上进行描画。我听到有一个爸爸说,我真的很想把我这辈子的经验赶快都告诉我女儿。但是我觉得,这张白纸的说法并不准确,我认为孩子更多的是一颗种子,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他是一颗已经携带了所有生命密码和人类智慧的种子。这颗种子来的时候,家长不知道他是苹果树,还是梨树。

家长看见现在外面黄梨木卖价高,他就把种子往黄梨木那里去培养,给他黄梨木喜欢的环境,但可能他长大了是一棵很好的苹果树。我们不能说苹果树就比黄梨木差,在饥荒的年代里面,这颗果树比黄梨木有价值得多。

如何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给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一个适宜的平台,引导他认识自己,让他这颗种子安心的,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面自由生长。

要给他自由探索的空间。不能什么都不肯孩子干,或者非叫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鱼在水里游的很好,但它上树确实不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是在做让鱼去上树的事情。家长很习惯去干涉孩子的想法。今天要你上一个舞蹈班,明天要你上一个钢琴班,后天搞一个编程班,尤其越大城市的孩子就容易被父母像木偶一样牵着,上七八个培训班,上十个培训班,5岁的孩子作息堪比985学生的样子,这样真的好吗?

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也许会发现,那些都不是他要的东西,他怎么办?我想起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父母对他是很宽松的,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春节的时候,他们那里农村都要吃饺子,他就不吃,他父母就不管,也不怪他,他吃面条也可以。他在地上看一个蚂蚁看几十个小时,父母也不管他,然后他就这么自由自在的,被自己的内心所引领,然后真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6 -

学习要回到本真来

儿子小学时候,我们整个家庭都不讲考试这个事情。考试之前不去叮嘱他认真,不要粗心,考试之后也不会问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除非他自己讲。

考好了不奖励,考差了也不批评,因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得某种奖励,不是为了得到一部手机或一次旅行,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如果他考得不好,我会偷偷的跑到他们班上翻他的卷子出来看,看他到底错在哪里了。我儿子曾说妈妈你好怪的,我考好了不奖励我,考差了也不批评。我说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他说我当然喜欢了,这样考试就跟平时做卷子的感觉是一样的,不会慌张。另外他从小参加兴趣班,我也从来都不会问今天你学了多少东西。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让你看一部电影或者看一本书,然后跟你说你看完了以后要考试,你得说出来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你在吃饭,我跟你说吃完了得我给分析一下蛋白质是多少,碳水化合物是多少。你这顿饭吃起来还有味吗?

所以,所谓学习的本真,就是孩子自己的兴趣。孩子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习是来自于他的兴趣,他对世界感兴趣,哪怕是在我们的体制教育之内,他仍然能对学的那些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历史知识感兴趣,哪怕刷题、考试都没有磨灭他的兴趣。

我儿子是9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部小说,因为他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你们也可以写小说,然后他就去写了。那时候他上五年级,写了五千字,有小说章回的雏形了。虽然小说内容、人物描写上还差的很多。但是他很能写,写了五千字还没有写完,都是下课10分钟或者中午休息之前、晚自习抽一点时间写。

六年级的时候,我偶然在他的本子里发现了第二部小说,读了之后吃了一惊,因为这部小说明显的比他平常的作文写的好,而且我把它发表了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包括我们当地的文学界、评论界,艺术界都很吃惊,他们都难以相信,这是10岁孩子写的。

但是我可以作证,因为我有他的手稿,而且仔细看这个稿子,在科技方面的幻想还是符合10岁孩子的性格的,更大的孩子想法可能没有这么稚嫩,另外文章中也有几处明显很天真的地方。但是他在写作手法上面远远超过了10岁的孩子。因为他本身上六年级了,而且记忆力很好,看了很多书,已经内化于心,但是他怎么把它变成这么一本小说的,我也不知道。

                                - 7 -


在阅读上尊重兴趣

给予引导。

在看书这一块,我也没有去规定他,有时候我会去帮他买一些书看,我买的书他有的喜欢看,有的也不怎么看。他那个时候喜欢看查理九世、哈利波特,还有一些玄幻小说以及科学类的书籍。名著这些东西可能看的并不多。

当时,我觉得玄幻小说看多了并不好,但是我不想干扰他。他当时喜欢看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开车,前面有红灯车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几秒钟他马上把书拿出来看,他这么喜欢看的时候我如果把他的书收走他会怎么样?他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金庸小说搭桥,将他从玄幻小说上成功引开了,现在准备再往前一步,希望他能够看更广泛的,更多更杂的书。

                            8 -

对教育的焦虑

源于对未来不可控的恐惧

所谓家家有孩子,家家愁教育,焦虑基本上每家都有。

但是我的焦虑可能稍微浅一点,主要是在关于孩子能不能幸福这一块上。

因为我对升学这件事情已经看的比较淡了,第一个,我儿子本身英语好,文化成绩也不错,有一个基础在这里。第二点,我觉得也不能够完全唯学校而论,上一个很优秀的大学,也比不上真正热爱一件事。如果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上那么好的大学也没有关系。打个比方,中央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样的学校培养了多少人,为什么京剧界张火丁这样一个大专生能唱的那么好?她整个人完全沉浸在那里面了。

你看美国,有排到100多名学校还出了两个诺贝尔奖,所以不能简单的说排名这些东西。

说到焦虑,我认为父母主要是基于自己有限的人生经历感觉到对未来不可控制,从而产生了恐惧。比如我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可能其他的行业,比如商业我就不了解。

其实,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孩子们长大后的世界会和我们不一样,时代也给孩子们力量。甚至孩子身上一些所谓的我们眼中的缺点,其实不是缺点,而是他的特点,从某个方面来说还有可能是他的优点。

你越觉得他搞不好,他越搞不好。你的那种态度,哪怕你不说出来,你的表情,你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焦虑和恐惧。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不知道儿子10岁会写一部小说,我也不知道他英语可以学的很好,我就这么带,正好碰到这个点,就开一朵小花出来。

他从小写作文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敷衍了事的赞美,哪怕错别字,哪怕用语不好我看到都不讲的。

                            9 -


家庭关系是重中之重

最后,关于家庭关系问题。

第一,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去教孩子去干嘛,而是先把自己做好,活出自己丰盛的人生来,树立父母良好的权威的形象。

第二,夫妻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关系,至少当着孩子的面,让他感觉到夫妻之间关系是很融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好,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以后对他建立自己的婚姻家庭、爱情关系,都是一个很好的模板。

第三,夫妻之间在孩子教育上,还是要有一个分工,比如我和我老公,他更多的是管后勤方面,我更多的是在第一线运筹帷幄和陪伴孩子。在两个人有分歧时,他默默地在行动上支持了我。其实,在教育中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我儿子总是比班上孩子年龄小,同学有点欺负他。

有时候他可能会不够勇敢,也会看别人眼色。

我会想办法帮助他慢慢克服这些问题,加上老师同学周围环境对他也比较友好,所以现在他长大了也很有主见,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渡人先渡己,做孩子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