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爬楼看完谭谭老师的54321行动力课程,内心热血沸腾,仿佛为自己一贯的拖延症找到了对症的良药,我决心结合自己的情况好好的写一篇复盘。
可是下一秒我又觉得课程内容自己没完全消化,没有被完全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我想再回看一下重要的知识点。
打住,我突然警觉,这是不是刚刚课程里说的:你的感受情绪阻碍了你的行动!我会不会像以往一样回看着回看着又看别的内容去了?会不会像以往一样看着看着就有别的事情需要去做了?会不会看一会儿一看时间晚了反正也写不了几句了,索性下次有时间再写吧?会不会前几天还因为没时间写继续往后拖?会不会当真的有个完整时间段能写的时候又忘记了知识点,需要再复习一下再开始写?会不会还没复习到一半,时间“嗖——”的一下又没了?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的“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了!看看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想做的事情:写《好好先生》、《盗钥匙的方法》、《寻梦环游记》等等电影对我的启发;试写《狮子王》、《爱宠大揭密》等电影的观后感;写课程复盘;和两个外国人勾搭上;和大第弟沟通小弟弟的事情;整理自己的工作排程……天哪,梳理那几部电影的文字记录本身就可以写一篇很长很完整的复盘了吧?!为什么我没有把它们组合一下,完善一下写出来发表,好结束这个任务呢?
太多待办事项压在自己心里了,我要好好梳理一下到底还有什么别的原因阻止我去落实它们。
1.上面说的认为时间对我的困扰;
2.总认为自己的见解不够独到,写不出精彩的内容;
3.纠结于使用什么工具,想手写,嫌慢;用手机APP,不喜欢;
4.难得有时间,先做完简单的、必须要做的,然后再……
……
“管它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大堆理由和感觉、情绪,统统见鬼去吧!想干嘛就干嘛,管它三七二十一。”
好了,牢骚发完了,自我检讨也做完了,以后就让上面那句话做为我的54321火箭枪吧。下面好好总结一下谭谭老师讲得内容,转化成自己意识的一部分,为自己以后的行动做支撑。
有个叫梅尔-罗宾斯的中年妇女,她没有工作,每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送孩子上学。日子过的重复而单调,她感觉自己的生活非常不如意。因为没有工作,她每天早上起不来,总是会赖床,所以经常来不及做早餐,孩子们的衣服也穿的乱七八糟,还经常赶不上校车。她感觉羞愧和后悔,感觉自己没什么希望了。
后来有一天,她突然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广告。一支火箭,正准备倒计时,发射升空。“5,4,3,2,1发射!”然后火箭点火,一飞冲天。
她把这个方法,用到了起床这件事上。第一次的时候,她觉得是运气好。结果,一连很多天,每次用这个方法都能成功。从此,她再也没有赖过床,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然后她把这个法则用到其它方面,不想写文章的时候,不想锻炼的时候,她就在心里倒数5个数,马上开始行动。再之后,她从一个拖延症患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她登上了ted舞台,出版了一本《五秒法则》的风靡全美的畅销书,她成了美国知名的畅销书作家。
梅尔在一次ted演讲中说:如何得到你想要的?
得到你想要的,其实很单纯(大字标注:不是容易)。
向着想要的:出发——
那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单纯的行动呢?
1、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没有改变自己的意愿。
当我们的生活模式形成之后,如果不改变,就会一直沿着这个模式走下去,结果已经呈现。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别人都有问题,就我自己是对的。其实人无完人,要想更精进自己,就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运用长板开拓进取,对于短板,要敢于面对,行动起来,在实践中补足自己。
2、知道自己有问题,也很痛恨自己,就是不愿主动学习,行动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很想改变自己,可大多数时候都陷入“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恶性循环中,能量越来越低,天天梦想着天上能掉下个神仙来,一下治好自己的毛病。其实知道了自己的短板后不能有弱者思维的等、靠、要,指望别人给自己支大招、给答案,要积极主动的学习,迅速行动起来。
5秒钟法则能让你迅速行动起来,为什么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在生活中,当感觉自己有恐惧,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感觉自己不被欢迎,纠结、否定自己的时候该怎么办?会不会拖延不去做?会不会找借口逃避?这些内心戏,会不会让自己失去行动力,结果就不了了之?
为什么提出了需求,却没有行动?原因是在你的需求和行动之间,隔着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内心戏。因为“我不想……”的感受,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力。而行动力可以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行动一产生,我们就会在行动中获得小小的经验,然后能量也会得到提升,自信力也会跟着提升,最终走向正向循环起来。所以行动力,是会越用越好的。
行动被称为“夺回你对自己的控制权”。据学者研究,克服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一个所谓的“发起仪式”。5秒钟法则就是一个完美的发起仪式,它在需求出现的时候,屏蔽掉你的感受,刺激大脑的前额皮质,也就是大脑里负责行动和注意力的部分,将你的需求和行动直接关联,不给自己任何思考的时间,不给自己上演内心戏的时间,有了需求,马上行动,没有纠结,没有犹豫。
再讲一个5秒钟法则的好处。
举个例子,冬天的早上让你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外面冰冷的空间,或者让你外出去跑步,大家会容易起床么?当你看着舒服的电影,躺着正舒服、看的正精彩,有人按门铃,你要去开门,你会愿意起身么?但是又不得不起床,不得不起身。这时候,你需要很多的能量,来让自己改变行为。站起来或起床这个能量就是活化能。改变你的行为所需要的体力和能量就是活化能。
又比如,想要减肥的人,喜欢节食吗?当看着满满一桌的大餐,大家都在享受美食,这个时候,你需要控制自己,要少吃,少吃,少吃。这个控制自己的过程,是不是需要能量?这个能量,也是活化能。有时候,我们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需要的启动能量会特别大,所以,在心理能量不够的时候,就做不了许多事。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需要活化能的地方。大家随随便便,都可以举几百上千个例子。著名心理学家米哈利·契克森米哈就提出,对于我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好习惯,我们应该刻意减少它们的活化能,对于那些坏习惯,应该刻意提高他们的活化能。比如,你如果真的想培养自己多看书的习惯,就应该把书架尽量放在离沙发近的地方,最好是躺在沙发上就能够到。否则,你还需要起身,走到书房,拿了书再回来,所需要的启动能量太大,你就不容易克服其中的阻力。反过来说,你要想让自己尽量少看电视,就应该把电视摆放在尽量离沙发远的地方。或者让开电视这件事变的更复杂。比如把遥控器放在比较高的地方,需要站在板凳上才能拿下来。这样就增加了这个行动的阻力。
5秒钟法则,对我们有效,就是因为他的“发起仪式”其实是在额外为我们提供启动能量,打破阻力,发起行动。
接下来,再说一个知识点。
大家在开车的时候,是喜欢匀速驾驶,还是紧急刹车呢?我们大脑的两边,一边是自动匀速驾驶,另一边是紧急刹车。当我们在做异于平常的事时,我们的大脑就会紧急刹车。当你走进厨房时,看到一大堆要你洗的碗,你会怎么想?你或许会开始紧急刹车、很生气:刚收拾好的,又弄成这样,我要把这些碗留在这里,让他们自己来洗。但那不是你平常会做的,你的大脑又会立刻紧急刹车,回到自动模式,扛下来,把这些碗洗干净,只是自己会很气。
所以为什么人在生活中会被困住?
当你饿的时候,渴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感受?没能量,想要吃东西对不对?所以,当你卡住的时候,不满你的人生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一个信号,是告诉你:你的某个最基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离开脑袋、离开思维,去行动,就要去觉知我们的身体、去探索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不要在乎你的情绪,要在乎你想要的是什么。有了需求如果不在5秒钟内行动,那么你的紧急刹车系统会让你刹住,不会再行动。所以5秒法则,就是阻止你的紧急刹车系统阻止你开始行动。
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想法本身,而是有没有去行动,如果不动起来,很多想法,就只是一个想法,会被各种情绪淹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回到原本的轨迹,过算的准的人生。
在我们18岁以后,就没有人有义务再替我们做决定,管教你自己,成了你自己的职责。管教你自己的意思是:去做那些你不想做的事。你这么忙,要等你喜欢做的时候才要做吗?永远等不到。所以,我们在掌握情绪的奥秒之后,应该马上让自己进入下一个阶段,就是行动。最后一句话,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其实非常非常单纯,但并不容易。你必须让自己离想法,行动起来。
课程内容复盘到此,谭谭老师讲得真是精彩极了。结合自己的短板,在克服拖延、提升行动力上,我需要做出以下几点改变:
1、在固定的时间段,硬性明确规定且具体量化自己的目标;
2、禁止自己说“好,等一会儿”、“行,先放那儿,我有空了去弄”等等这样的话,有举手能做的事情,立马解决它再做别的事情;
3、丢掉完美情结,在做目标内的事情时,决不能顺手收拾一下这个又顺带整理一下那个,这个那个不在目标内的事情就留到下一个目标专门做吧;
4、碎片化时间看到什么问题就立马去解决,干多少是多少,不能再非要等到一个整片的时间再去做。
好了, 就先这样吧,我想我把计划和方法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剩下的就是——行动吧,就像写这篇复盘,虽然用了好几个时间段才完成,但如果没有早上的“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现在心里想的写了再说”来打底,估计它又泡汤了。
最后,用美国一个作家约翰.麦斯威尔说的话来结个尾——“除非先改变你每天做的事情,否则你永远无法改变你的人生。成功的秘密,就在每天做的事还必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