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小学

上小学之前,甜甜时不时流露出不想上小学的表现,嘴里哼唧着“我不想上小学”、“我不想离开我的幼儿园(老师)”等,其实这也算是正常吧!最起码说明幼儿园还是留住了孩子的心。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某种幼儿教育的“失败”吧!按理说幼儿教育尤其是最后的大班教育,理应让孩子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而不是抗拒。我想这是幼小衔接教育很重要的目标之一。

甜甜不太愿意上小学,这是不是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小衔接教育做的不够好呢!或者说幼小衔接教育做的太好了,适得其反。

幼小衔接教育不管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每当大班下学期的时候,轰轰烈烈的幼小衔接教育就会如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我们会不断去告诉孩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去让幼儿慢慢熟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适应。

这样一教育的感觉就是让孩子要不断地学会这、学会那,这样才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比如说时间管理、物品管理等。当然这种感觉也会慢慢地成为孩子们的感受,小学好像不是那么容易上的,我需要会这、我需要会那,无形当中或多或少给孩子不少的压力。

当然,肯定也有人说,给点压力就对了,提前提前准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这样上小学的时候才不至于太难受。这种思维的底层逻辑还是要提前准备,是一种竞争思维的延伸。

这种思维也不能说不好,但不是也不能说有多好吧!最起码会让一些孩子、甚至是家长对上小学产生一种内在的焦虑。内心中有可能不断地再问,“我准备好了上小学吗?”“我的孩子准备好了上小学吗?”

当然甜甜不愿意上小学有其自身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从个体因素来说,是因为她被小学吓到过。

据妈妈说,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们走到小学门口,在门口玩了一会儿,她自己就爬上台阶快走进小学大门。这个时候保安过来比较严厉地让管好小孩,不让进,让离校门远点。结果甜甜就被吓到了,当下没敢哭,等到妈妈来到身边,她哇地哭出来,让赶紧带着走。

这只是保安正常的履行安保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此“一役”,甜甜之后走到小学门口都会加快步伐,或者离得远点。即使后面说,以后她就要来这个学校上小学,她依然不感冒。

当然之后为了不强化这一体验,我们从来没有当面提起过此事,希望淡忘了好些。

从环境因素来说,我们处在学府资源当中,优势很明显,劣势也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前辈经验太多,而且大多都比较“负面”,都比较卷。

其实同幼小衔接的底层逻辑一样,身边的朋友、同事都会好心地提前给出忠告,要给孩子提前学点拼音哦,不然到时跟不上;要给孩子提前好好练跳绳哦,不然跟不上;还有写字……

这些规劝都是出于好意,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其实也非常朴素,就是事情提前准备了肯定等到事情上肯定要轻松些。

但是这种提前准备的思维和社会行为人赶人、浪推浪,不由地提前学、超前学成为一种必须,“剧场效应”显现。不提前学、不超前学,已然成为少数,成为教师没有办法维护的少数。

其实想想小学老师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大部分孩子的都会了的东西,老师自然会快速略过、加快进度。这样那些没有提前准备、超前学的孩子肯定跟不上。

所以,正是在园里幼小衔接教育和身边众人的推波助澜下,即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支配下,小学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了。同时,幼小衔接要从小班就开始,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正在被践行[1],“小学准备说”[2]不断得以强化。

于是,孩子口中“我不想上小学,因为作业太多了”便扎下了根。

不管想不想上小学,反正都要上小学。后面在临近上小学的一段时间,我们也不刻意去讨论此事,反正要上小学就对了,只是有这么个事而已。

当然我们也是相信甜甜的,虽然满嘴的不情愿,真正要去了她也是会很快接受的,对她(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

至于上小学会发生什么,我们一起期待吧!后文再慢慢分享。

注释:

[1]个人认为这些思想做法还是有道理的,只是别嘴上喊,俗话说的看破别说破,说破了反而容易形成负强化。教育理应多一些润物无声,把目标放心中,少在嘴上喊、念。另关于“长程幼小衔接”,可参见《以幼儿园小班为起点的长程幼小衔接:旨趣再认与可能策略》。

[2]关于准备的问题,教育不可能在没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也有“教育准备说”、“教育预备说”等思想观念。但是准备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在实践中就比较麻烦了,再就是从个体自由选择权利的角度,作为个体的家长也有权跟孩子想怎么提前准备就提前准备,而个体的选择又会造成一定的群体跟风、内卷。由此来看,“准备说”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悖论困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想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