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七夕”,爸爸妈妈都回家

        “七夕”节始于汉代,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后被赋予“牛郎织女”传说象征农耕文明。因“牛”、“女”为夫妻,故尔宣扬夫妇忠贞、象征中华“家”文化,应为“夫妻节”或“家庭节”,与“情人”实无瓜葛。

        “牛郎织女”守望中华经典爱情。《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最早萌芽故事浪漫情怀。宋人秦少游约1093年7月以一曲《鹊桥仙》令故事婉约蕴藉、余味盎然至峰巅,自此“七夕”故事千年美丽而忧伤。全词虽状写天上“牛”“女”双星,其实句句写人间男女真情。

        “牛郎织女”即“男耕女织”。“男有分,女有归”,故事主人公称谓最具中华先人自给自足之农耕社会家庭经济自然分工意味,明人赵弼《青城隐者记》谓之“女织男耕,桑麻满圃”。且因故事还有“老牛”、“小儿女”配角,更为先人理想“小康”生活模式“标配”。

        “鹊桥会”是恒久真爱。“河汉”两侧,牛郎织女因不可抗拒之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默默守护、彼此等待,“天长地久,此恨绵绵”,终究感动上苍获准每年一次“鹊桥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审美和人文关怀激励着一代代痴男怨女“断肠也无悔”。

        “乞巧”节俗实是“淑女”文化。“七夕”是夜,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之际,未婚女性于庭院就着清风明月,以时令瓜果拜祭织女星乞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既求娴熟针织女红“附体”,又愿得配君子、良缘天赐。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宵“七夕”,爸爸妈妈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