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考试脑科学 | 如何高效的复习,花50%的努力达到100%的记忆效果?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一到考试,各个宿舍灯火通明,所有同学们都在彻夜苦读。对于临时抱佛脚,你更愿意晚上通宵达旦,还是更愿意早起背知识呢?哪个更有利于我们记忆?

在揭晓答案前,我们先看一组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多年前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要求大家背诵10组由3个字母随机组成的音节。最后得出一个“遗忘曲线”:

根据实验的平均成绩,参加实验的人在记住10组音节的4个小时后,只能记住5组左右。24小时后,只能记住3-4组音节。48小时后只能记住2-3组。

结论是:我们会在4个小时内遗忘大约一半记住的内容,剩余的记忆能维持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被忘记。

因此,当我们考试迫在眉睫的时候,与其晚上通宵达旦,不如考试当天早起用功。比如在高考的时候,我总会把数学、化学、物理公式在考前再多看几遍,这样在考试中不容易忘记和出错。

01 如何让遗忘的速度变慢呢?

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终究还是要真正学到知识。既然遗忘不可避免,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遗忘的速度变慢呢?

在以上的实验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10组音节的记忆将会全部忘记。这些记忆从我们脑海里消失了吗?并没有。

当实验人员确定自己完全想不起任何音节后,再次记忆同样的10组音节并测试,发现这次测试的结果比第一次记住的更多。

第一次实验4个小时后只能记住5组,第二次实验4小时后能记住6-7组。当过一段时间再次全部忘记,又重复记忆一次,发现第三次实验4小时后能记住的有8组。

所以,我们记住的知识并没有完全从脑海里消失,而是完整的保存在无意识的世界里。当我们反复记忆的时候,这些潜在的信息会悄无声息的帮助我们记住知识。因此复习能够降低我们忘记知识的速度。

02 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

如果我说用对了复习的方法,花50%的努力和花100%努力的效果是一样的,你信吗?如何复习达到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首先是复习的时间。

根据音节记忆实验表明,如果第1次和第2次学习之间间隔1个月以上,那么记忆力得不到提高。因为海马体会在一个月内对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必要的信息就会被选入大脑皮质形成长期记忆,不必要的信息就会被delete掉。所以第一次复习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过了一个月对大脑来说和学习新知识没有什么区别。

其次是复习的方法。

海马体会对持续不断输入进来的同一个知识点做出判断:“1个月内这么多次的看到这个信息,一定是重要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成功的欺骗海马体,把学习的知识输送入大脑形成长期记忆。

因此,第1次复习的时候要像第1次学习的时候一样认真。比如,最大限度的调用感官去记忆,用眼睛看、用手写、大声读出来等。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传达的信息更容易刺激海马体。

最后是复习的频率。

结合海马体的性质,以下复习计划更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

第1次复习:学习后的第2天。

第2次复习:第1次复习1周后。

第3次复习:第2次复习2周后。

第4次复习:第3次复习1个月后。

整个复习计划在2个月内完成,总共复习4次,就可以让海马体将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判定为必要信息,允许它们进入大脑皮质,长期记忆就形成了,没有必要再更多次的复习。

所以学习定计划的时候不需要把计划排得满满当当,使笨功夫不如使巧功夫。

03 人脑更注重输出

所有的信息要被纳入长期记忆,一定要经过这4个周期的复习吗?不一定。有没有什么办法缩短复习的次数,而记忆效果不差呢?

那就是“欺骗”海马体,让海马体产生错觉,“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并把它传送到大脑保存为长期记忆。

人脑存在“输入”和“输出”两种操作。比如背单词属于输入,听写单词、考试属于输出。当我们输出信息的时候,就需要调用信息,这时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信息竟然会被如此频繁地调用,看来肯定是重要信息。”于是很快就记住了。

这让我想明白了为什么初中时我单词记忆力那么好,英语成绩提升得那么快。因为每次上英语课,老师都特别喜欢听写单词,而且还会叫上2-3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单词。

听写单词就是检验“输出”能力,出错的部分老师会要求抄写10遍,以此来复习加强记忆。每次听写单词的时候我都积极争取去黑板上听写,因为感兴趣、努力了,准确率高,得到表扬的机会大。

同时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激动、紧张的情绪调动了杏仁核,使记忆更加深刻。因此,记忆训练一定要注重输出,并适当制造点紧张感也有助于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02 考试脑科学 | 如何高效的复习,花50%的努力达到100%的记忆效果?)