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不要紧,花钱买官也无所谓,雍正最看重官员这种才能


雍正手下有很多能臣,李卫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此人大字不识得几个,当官靠的是一个买字,可是却得到雍正的信任与重用,最后官至直隶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堪称传奇。


目不识丁,花钱买官

李卫“目不识丁”这个说法,源自电视剧《李卫当官》,10多年前,这部剧非常火,剧中就说李卫小时候不读书,喜欢瞎混,但是后来长大了,当官了,就知道了不读书的害处。他连公文里面的字都不认识,在处理公务或者判案子时,都是先找人念文书给他听,他听后再做决断。

没文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李卫对读书人十分尊敬。他在浙江做官时,浙江由于发生了几起“文字方面的”,雍正禁止浙江的士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李卫觉得浙江士子们太可惜了,做子大量工作,最后说服了雍正,恢复了浙江士子们的考试资格。

那么,文化水平如此低的李卫,他的官位是怎么来的呢?一个字:买。


据《清史稿·李卫传》记载,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家里很有钱,典型的富二代一个。小时候父亲让他读书,他读不进去,辍学了,这样,经过科举入仕的途就没有了。但他父亲不死心,一心想让儿子当官,于是在李卫30岁那年,他父亲花钱给李卫买了个员外郎。这个员外郎是个五品官,后来分配的时候,李卫被分配到兵部做员外郎。老实说,这个兵部员外郎很不错了,级别较高,、实权较大,油水也算丰厚,史书上虽然没有记录李卫花了多少钱买的这个官,但可以肯定,应该是个大数字,一般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得雍正器重,升官像坐火箭

李卫刚入职是在康熙时,那时候他默默无闻,只是从兵部员外郎变成了户部郎中。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李卫的春天来临了。


雍正给李卫的第一个差是云南盐驿道,这是个从三品的官,看看,从五品升到三 品了。由于李卫办事认真仔细,1724年,雍正又让李卫升任布政使,这个云南布政使,是主管全省财政税的,是个从二品的官了,又升了一级。 仅仅过了一年,即1725年,李卫又升官了,雍正提拔他为浙江巡抚。注意,在清朝,布政使与巡府是平级的,都是从二品,但是论权力,还是巡府要大一些,所以我说升官了,是从权力的角度说的。也许这一说法不太科学,但民间都认为这就是“升”了。

二年后,即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属于正二品,升了半级。

1729年,李卫又升官了,被雍正加封为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在清朝是从一品,很快,李卫又加封太子太保,由从一品变成了正一品。

1732年李卫出任直隶总督,权力到达最高值。

李卫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一个从五品的小小员外郎 升至直隶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速度太快了,真像是坐火箭。

这说明了雍正对他的喜爱。难以想象,一个没文化、当官靠买的人,一向清高的雍正为什么会喜欢他。其实,都是因为李卫有一种雍正最最需要的才能。


李卫的特殊才能

李卫的特殊才能就是:敢于与权贵和邪恶势力硬碰硬,替雍正扫清障碍。

不要小看这一点,绝大多数官员都只会当太平官的,你要他上传下达,学习文件,做一般行政工作,他做得到,但一涉及到与权贵及邪恶势力斗争,他们就会软腿。

我们看看李卫做的工作,主要与盐政有关。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盐业是政府税收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可是在清朝雍正初年,浙江一带出现一种怪现象:政府的官盐运销不畅,百姓吃不上便宜盐;可是私盐则运销两旺,老百姓只能吃价格很贵的私盐。一些大盐枭靠走私私盐发了大财,因而拥有较为可观 的武装力量来保护他们的所谓“生意”。

要解决私盐贩卖的问题,就要跟这些大盐枭作斗争,而大盐枭们会使用两手来对付你,一是贿赂你,拖你下水;如若不行,则用硬的一手,用武力教训你,也许会伤及你的生命。你怕不怕?

李卫就不怕。李卫指挥官兵,坚持不懈地与当地的大盐枭沈氏做斗争,终于将其擒拿,然后再将其它盐枭一一击破,将他们的保护伞也一一消灭,终于解决了浙江多年解决不了的一个大难题。

这样的官员,雍正为什么不喜欢?


还有一样就是如何对付权贵?

权贵们多与皇上沾亲带故,皇上想对付他们,可是碍于情面,不好亲自出面, 所以他很需要有人替他来做。李卫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

比如李卫在户部任小职员时,户部有一项工作,就是要给亲王们发钱粮,让亲王们自己来拿这些亲王中有一些贪小便宜的,来拿钱粮时,总是喜欢多拿。多拿的人多了,户部就会有损失,可是你又不能把那些亲王们怎么样。李卫刚开始做这个工作时,苦口婆心的劝说亲王们不要多拿,可是没有人听。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

李卫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公示,哪位亲王实际上拿了多少钱粮,他都用纸写上,然后贴在发钱粮的走廊里。这样一来,那些多拿了钱粮的亲王的脸上挂不住了,都找李卫把钱粮退了。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雍正看中了李卫,将李卫收入自己麾下,才有了李卫之后的诸多表现。

所以,从李卫身上可见看出,雍正最看重的官员品质是:有担当,不畏权贵与邪恶势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不识丁不要紧,花钱买官也无所谓,雍正最看重官员这种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